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寻隐纪丨《第一届洞天福地研究与庇护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澎湃讯
【编者案】近日,由清华大学吕舟传授主编的《2019第一届洞天福地研究与庇护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正式由科学出书社出书。那是我国有关洞天福地研究的一部专门文集,此中聚集了2019年夏,在素有“第一洞天”之称的宁德蕉城霍童山召开的“第一届洞天福地研究与庇护国际研讨会”中,来自中国、日本、德国以及荷兰等国25位学者的跨学科、跨文化对话的学术功效。我们现将此中吕舟教序言,以及部门摘要内容摘录于此,以飨同好。
《2019 年第一届洞天福地研究与庇护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吕舟、崔光海主编,科学出书社,2021年11月版
《序》(吕舟)
“洞天福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从奇特的角度反映人与天然、人与想象中的抱负世界关系的概念和相关的理论活动。那一概念和理论活动也影响到东亚地域文化不雅念和天然不雅的开展。从现代文化遗产辨识和庇护的角度,“洞天福地”呈现了典型的文化景不雅特征。在被视为“洞天福地”的空间范畴内,天然的山川情况被付与了具有奥秘色彩的文化意义,那种意义反映了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关于天然以及人与天然及超天然世界的关系的认知,蕴含了深入的哲学思惟和丰硕的传统宗教义理。“洞天福地”做为现代文化研究和遗产庇护的对象,促进了把文化遗产与天然遗产的庇护视为一个整体,从更为宏不雅的角度认识遗产庇护的意义,消融文化与天然,物量与非物量遗产之间因为专业的划分而构成的区隔,那也是现代遗产(包罗文化和天然遗产的相关方面)庇护,并将那种庇护融入到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开展过程中的根本趋势。对“洞天福地”的研究和庇护也一定是一项复杂的、跨多个相关学科的工做。
2019 年夏,在鞭策“洞天福地”申报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的工做布景下,由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人民政府、宁德市文化和旅游局与清华大学建筑设想研究院文化遗产庇护中心、清华大学国度遗产中心结合主办了“洞天福地研究与庇护国际学术研讨会”,旨在成立针对“洞天福地”的跨学科、跨范畴的具有普遍代表性的对话与研究,将汗青学、人类学、哲学、宗教学等学术功效充实表现在对那一奇特的遗产对象的辨识、价值认知和庇护中傍边。在6 月22 日、23 日的两天间,来自中国以及日本、德国、荷兰的25 位学者在福建宁德市蕉城区,也是被称为“第一洞天”的霍童山所在地,围绕着洞天福地的内涵、文化渊源及做为文化景不雅的庇护等主题,展开了跨学科、跨文化的对话。
在本集中,汇编了与会学者所颁发的论文19 篇,按照其详细的研讨标题问题,大致可分为“洞天福地的汗青与开展”“洞天福地个案研究”“文学与物量文化中的洞天福地”“洞天福地文化遗产庇护”等四个专题,此外又有会议节束时的“总结”两篇,做为结尾以及瞻望。
一、“洞天福地的汗青与开展”
葛思康(Lennert Gesterkamp)博士的《〈山海经〉与洞天福地的原型》一文,运用汗青文献学的研究办法,从奇特的角度对《山海经》停止考察。并将《山海经》与《黄帝内经》、《禹贡》等文献比照研究,提出《山海经》中表现的宇宙不雅与洞天福地轨制具有类似性,《山海经》中的政治不雅又与儒家典范《禹贡》相对。由此,洞天福地轨制是对《山海经》中圣地不雅念的继承和开展,而道教圣地所呈现的政治不雅又与儒家思惟相联系关系。那一研究功效展示了“洞天福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关系。
大形彻传授在他的《从洞天福地看〈列仙传〉的仙人与山》一文中,运用汗青文献学的研究办法考察《列仙传》,从所记叙的仙人、洞窟、石室动手,在差别期间道教典范描述的洞天福地之间停止比力,提出六朝道教文献中描写的洞天福地在很大水平上遭到了《列仙传》中所记叙的仙山的影响,换言之,《列仙传》中已有道教洞天福地思惟的雏形,为道教洞天福天文论的构成供给思惟来源。那与庄蕙芷传授通过考古质料阐发所得的汗青开展脉络不约而合。
陶金的《“洞天福地”原型及其典范阐释》以《实诰》中关于茅山的文字描述做为起点,在时间点上承续了大形传授的研究。他对此中茅山遍地天然圣所的论述做了归类与梳理,进而测验考试理清此中“神异特量”背后的思惟,及其与地下洞天的联系关系。由此,他对遍地圣所的空间构成形式及宗教义理逻辑停止了归纳,并总结出了六种“天然圣所”类型。
在哲学的层面上,蔡林波传授在《洞与道:道教“洞”概念的思惟意涵》一文中,从“洞”字的文字义、本体义、认知义、境域义四个方面提醒出“洞”的丰硕内涵。提出“洞”是对“道”的生命精神的详细表达和理论。古代道士以“洞”为中介,“道”才得以落实于宗教理论之中。
在《唐玄宗的洞天思惟与道教对别传教》一文中,土屋昌明传授通过普遍运用官修史乘、《藏》内道书、金石碑刻等文献,以“洞天”那一概念为索引,阐发了唐代运用朝贡系统向周边诸国停止的道教传布,通过配合参与道教斋醮仪式,强化唐朝在政治上和神学上的影响。
李丰楙传授的论文《游不雅洞天:故宫名画与明人游道》,从绘画史与文化史的角度,以洞天纪游画为次要研究对象,通过图像和文天职析,对“游仙”与“升天”等主题停止解读,提出本来处于世外的洞天秘境在宋元之间渐趋开放,从窥秘改变为游不雅、游道,洞天绘画的创意兼综道教洞天图与山川画于一体。洞天画从原创到仿做,铭记着其时人的文化记忆,其文化价值与汗青意义,恰是介于道教图谱与现代摄影录像之间,其纪实性特点在洞天福地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在《〈仙人通鉴〉所见的明清期洞天福地》一文中,二阶堂善弘先生以《历代仙人通鉴》为根底,切磋洞天福地的特点,兼论其内容和宗教思惟根源。通过与明代小说、传统道经中所记载的洞天福地及仙人崇奉停止比对,提出《仙人通鉴》中的相关记载遭到明清民间崇奉的影响,呈现出更为复杂的仙人崇奉内容。
二、“洞天福地个案研究”
洞天福地是实在存在的人世胜境,针对“洞天福地”的个案研究又可细分为个案的汗青研究与的实地考察两类。宁德当地学者林立志、林立气两位先生撰写的《霍山论道——霍童洞天的渊源与修炼系统考》一文,运用考据和文献阐发的办法,考证了古之“霍山”即今日的霍童山。通过考察历代高道在霍童山的行迹,提醒了霍童山重要而奇特的“灵应感对”和修道成仙的优势,按照相关记载推演了霍童洞天的修炼系统,提醒了霍童洞天卓越非凡的文化价值和汗青地位。
谢丁宁、陈玉海两位先生撰写的《霍童洞天文化溯源、内涵与传承》一文,从六个方面临霍童山停止文化溯源,指出霍童洞天福地的构成不只有其宗教布景,还有得天独厚的天然天文情况和人文因素。霍童山的天文方位优势、药丹资本优势和道境形态优势是其成为三教名山的重要前提。
《二许和洞天》以江苏茅山做为个案,广濑曲记先生以茅君崇奉、洞天说的构成和二许的修道理论为重点,阐发洞天说在“上清启迪”以及道教团体中的特点。他认为,固然洞天说和茅君崇奉在“上清启迪”中存在着被降级的现象,但通过许翙、许谧在茅山华阳洞的修道理论来看,洞天关于修道者仍未失去其魅力。
在《宋代游记中所见的洞天福地与道不雅--以周必大的游记为中心》中,酒井规史传授通过宋代文人的游记,运用文献阐发和地图研究的办法,勾勒出洞天福地与道不雅的时代面孔。酒井规史传授操纵南宋文人周必大的游记,指出宋代文人游记对道教洞天福地研究的价值。连系地图,本文介绍了与周必大有关张公洞、大涤洞、麻姑山、茅山、庐山等名山宫不雅的游记。通过火析文人游记中所见的洞天福地与其附近的道不雅,强调了游记在洞天福地研究中的价值。
王岗传授的《明代茅山上清宗师的谱系》,以茅山做为个案,存眷了道派的汗青传承。以明代茅山上清宗师谱系文献稽考为中心,普遍运用传世文献、金石碑刻和出土文物,证明明代设立的华阳洞灵官轨制即等同于前代上清宗师轨制。王岗传授还根据大量文献补全了明代上清宗师的传承谱系,填补了档案的空白,并指出明太祖巧妙地将道教内部传承机造和朝廷委任轨制连系起来办理洞天福地,是汗青上的一次立异。
大西和彦传授的论文《越南北部东潮地区的抱福岩及其周边》兼具汗青研究与田野查询拜访,以现代中国境外的一处洞天福地为个案,详尽考证了道教福地抱福岩由广东移至南海交州,再移至越南东北部的史实,对抱福岩所在地变动的原因做了阐发。连系道教在越南的传布的汗青布景,提出抱福岩福地由广东移至越南的原因次要在于地域的开展和移民,以及该地域盛产道教修炼药物墨砂。早期道教在
四川地域的“二十四治”是洞天福地的间接原型,欧福克(Volker Olles)博士的研究《从早期道教到三教并存的神圣空间:天师道二十四治—以蒲江主簿山治为例》,以四川蒲江主簿山治为案例,通过道教文献的回溯和田野考察,测验考试勾勒那一处天师古治在汗青中及现代宗教生态中的图景。他认为,主簿山治所坐落的长秋山,其做为神圣空间的权势巨子地位次要来自于仙佛圣贤的传说及遗迹,早期以道教为主,后世跟着释教文人士在此的活动,逐步成为三教并存的神圣空间。
鞠熙传授的研究《峡口的宇宙—四川省清平乡的山川环、境与口逼真话》以二十四治中上三治之一的“鹿堂治”为个案,用民俗学的理论和田野查询拜访的办法,借助地图和相关汗青文献,对四川省清平乡停止参与式体验、思虑、研究,记录下本地的传播的神话。通过梳理清平的山水传说和人群传说,她认为本地人心目中奇特的“世界图景”,即其空间不是世界的边沿,而是中心,那一类的口传叙事与道教洞天福地不雅念有着深入的联络。
三、“文学与物量文化中的洞天福地”
洞天福地不只是现实的胜地,也是普遍传布的文化符号,以洞天福地为视角,许多文学与物量文化命题得以拓展出新的发现与功效。由庄蕙芷传授与陶金先生撰写的《虚实之间:石室、洞天与汉晋墓室空间》,连系特按时代布景下的宗教不雅念,通过文献、考古等研究办法,以符号学、诠释学的角度解读汉晋期间墓葬轨制与洞天思惟的联系关系。他们认为,汉晋期间的部门墓室空间,不只具有升仙的宗教思惟,更还有近乎洞天的墓室空间构造,其与六朝道经中所描述的洞天概念存在着极强的联系关系性。仙传文学中的天然山洞与同期间的墓室空间不竭彼此影响与改变,那恰是道教洞天概念的产生布景。
“不雅棋”洞天文学中出名的主题之一,汤沁娴密斯的《升仙之路:从图解博局纹试探六博棋行棋道路》运用图像学、符号学、历算学深切探究博局镜和六博图之间的联系关系性,发掘出隐含的古代宇宙形式甚至升仙思惟。她认为,棋战的道路和博局纹通过模仿天道缔造一个自成一体的独立时空,即“洞天”,并以此企求升仙,因为其对应的升仙品级较高所以在后世中经常被做为某种“升仙法器”、陈列于墓室与礼节空间之中。
在《日本室町时代的布施不雅与洞天思惟―关于“诹访缘起”》一文中,森瑞枝传授以道教洞天福地思惟为根据,对日本室町时代宗教神话《诹访缘起》中价值不雅、思维体例、空间概念等日本土宗教文化遭到道教不雅念影响的可能性停止了切磋。森传授认为,《诹访缘起》中各个地下王国互相联通的思惟应遭到洞天福地思惟的影响,不只影响了之后日本人的世界不雅,也为其带去新的思维形式,那也证了然洞天福地思惟在东亚文化圈的重要地位。
傅舒兰传授以朝鲜园林为研究对象,在她的《朝鲜园林的用石意指与仙境构建》一文中,通过了古代朝鲜的汗青文献、人物事迹以及文物遗存等质料,讨论了朝鲜期间园林关于用石有着相对特殊的做法和明显的意象所指。朝鲜园林中被用以表征和指向神圣所在和抱负居所的“丹丘”“仇池”“三峰”“玉流”“洞”等意象符号,反映了与中国古典神话以及洞天福地圣地学的慎密联系关系。“洞天福地文化遗产庇护”
清华团队的《度世桃花源:“洞天福地”申报世界遗产初探》从“洞天福地”做为系列遗产以文化景不雅的类型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角度,通过对“洞天福地”的遗产类型、比力研究和潜在的凸起遍及价值切磋了可能的申报战略和办法,对“洞天福地”申遗的重要意义停止了阐发。
四、会议总结
李丰楙传授与刘曙光先生做了会议总结。李丰楙传授着重于“洞天福地”学科群的将来建立,提出要成立完整且常态化的对话与积累机造,加深高校学者与处所学者之间的互动,深化业已成型的相关汗青研究的同时加强田野考察。因为洞天福地呈现多面性,跨学科的研究势在必行,且要拓宽视野停止夸文化的比力研究。李传授还出格强调了学者要思虑洞天福地关于现代的启迪与意义,即若何停止契合洞天福地自己特量的庇护与操纵。
国度文物局原副局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刘曙光先生指出洞天福地的包罗了极为丰硕的内容,等待更多的学者参与洞天福地的研究,他指出洞天福地是更具有中国气象的文化遗产,需要出格的契合中国文化本身特量的解释,用以诠释其文化遗产的实在性,而那现实也就是构建契合中国文化遗产特量的话语系统的过程。他建议选择若干实例,深切研究,并由此构成必然的范式,那不只是将来与国际学界交换的重要根底,更是夯实遗产研究工做的必由之路。
本次会议的举办以及本册论文集的出书,承蒙中共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委、蕉城区政府、蕉城区政协及蕉城区文旅局的鼎力撑持,以及与会列位学者的赞襄。在编纂过程中,土屋昌明传授、林灼芳蜜斯及曲爽先生、余丹丹密斯亦助力颇多,在此一并称谢。“积跬步而至千里”,那些研究功效将会促进以“洞天福地”为核心的多学科研究的开展,使洞天福地那一古老的文化主题在今天的社会开展中展示出奇特而绚烂的人文光芒。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传授 吕舟
2021年10月于北京
目次
洞天福地的汗青与开展
〔荷〕葛思康(Lennert Gesterkamp):《〈山海经〉与洞天福地的原型》
〔日〕大形彻,董 涛(译):《从洞天福地看〈列仙传〉的仙人与山》
陶 金:《“洞天福地”原型及其典范阐释——〈实诰·稽神枢〉中的圣地茅山》
蔡林波:《洞与道:道教“洞”概念的思惟意涵》
〔日〕土屋昌明:《唐玄宗的洞天思惟与道教对别传教》
李丰楙:游不雅洞天:《故宫名画与明人游道》
〔日〕二阶堂善弘:《〈仙人通鉴〉所见的明清期洞天福地》
洞天福地个案研究
林立志,林立气:《霍山论道—霍童洞天的渊源与修炼系统考》
谢丁宁,陈玉海:《霍童洞天文化溯源、内涵与传承》
〔日〕广濑曲记 :《二许与洞天》
〔日〕酒井规史 :《宋代游记中所见的洞天福地与道不雅——以周必大的游记为中心》
〔美〕王 岗(Richard G. Wang):《明代茅山上清宗师的谱系》
〔日〕大西和彦,〔日〕土屋昌明(译):《越南东北部东潮地区的福地(抱福岩)及其周边》
〔德〕欧福克(Volker Olles):《从早期道教到三教并存的神圣空间:天师道二十四治——以蒲江主簿山治为例》
鞠 熙:《峡口的宇宙——四川省清平乡的山川情况与口逼真话》
文学与物量文化中的洞天福地
庄蕙芷,陶 金:《虚实之间:石室、洞天与汉晋墓室》
汤沁娴:《升仙之路——从图解博局纹试探六博行棋道路》
〔日〕森瑞枝,胡佳菁(译):《日本室町时代的布施不雅与洞天思惟——关于〈诹访缘起〉》(论文概要)
傅舒兰:《朝鲜园林的用石意指与仙境构建》
洞天福地文化遗产庇护
徐知兰:《度世桃花源:“洞天福地”申报世界遗产初探》
会议总结
李丰楙:总结发言1 《“洞天福地”研究的瞻望》
刘曙光:总结发言2《“洞天福地”申遗: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
摘要选编
《山海经》与洞天福地的原型
〔荷〕葛思康(Lennert Gesterkamp)
摘要:《山海经》是描写古代中国圣地学的一本古书。本文认为后来的道教洞天福地轨制把《山海经》的圣地学延续并扩大了。在介绍道教洞天福地轨制的汗青和特征之后,本文次要讨论《山海经》的构造和内容、年代与编纂过程、方案和本意、与《黄帝内经》的关系,并最初做一个《山海经》与道教洞天福地轨制的比照。因而能够推论,《山海经》的原意应该做为秦汉期间的治理国土的资本和外交的一种指南或手册。而且,《山海经》的宇宙不雅与早期道教经文根本一致,能够推论属于同样的文化脉络。《山海经》中所倡导的宇宙不雅与《禹贡》中所倡导的宇宙不雅几乎完全相对。汉代之后,道教洞天福地轨制次要延续《山海经》的宇宙不雅,但固然削减了其本来政治权力,颠末各圣地仪式活动,委托皇室并遭到其庇护和撑持,因而间接维持治理国土的重要角色,酿成中国社会的法纪。
关键词:洞天福地、《山海经》、圣地学、《禹贡》、天文学、道教、儒教、宇宙不雅
洞与道:道教“洞”概念的思惟意涵
蔡林波
摘要:道教“洞”概念是一个具有深入意涵的思惟范围。“洞”的文字义并不是“洞窟”,而是“疾流”、“合流”或“寡水汇流成大湖”。道教以之为意象原型,把“洞”规定为“阴阳合气”,用以展呈“道”的丰盈性内涵:就其本体义,“洞”是对“道”之浑沌存在的喻象性提醒—“混洞”或“混气”;就其认知义,“洞”是指趋势于“道”的生命认知理论—“洞不雅”或“洞照”;就其境域义,“洞”是对“道”的仪式空间设置,呈展为一种合气之域—“洞境”与“洞天”。总体言之,“洞”概念是对“道”之思惟的仪式详细化表达,是对其精神素质的宗教理论性贯彻。
关键词:道教、洞、道、阴阳合气、思惟内蕴
游不雅洞天:故宫名画与明人游道
李丰楙
摘要:在洞天福地的晚近研究中,前后两阶段已累积必然的功效,既针对道经谱录的六合宫府图,然后实地勘察当前的地形地貌,但中间还存在一个关键阶段,就是宋元到明清期间的游不雅文化,在西方摄影手艺输入前,那种对洞天的纪实体例,从诗、文纪游的文学文本,衍变成兼顾绘画与文学的新型态,宋元至明清期间洞天图的创意,乃兼道教洞天图与山川画于一,从而付与新的文化活力。那种洞天纪游画包罗游仙与升天两个主题,在中国艺术史上自成艺术门类。比来台北“故宫博物院”筹谋的特展:“何处是蓬莱—仙山图特展”,从收藏中挑选了明清藏品,此中宋人之做存世较少,而清代则多仿做,且扩及缂丝工艺,故可视为明代名家的一次洞天图展。那种借丹青表示洞天的体例,在摄影手艺呈现前,乃最接近实景的艺术前言,故照实记录了那一阶段的洞天不雅。因为明代文人讲究生活美学,其旅游活动从卧游、神游而实地之游,乃将休闲文化付与一种精神境界:“游道”。此一游文化异于道教文化的传统精神,就是离开洞天福地的奥秘性,在时代思潮下衍变成开放性,原属道教中人的圣地传统,诸如洞窟采药、道不雅修实,却被融入山川游不雅的生活经历中;也为山川画注入仙道元素,成为表现光景的一体。明清文化圈讲究生活档次,诗歌、散文与书画被连系为一后,纪游画既有绘画的主文本,也有题跋等副文本,即可据以核实名迹的创做、仿做原委,即可视为跨范畴的文化议题。从道经、诗文的文字论述到绘画、工艺的图像表示,艺术前言屡迁,而洞天图的实体化乃合实在与想象于一,故可视为洞天世界的“再发现”。既可视为本钱主义萌芽期的世俗化,而文人、画家既参与登涉而成为日常生活中的文雅动作,从而激发“游道”的自觉意识。在时代风气下呈现一种“名题”效应,从创做而仿做,物量文化也呈现多样化,从丹青到缂丝工艺俱有,成为不竭创新的艺术前言。可见洞天/ 仙山既是名题也构成系谱,故在绘画史、洞天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在现代拍照或录像呈现前,既已预示新艺术媒体将临的巨变。
关键词:洞天福地、仙山、道人、纪游画、院画
越南东北部东潮地区的福地(抱福岩)及其周边
〔日〕大西和彦 〔日〕土屋昌明(译)
摘要:在编著于北宋皇祐二年(1050)的《洞渊集》中,做者道士李思聪将广东的福地抱福山的位置记录在了南海交州。那个南迁的抱福山,从14 世纪起头,在越南就被认做为洞天福地“抱福岩”。统一个“抱福岩”也被认定在屹立于如今越南东北部广宁省汪秘市芳南社内红河东流段北岸的硃谷山中。中国与越南将福地认定在不异的地区是因为中国宋代前后,中国人在越南的北部及中部沿海地区移居开辟,且那个地区盛产墨砂。
关键词:《洞渊集》、抱福山、抱福岩、越南北、中部沿海地区开辟、华侨、墨砂
日本室町时代的布施不雅与洞天思惟——关于《诹访缘起》
〔日〕森瑞枝 胡佳菁(译)
摘要:《诹访缘起》属于《神道集》的一篇。《神道集》是按照日本中世期间的“神佛习合”(日本神道教与印度释教交融起来的思惟)的故事集。其根本设法在于印度的神明呈现于日本那种思惟交融形态(叫做“当地垂迹”),以此思惟来鼓吹释教(有点像中国的宝卷的功用)。可是,《诹访缘起》内容有些差别。仆人公为了摸索失踪的情人,巡游日本全国的名山,之后进去洞窟才发现情人。救出情人之后,仆人公本身无法回到地上,只能走进洞窟里面,巡游了72 个国度,并在地下世界盘桓了很久,可见其道教洞天福地思惟的影响。那种设法给日本人招致了新的思维体例,就是说,当地垂迹思惟吸收道教洞天思惟之后,日本人的世界不雅有所变革,神道教为的是生者的世界,释教为的是死者的世界(天堂),神佛习合是那两者的交融,如今再加上源于道教洞天思惟的世界不雅,那个世界既不是地上世界,又不是身后天堂。笔者认为,那种世界不雅对尔后日本文化,尤其江户期间文化之影响很大,几乎做成江户期间他界不雅和布施不雅的根底。
关键词:《神道集》、甲贺三郎、唱道、神佛习合、他界、异国、三国世界不雅、世俗化
朝鲜园林的用石意指与仙境构建
傅舒兰
摘要:通过光景赏析、皇家造园、文士玩石三个条理的考察,论证了朝鲜期间的园林关于用石有着相对特殊的做法和明显的意象所指。那些特殊做法和意象所指,不只与朝鲜处所风土的形态特征、崇尚墨熹进修苏轼的文化传统的间接联系关系,并且被用以表征和指向神圣所在和抱负居所的“丹丘、仇池、三峰、玉流、洞”等意象符号,也反映了其来源于中国古典神话、并逐步为道教吸收的神圣天文系统。
关键词:光景园林、朝鲜期间、道教仙境、丹阳、玉流川、泉石供
度世桃花源:“洞天福地”申报世界遗产初探
徐知兰
摘要:“洞天福地”是中国甚至东亚地域特有的神圣空间不雅念,始于战国以来人们对六合中心昆仑山以及中土以外海上仙岛的仙人居所的想象,颠末历代名流和统治政权的鞭策,最末成为中国前人对抱负彼岸“度世桃花源”意象的依靠对象,并成为艺术创做的典范主题,成为构成东亚传统文化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查询拜访发现,目前此中大部门仍然能找到其契合文献记载汗青信息的文化遗迹,并亟待停止系统研究和庇护。论文从“洞天福地”系列遗产做为文化景不雅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角度,通过对“洞天福地”可能契合的遗产类型、比力研究主题框架和潜在的凸起遍及价值停止初步摸索,初步切磋了可行的申报战略,并对“洞天福地”申遗的多方面重要意义停止了阐发。
关键词:洞天福地、世界遗产申报、文化景不雅
责任编纂:黄晓峰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