首页电视豆瓣上的那些神译名,都是怎么造的

豆瓣上的那些神译名,都是怎么造的

paiquba 01-07 29次浏览 0条评论

豆瓣上的那些神译名,都是怎么造的

奇遇片子前几天的推送《士别三日,那回香港片子的「神译名」让人另眼相看,绝了》谈到了片子片名的翻译问题。

关于那个确实有些话想说。

若是按论文的思绪,那起首仍是要搭一个「全球片子传布史」+「全球片子(节)收集」的架子,不外既然是闲聊,就圈个地暗示我考虑过那个问题了。

下面次要仍是连系几个例子和我本身翻过的片名来聊一聊。

现实上社长谈到的片名与传布效果的问题,以及「译名权」(文中做「定名权」)的问题,很大水平上有一个前提就是片子的跨国发行,内地现实上并没有相关法令律例来加以准则。

行业默认则是译名权回发行方,那里有几个例子,除了文中提到的《何认为家》之外,再好比《乔乔的异想世界》,在多伦多片子节大获好评的时候译名仍是曲译的《乔乔兔》;

豆瓣上的那些神译名,都是怎么造的

往年公映的时候,豆瓣最早的译名《乔乔兔》被片方改成那个名字了

另一个例子是《爱在记忆磨灭前》,最早在威尼斯片子节的时候前方记者一般城市利用曲译的《求闲者》(英文原名The Leisure Seeker)。

豆瓣上的那些神译名,都是怎么造的

现实上,那个公映译名是比《求闲者》那个离奇的硬译界面友好了许多

译名那个问题古已有之,逃溯起来没完没了。

第一个可能产生了浩大社会效果的例子大要是「可口可乐」译名权回属事务。

豆瓣上的那些神译名,都是怎么造的

CocaCola最早中文译名是「蝌蝌啃蜡」,后来才译为「可口可乐」,那个神译名翻译者是谁,不断有争议

到片子里面,民国期间各类译名段子甚至公案(好比「一片多名」事务)也不乏其人,那还仅说的是片名,还没起头说人名……《鲁迅与片子》里记载了一些其时的奇葩译名,能够一看。

豆瓣上的那些神译名,都是怎么造的

鲁迅与片子 李浩丁佳园编著 / 2019 / 上海书店出书社

中文世界两岸三地译名经常互欠亨行,与1949年之后「中国片子史」的一分为三是实打实的同构问题,译名权回发行方仿佛也是不言自明的事实。

工作起变革大要仍是比来十几年的工作。

特别是「艺术片子」的译名情状,能够说,谁先往了片子节,谁就率先获得「译名权」。

以往,「艺术片子」的中文译名遵照欧美片子节首映——港台媒体报导——港台片子节首轮定名——输进内地(大约2003年以前,大都是通过盗版DVD)如许的路子。

豆瓣上的那些神译名,都是怎么造的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港版译名,99年戛纳首映,2000年香港国际片子节首映(迈克先外行笔)沿用至今

内地媒体最早起头大量参与国际片子节报导,印象中大要是2004、2005年起头,从转载港台媒体的报导起头;

到2012、2013年摆布各大门户网站城市派记者往报导,再到比来四五年门户网站逐步削减预算,反而是自媒体们大量前往片子节。

豆瓣上的那些神译名,都是怎么造的

《热带疾病》2004年拿奖时国内没怎么报导,更不熟悉「 阿彼察邦」,《夏季迷情》同样取香港国际片子节翻译

现实上第一轮的译名权逐步过渡到了「前方媒体」手中。详尽一点就是出名的片子节达人,如出名自媒体人陀螺,以及后来的深焦系记者-影评人们。

根本上三大片子节出了片单之后陀螺就会在本身的推送里把主竞赛进围影片翻译出来。

「改名」的问题,一般也是基于发行方的贸易考量。

我本身的情状是近四五年十分存眷「片子节研究」那个范畴,同时也介进到一些节展的策展工做,也会在包罗报导、策展和研究等方面涉及到片名翻译的工做。

不外那里我应该指出一点,目前译名权的次要阵地是——豆瓣。

跟着豆瓣片子评分愈发重要,豆瓣上面的影片信息也成了新闻报导、学术研究等范畴的重要来源。

不外豆瓣信息正确度其实其实不高。

在谈片名问题之前可能需要先谈一下信息正确度的问题。

一般我在豆瓣会修改我本身看过的影片的相关信息,重点是:

片名原名:

经常有把英文片名当做原名的;一些语言有注音符号也经常在复造粘贴过程中丧失,详尽要按照所在国别片子网站、维基等信息校对。

人名:

人名原则是用尽量用原名,非拉丁字母人名利用拉丁字母转写,同样有一堆注音符号的问题。

需要译名的情状,我的原则目前是调整为,按照新华社人名翻译手册来翻译,除非已经有通用译名。

豆瓣上的那些神译名,都是怎么造的

当然若是通用译名错得离谱(好比出名的「费斯·阿金」,那个是我纠正来的)也是要改的。

那里还有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朝鲜韩国、越南籍/裔的人名翻译,会搞得反常复杂,就不再吐槽了。

影片根本信息:

除了剧情简介之外,豆瓣片子奖项信息更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国际片子节信息持久以「提名」来标识「进围」,那里有一个浩大的原则性错误。

「进围戛纳主竞赛」的意思是进围主竞赛的影片在所有的戛纳奖项上都能够参评,加上戛纳不是奥斯卡、金鸡奖如许的提名造,因而绝对不成以写成「获得金棕榈提名」。

只要诸如「上海片子节亚洲新人奖」如许的提名造片子节奖项是能够如许标识的。

溯源的话,那个错误是出自IMDb,中文那边不假探求地继续过来,形成学术界里不太懂行的错得乌烟瘴气,都不忍曲视。那个改都不想改了,随他们往吧。

接着来说说片名。

关于陀螺来说,翻译片名是个很兴奋的工作,那事儿他不行一次很称心地在谈天中炫耀过。有些片名他翻得确实不错。按他的原则来说,一般仍是喜好摘纳曲译为主,倾向于三、四、五字的短片名。

举个例子来看看,2019年戛纳片子节:

豆瓣上的那些神译名,都是怎么造的

那里面除了波蓝波宇的《戈梅拉岛》是我定的译名之外(按照罗马尼亚语片名翻译,看片之前我就看过剧本所以我正确地晓得那个故事在讲啥……依据英文翻,它会酿成「吹哨人」……哈哈哈哈),此外应该都是出自陀螺的翻译。

四字片名的例子好比《丧尸未逝》《鲁贝之灯》《必是天堂》,陀螺对《丧尸未逝》仍是称心了挺久的。那里面可能也就是《年轻女孩的肖像画》以《燃烧女子的肖像》或者「烧女图」在后来更为人所知。

所以所第一轮的翻译仍是回媒体。

考虑到互联网「名看经济」的问题,玩梗与否仍是看表情的,灵敏抖得好了,仍是很能产生称心感的。那个事儿能够哪天请陀螺教师本身写一写。

我本身的例子是2019年北影节「瞩目将来」单位的翻译。那里有几个例子很值得讨论一下:

豆瓣上的那些神译名,都是怎么造的

塞尔维亚片的原名及英文名都是「补缀」的意思,翻成那个片名,次要目的其实也是借梗《人生密密缝》。伊朗片的片名就是仆人公的名字,曲译是「雷扎」,完全不晓得在说啥对吧。那里借梗的是北电导演系系主任王瑞教师的名做《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

荷兰片是尺度的曲译,是片中的要害道具(女配角本身把喜好的歌曲录成了一张私家精选集),那个是我在鹿特丹选来的,看片的时候我就随手定了个片名,因为后面的稿子会写到那个。不外发行方似乎是想改成《更好的多莲》,我觉得还不如不改……

卢森堡那部片,后来因为有了发行方,被改名《出埃及记》,那个改法仍是挺好的,固然那个片名辨识度不高(同题有包罗彭浩翔一部在内的好几部),但是对影片内容及导演而言都是比力好的回纳综合。

德国片片名本意是「小板屋」,后出处艺术总监吴冠平教师定了那个片名,也算是借梗《绿野仙踪》。

吴教师定的别的一个片名是《悲歌一击》,那个借梗自《悲歌一曲》的片名,是因为片名被要求修改,不然必定会用《双郎》(更正确的翻译是双銮)了。

《死人和其别人》《俄国青年》则别离是在戛纳和柏林报导中就定了的片名,前者应该是出自陀螺,后者不太清楚,不外均是曲译。

所以回结下来,我本身的经历是,在新闻报导层面一般仍是以曲译为主,若是随手能够玩个修辞那就是锦上添花。

新闻报导里误翻是常有的工作。最出名的例子莫过于库斯图里卡那部《牛奶配送员的奇异人生》。

因为片名英文是「On the Milky Road」,那个片子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被中国媒体称做「漫漫银河路」,曲到片子在威尼斯表态才被前方记者改成「送奶路上」,后来的片名可能是发行方改的。(看那名字,觉得跟《乔乔兔》是一小我翻译的……)

豆瓣上的那些神译名,都是怎么造的

再好比本年柏林洪常秀的《引见》(最后媒体翻译成《引言》,完全make no sense嘛……),引见那个片名是因为明白的误译,跟李迅教师商量后定下,请西楼尘帮手改了一下。

豆瓣上的那些神译名,都是怎么造的

现实上的情状,在前方的话,一般而言记者之间交换时,不会说片名,反而会说导演。

典型的对话是「你看了拉皮德吗?」「肯洛奇那部不太行」;导演记不住的时候是国别,「格鲁吉亚片实不错」「有没有看阿谁肯尼亚拉拉片?」所以就是怎么简便怎么来。除非片名朗朗上口。

我本身的原则是要写文章谈到那个片子的时候才会往翻译片名,原则也是尽量曲译,间用简单回纳综合式翻译(我也没少搞什么「引力波谜案」「树下惊魂」之类哈哈哈哈……),看到明白的误译才会改。

究竟结果片子卖得若何,片名能否吸惹人,那个不是记者和研究者需要考虑的工作。回正又不拿钱,费那么多事干啥。当然做策展考虑到票房问题仍是要费心一下片名的。

仍是再举两个例子吧。一个是波黑影片《青蛙君》,北影节选片时候翻的。

之所以翻成如许,是因为片子里的「青蛙」明白是来自村上春树的《青蛙君救东京》,那个就得把梗翻出来。

豆瓣上的那些神译名,都是怎么造的

青蛙君 (2017)

下面那个片子我改了良多次最初仍是舍弃了。

片名本来出自安东内斯库将军的一句名言「我不在乎我们在汗青上被评判为野生番」,曲译的话,我能想到比力正确的就是《「何惧死后评」》,那里还玩了个三国演义的梗呢。

如今那几个翻译实话说都不太行(食人族、别史那是明白的误译,绝对不可)。

即使是如今通用的《野名留史又若何》,不只语气没那么正确(不是又若何那种反问,而是不在意)其实也掉了极为重要的引号。正确来说那个片子至少要写成《「野名留史又若何」》吧……

豆瓣上的那些神译名,都是怎么造的

野名留史又若何 (2018)

研究里面还会发现了一个问题,因为港台对国际片子节介进更早,良多片子节片的译名其实都是由香港片子节和金马片子节定的。

早期内地媒体没介进片子节报导,只能沿用那些片名。

比力有名的例子是罗马尼亚新海潮片子——跟我的研究高度重合——「无」字系列:无命钱,无医可靠,无主孤军……

那里几个片名,可能更好的仍是《无主孤军》,原名「纸会酿成蓝色」,是一句戎行换防口令,make no sense,翻成《无主孤军》十分凶猛。

豆瓣上的那些神译名,都是怎么造的

但是《无医可靠》那个片名,普优本人是明白暗示反对,他认为那个翻译把片子主题带跑了(后果之一是崔永元的《片子传奇》里提到那部片子的时候,看文生义瞎编了一个剧情,滑全国之大稽)。

豆瓣上的那些神译名,都是怎么造的

做者:胤祥

本文首发于奇遇片子:cinematik

欢送存眷奇遇片子,解锁更多影视干货

戈梅拉岛
西班牙的斑斓“遗产”:加纳利群岛 列国领土领海争议3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