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孔圣地,探寻儒学文化基因
在衢州老城区新桥街上,孔氏南宗家庙静静伫立,红墙黑瓦间透着庄庄重穆。
对街的孔子文化公园里,一座高约9米、重约12吨的孔子青铜巨像,长髯垂胸,衣袂飘飞,神气“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目光穿越千年。
若是把汗青的时针回拨到南宋建炎初年(1127年),决定率族人扈跸(陪侍皇帝出行)南渡的孔子第四十八世嫡长孙、衍圣公孔端友也不曾猜想,此往再未能回曲阜。而以衢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域,则因为孔氏家族的大迁移,与儒家缘分愈加深挚。
在南宋的时空布景中,一场文化的交错和交融慢慢展开。孔氏南宗以圣裔身份和大宗风摘影响了江南士人和公众;同时,江南社会文化中的积极要素,源源不竭地被吸取进孔氏儒家文化,不竭丰硕和提拔其内涵。两者交融最末构成了与时俱进、特色明显、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区域文明传承系统。
我们以孔氏南宗家庙为起点,跟从孔氏家族南迁后的脚印,觅访儒学从庙堂走向民间,繁华市井文化,甚至构成区域“文化基因”的汗青脉络。
遵守忠义 扈跸南渡
“自唐开元后,郡邑皆立孔子庙……而为孔氏之家庙者,惟曲阜与衢州耳。”清朝兵部尚书李之芳曾在《清康熙衢州重修孔氏家庙碑》的开头,为衢州孔庙做出注解。自唐朝以来,全国郡县都设孔庙,祭奠读书人的祖师爷孔夫子。但孔子后嗣的家庙,全国只要两处:北在曲阜,南在衢州。
岁月更迭中,儒学文化早已根植在那座浙西古城的人文底蕴中。当我们行走于衢州的街巷阡陌,不管是到处可见的“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宣扬口号,仍是本地中小学校园里的孔子雕像,或是以漫画、公仔等形式显现在街头巷尾中的卡通人物“南孔爷爷”等,都在向人们展现着那座城市最引认为豪的文化符号。
“孔氏南宗在衢州800多年的传承史,能够说是一部具有传奇色彩的家族斗争史。而其从南宋被赐家衢州开展至今的精神内核,就是做为孔孟儒家核心价值不雅之一的忠义。”站在孔子第六十世嫡长孙、明朝翰林院五经博士孔承美500年前栽在家庙前院的古银杏树下,衢州南孔文化开展中心主任盛雄生的讲述,似乎让我们看到了宋朝战场上的战火硝烟。
建炎二年(1128年),金兵大举南下,宋高宗赵构君臣仓皇南奔。孔子第四十八世嫡长孙、衍圣公孔端友护奉孔子夫妇楷木圣像、“先圣遗像”等镇庙之宝,率近收族人扈跸南渡。因孔氏族人助力南宋赢取了文化正朔,稳固了政权,次年,高宗定都临安,赐孔端友庙宅于衢州,是为“孔氏南宗”。尔后,孔氏南宗在家庙中特辟“思鲁阁”,盛载乡愁。
盛雄生说,孔氏南宗并不是没有过还乡的时机。元世祖忽必烈曾令孔子第五十三世嫡长孙、衍圣公孔洙从衢州北迁,回曲阜奉祀。但孔洙因宋亡不仕,德让爵位于曲阜孔氏旁收族弟。
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不管兴衰荣辱,庙堂江湖,一代代孔氏南宗后嗣始末遵守忠义,衍圣弘道。无论是因明亡而绝食的首辅孔贞运、为抗击日寇进侵而殉国的孔墉将军,孔氏南宗的族人们率先垂范、忠义许国,展示出生避世家大族的风摘。
“1993年,孔氏南宗家庙被省委宣扬部定名为‘爱国主义教诲基地’,也是实至名回。”盛雄生将我们的构思拉回到当下。一对母子正在孔庙大成殿西庑介绍孔氏南宗汗青的石雕前,妈妈将“扈跸南渡”“高风让爵”等故事细细转述成孩子能理解的语句。孩子频频点头,在那一方小六合里,正勤劳和一段百千年前的汗青隔空“相遇”。
崇学重教 诗礼传家
我们依据工具中3条轴线,行走在孔庙建筑间,不时能觅觅到孔氏南宗崇学重教、诗礼传家的踪迹。“孔氏南宗在衢州安放下来后,族长孔传就以庙堂为私塾,讲学授徒,门人近千。南宋后期创建菱湖家庙后,孔氏后嗣也特辟有族人讲学之地。”盛雄生说,孔氏南宗的家塾私教,前导发轫于南宋初年孔传兴办的私学,昌隆于明清期间的家塾、书院,转型于清末民初的近代学校。
南宋时,衢州的书院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在南宋22所出名书院中,衢州有两个:柯山书院和清献书院。此中,孔子第五十世嫡孙孔元龙、第五十三世嫡孙孔演就曾担任柯山书院的山长(书院主持人),从学者甚寡。据南孔文化研究专家徐寿昌先生的研究,在浙江东阳、江苏靖江、福建同安等地,孔氏南宗族人创建的书院还有8所。
孔洙让爵后,衢州的孔氏大宗逐步式微,混杂布衣。多量南宗有学之士走落发门,以化民成俗为己任,脚印广泛浙、闽、赣、苏等省。南宗孔裔名贤中也显现了浩瀚学官。杭州的万松书院,在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创建后,就礼聘孔氏南宗后嗣在此办理、主持书院祭奠诸事,长达450多年。乾隆皇帝6次下江南,写了6首关于万松书院的诗。此中有一首写道:“气助湖山钟远秀,道尊孔孟有实源。”“实源”就是指孔氏南宗。
“南宗族学更大的特征和奉献是使宽广布衣门生获得受教诲的时机。”研究南孔文化多年的衢州学院孔氏南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吴锡标传授阐发,因为失往爵位,孔氏南宗从庙堂走向民间,或为学官、或为山长、或设塾教读,以各类形式鞭策开展布衣教诲,也促进了衢州近代学校教诲的开展。孔氏南宗崇尚伦理、诗书传家的教诲教化理念也在客不雅上助推了衢州甚至东南地域书院及书塾的开展,并使区域人文情状得以优化,从而源源不竭地涌现出文化各人。
但让吴锡标等专家遗憾的是,良多在汗青记载里大放异彩的书院、家塾,因为屡次战乱,早已难觅踪迹。我们只能在其他文人学者的笔下得窥一斑。例如阳明学者邹守益就曾笔录:明嘉靖年间,孔氏南宗在城南东岳废址严惩家塾后,“孔氏孺子四十余人,歌《鹿喊》《伐木》之章,恍然若游洙泗,聆丝竹。”
曲至现在,孔氏南宗在经年累月中散播的勤学之风,仍润泽着一方苍生。南孔书屋遍及衢州,南孔文化更成为凝聚现代衢州中小学生家国情怀的精神纽带之一。每年,本地城市举办少儿读经班、开蒙仪式、儒学校园剧等一系列儒学文化活动。
在盛雄生的指引下,我们前往衢州第二中学,感慨感染校园里的习习儒风。步进校园,孔子汉白玉雕像、埋头楼、思齐楼、闻道石不竭在我们面前擦过,耳畔则是学生诵读典范的琅琅书声。“我们开设了‘南孔文化’‘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等选修课,还编写了响应的校本教材。辩说社的学生辩手们会从《论语》中选出辩题停止辩说。‘君子不器’‘敏于事而讷于言应不该该倡导’等都是辩手们常探求的问题。”该校党委书记潘志强说,家乡地缘文化的滋养,正随同着衢州学子开启人生博雅之路。
与时俱进
开放包涵
从南宋至今,千年春秋,白云苍狗。南孔文化为何能历久弥新?行走在中国儒学馆内,汗青画卷迎面展开。我们将此行前就盘桓心头的疑问抛给了盛雄生。
“在漫长的社会演变过程中,孔氏南宗不断奉行并理论着与时俱进、开放包涵的立异精神。所以,孔氏南宗的教诲思惟和儒学演进的轨迹相吻合。孔氏南宗家塾的演进,也与近代教诲的转变开展同频共振。”盛雄生用了几个例子,娓娓道来。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春废科举后,孔子第七十三代嫡长孙、翰林院五经博士孔庆仪感慨“旧学之不敷以图存也,力求维新”。尔后,他把孔氏南宗的“承启家塾”改建为近代学校,初为“孔氏中私塾”,又在宣统二年(1910年)易名为“两等小私塾”。到了民国初年,“两等小私塾”再次改称为“孔氏完全小学校”。缘此,孔庆仪被后人赞誉为“开风气之先”的新派人物。
现实上,“开风气之先”恰是孔氏南宗的开展内驱力。清末民初,很多孔氏南宗青年才俊受近代教诲思潮影响,剪发易服,出国留学进修新知。那些接轨现代西方教诲的孔氏青年,引领维新潮水,为浙江甚至江南近代社会的严重转型做出楷模。
为确保孔子夫妇楷木圣像免遭日寇掠夺而客死异乡的孔子第七十四世嫡长孙、南宗奉祀官孔繁豪,就结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师范科。1938年,年近知天命的孔繁豪适应其时的教诲变革,把“孔氏完全小学校”改建为“衢县尼山小学”。那也意味着南宗孔氏家族教诲走向社会。到1945年,尼山小学已有12个班级,600余论理学生,此中孔姓学生不敷10%。
2004年,孔子第七十五世嫡长孙、末代“南宗奉祀官”孔祥楷恢复了一度中断的孔氏南宗祭孔大典,初次提出“现代人祭孔”的理念,恰是孔氏南宗家族的又一次斗胆改革。“祭奠孔子是对孔子那位儒家开创人的逃思和致敬。我们要继续孔子的思惟,而不是历朝历代参祭人的服饰。”
在衢州南孔文化开展中心保留的视频素材里,我们看到孔祥楷的生前影像:满头华发的他正将祭奠思绪娓娓道来。在他的筹谋想象下,南孔祭奠简化为“礼启、祭礼、颂礼、礼成”4个篇章。钢琴被移到孔庙大成殿前,“供太牢”(猪牛羊三牲)被“献五谷”取代,参祭人穿现代正拆,行鞠躬礼。整个礼程不到40分钟。
与时俱进的祭孔大典,被更多人看懂、承认、赞扬。2011年,定位“现代人祭奠孔子”的“南孔祭典”列进国度级非物量文化遗产。还有越来越多的外国粹者,情愿走近“南孔”,分享儒学。
2018年,衢州向全社会发布的“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以“礼”字为核心,撑起整个城市风致的四梁八柱。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省儒学学会副秘书长张宏敏认为,在数百年与时俱进的传承中,南孔文化早已成为衢州最有标识性的文化元素,也早已得到苍生的高度认同。
在张宏敏的等待里,南孔文化的古韵今风也将通过包罗着南孔文化精华的“衢州有礼”、设立在衢州的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儒学文化体验中心等,连通中国与世界。
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