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雪域高原生态屏障
来源:经济日报
草木青翠,河水蜿蜒,雪域高原迎来了一年中更好的季节。
然而,跟着全球天气变暖,气温上升对天然生态系统形成了差别水平的影响,青藏高原冰川融化、冻土消融的动静总能引发社会高度存眷。天然灾祸和极端气候天气事务频发,做为亚洲次要江河之源的青藏高原,水体固液构造失衡等天然情况的变革以及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也对生态系统构成了差别水平的威胁。
前不久发布的《中国天气变革蓝皮书(2021)》指出,在全球山地冰川整体处于消融退缩形态下,青藏高原也无法置身事外,多年冻土退化明显。那么,在全球天气变暖影响下,青藏高原正在履历着什么?又该若何更好地庇护其生态情况?
变暖变湿趋向持续
本年是 *** 阿里地域气象台台长贡觉加布坚守气象办事保障工做的第八个岁首。5月19日晚,阿里地域刚刚遭遇一场强降雪气候,部分地域已达暴雪量级,贡觉加布忙活了一晚上。做为一线的气象监测和预报部分,越是极端气候越不克不及分开本身的岗位,他和同事一路通过各类体例及时准确地传达气候监测预报信息,普遍宣传雪天留意事项和抗雪保畜建议,更大限度地帮忙本地牧民削减灾祸丧失。
“受全球天气变暖的影响,阿里本年冬天就比往年更热一些,极端降水的现象愈加明显。”最让贡觉加布印象深入的是2016年7月阿里地域东汝乡发作的一次稀有冰崩,“散落的冰块比我个头都超出跨越许多。从那以后阿里启动了冰川不雅测站建立方案,通过积累数据来反映天气变革带来的影响,以提早会商摆设防备办法”。
干旱、冰冷,是青藏高原给人们的遍及印象。但科学研究表白,青藏高原变暖变湿的趋向从未停行,年均气温增速超越同期全球的两倍。近年来,青藏高原极端高暖和降水事务频繁发作,同时呈现冰川退缩、冻土消融等现象,气象灾祸及次生衍生灾祸增加。那里的天气变革,引起了科学家的普遍存眷。
为什么本来“高处不堪寒”的青藏高原,却成为受天气变暖影响最典型的地域之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周广胜阐发称,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域更易受全球天气变革的影响,青藏高原做为“地球第三极”,海拔更高,受全球天气变暖影响明显。
“虽然差别研究者、研究时段与所用站点的材料差别,但研究成果均表白青藏高原的年均气温、年更高和更低气温呈增加趋向。变暖变湿也鞭策青藏高原主体植被情况持续向好。”周广胜指出,监测与评估天气变革对青藏高原的影响,起首要弄清青藏高原情况的本底情况。多年来,高原年降水量根本呈增加趋向,但区域差别极大,1961年至2016年期间,青藏高原强降水量和极端强降水量的增加幅度超越了总降水量的一半以上,成为降水量增加的次要来源。
不雅测收集逐渐铺开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和“亚洲水塔”,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平安屏障。周广胜认为,青藏高原特殊的天文位置和奇特情况对中国甚至全球的气候天气都有重要影响。探寻青藏高原天气变革特征与趋向,对宜居地球及“亚洲水塔”庇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目前,我们对青藏高原多圈层综合不雅测数据仍不敷,高原遍地高山良莠不齐,出格是一些沟壑地带构成的冻土层,温度和湿度变革差别很大,贫乏不雅测数据就难以开展下一步的阐发和评估。”周广胜说,好比 *** 自治区境内现有各类气象探测站点1009个,相当于均匀每800多平方公里仅有1个。青藏高原不只建站难,并且设备的维护和不变获取材料也困难重重。现有气象不雅测手艺与设备以满足根本气象营业为主,灾祸性气候的监测设备非常有限。
囿于高原上常规不雅测站网稀少、卫星产物不确定性较大等因素,相关高原气象学研究的诸多关键科学手艺问题仍有待处理。2013年5月,中国气象局、国度天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配合鞭策了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立项,开展从陆面到平流层的三维外场综合不雅测以及科学理论和手艺研究。时任科学试验专家指点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秀骥暗示,恰是通过科学试验实正提呈现代化的青藏高原不雅测系统事实是怎么样的,然后将材料和功效应用到数值形式预报中,进步预报程度。
更多的试验、更翔实的数据,让科学家们在描摹青藏高原大气图景时获得了大量原创性功效。跟着试验的深切推进,不只刷新了人们对青藏高原大气运动机理的认知,还成立了高原中西部空中土壤不雅测网和西部主动探空准营业化系统,研发了高原探空、气候雷达、风廓线雷达和GPS水汽产物量量控造手艺,数据产物的应用也提拔了相关的国度级和省级气候预报营业程度。
对预报产物晋级换代、生态情况趋向变革感触感染最逼真的是像贡觉加布如许“钉”在一线的预报员。“过去外面一片荒凉,大风吹起沙尘连路都看不清。那些年按照我监测到的数据整理阐发,阿里的大风气候正在逐年削减,得益于植树造林等生态庇护与修复办法,青藏高原植被生态量量显著改善。”贡觉加布说,气象部分还抓住每次有利时机,积极开展抗旱、生态庇护型和丛林灭火人工增雨功课,助力生态文明建立可持续开展。
气象办事助力复兴
“高原雪山也是金山银山。”那句话在开展气象办事对青藏高原的庇护和开展理论中得到了充实印证。
“我们每天都能收到气象部分发来的气候预报,提早摆设好农活,在强降雨降临前做好响应的防御办法,削减丧失。”正在 *** 林芝墨脱县墨脱村拉贡茶叶基地繁忙的村民贡桑卓玛告诉记者,如今村里家家户户都种茶叶,采摘的茶叶间接卖到茶厂,一亩地就有上万元收入。
在“世界屋脊的低谷”墨脱县,也是 *** 天气最暖和、雨量最充沛、生态保留最无缺的处所。那里的种茶汗青能够逃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初,2013年墨脱县又将茶叶确立为本地农牧特色主导财产。但汛期雨水增加、气温多变不断是困扰本地农户的难题。“刚起头各人种茶的积极性不高,墨脱一到雨季就下个不断,都担忧收获会欠好。”贡桑卓玛说。
连系当地特色财产和农做物种植需求,墨脱县气象局营业人员按期深切田间地头走访调研,开展曲通式为农气象办事,为群寡供给愈加精准的气象信息,提醒做好病虫害等防御工做。现在,气象部分已在全区农牧村开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精细化、特色化气象办事,勤奋做到气象灾祸早发现、早预报、早预警,阐扬气象办事的趋利避害、减灾增收感化。
奇特、复杂和多样化的地貌也为青藏高原生态旅游开发供给了先天的优良绿色旅游资本。但是去哪玩、玩什么又该若何抉择呢?近年来, *** 自治区气象部分积极开展生态天气资本评估,发掘好山好水好生态,推进“中国天然氧吧”建立。2020年11月,林芝市鲁朗景区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恰是依靠2015年鲁朗气象站改建晋级成为生态情况站,在对根本气象要素监测的根底上,新纳入对空气含氧量、负氧离子含量和PM2.5的监测,以此出具契合尺度的评估陈述,从而获得好天气身份认证。
“过去人们对 *** 固有的印象就是高海拔缺氧,而‘天然氧吧’称号成了景区打响招牌的一张‘金手刺’。”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凌源俪说,有了天然氧吧不雅测数据撑持,景区得以摸索开发多项适应高原特殊情况的体育运动项目,如越野跑、水上皮划艇等,游人参与热情高涨。将来还将推出更多特色林下资本产物,为旅游经济开展和村落复兴发掘更多气象“盈利”。(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静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