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趣吧

报告:今年经济增速有望实现3.3%,明年应将目标设定为5%

综艺时间:3个月前阅读:12

出品 | 搜狐智库

编辑 | 郑青春

11月26日,CMF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2022-2023)发布会在线上举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于泽在会上发布报告。

于泽表示,根据弱企稳态势可以对全年整个经济做出一个大致预判,预判全年经济增速在3.3%左右。明年中国经济将会面对国际国内的结构性调整加速期。当前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正在加速进入结构调整,在世界经济大调整上,表现的是世界经济上“三低三高”的大调整数据。

一是整个世界经济在2008年之后持续低增长,尤其在疫情之后面对冲击所看到的低增长态势。根据IMF的预计,一直持续到2027年整个经济增速会比2013年之前低1.1个百分点。二是目前国际贸易增速进一步放缓。三是目前调整的态势来自于由于投资品价格下降和无形投资比例的上升,带动的全球固定投资的下降。

他指出,在这种情况下,面对低增长、低贸易增速和低投资增速,但与之对应的是目前整个高债务比例。比如,整个目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债务占比达到了近20年以来的高点,世界经济呈现高债务特征。由于本次疫情后,各大央行的急剧扩表。二是看到目前的高通胀,三是各种风险的累计。世界经济目前表现出“三低三高”转折期,在这个转折期中看到大量地缘政治摩擦的加剧。

要判断明年中国经济的走势,最大的冲击点就来自于国际因素,如何看待国际因素呢?于泽表示,一方面确实存在着三低三高背后的周期性因素,疫情扰动、能源价格高位震荡、宽松政策背后的总需求下降,同时要看到“三低三高”是2008年以后一直持续的现象,这背后对应的是经济结构的调整。

第一,全球化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而目前的全球化模式遇到了一些根本性的难题,是当前世界贸易组织无法调节的。所以必然导致未来全球贸易各“朋友圈”小圈层化越来越严重,用统一的世贸规则越来越难调节。以1990年为界,会看到全球化在过去分成两大模式,一是1990年之前全球化主要动力来自于商品贸易下降,比如蒸汽革命、金本位制、集装箱、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由于商品贸易的下降,导致的结果是看到的生产和消费的分离,但是生产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所以,在这种全球化下,西方发达国家是获利的,因为它的生产可以在国内通过规模经营的形势逐步扩张。各小朋友圈将会不断的涌现,整个国际贸易会比原来的大一统模式,在大一统之下出现更多小圈层。

第二,全球化红利在调整,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欧美整个经济循环在进一步加速调整。目前欧美正在寻求走出原有的架构,如果结合原来对于经济史的分析会发现,可以预判的是,未来欧美在国内经济政策重构过程中,国家的力量会不断增强,其实,最近以美国为代表的,不断发表国家的战略报告,而这种战略报告未来的趋势会加强对于军事、民用基础设施的投资,加强对于技术(投资)以维护国家优势。未来的国际贸易一方面会更加小圈化、零散化,在国家间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剧。所以,目前正处在这样一个国际调整期。

在国际调整期的同时国内经济也在调整,包括两大维度。

一是中国经济实际上,在过去两年一直维持着2019年周期的状态,这个状态来自于两个动力,就是房地产和出口,但房地产和出口都已经发生了趋势性调整。今年以来房地产下行时间长且区域分化严重,对于这个问题如何去看待呢?一种观点认为,房地产问题主要是由于周期性因素导致的,因为房地产调控,但今年以来已经超过275个城市对房地产政策进行调整,但效果并不理想。从这个意义上,房地产的问题不简单是周期问题,其实它的背后也涉及到房地产的业务模式。这个业务模式就在于目前的城镇化正在从增量模式走向存量优化,原来的城镇化是40%人口的流动,40%城市的扩大,20%来自于人口的自然繁衍。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范围扩大必然推动房地产是增量下沉模式,增量下沉模式在融资上带来了高周转等一系列现象,随着逐渐回归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这时候房地产背后的动力就会从原来的增量下沉回归核心城市的这种存量调整。

于泽表示,随着整个世界看到的结构调整,未来出口会面对着结构性的变化。所以,在国内第一个大的结构性调整,是原有拉动中国经济的出口和房地产,实际上是趋势性的变化,在明年它也不会成为周期性的反转力量,而是需要去通过结构性政策来着力系统性解决的风险点。

第二个国内结构性变化的力量是来自于新发展格局正在进入加速期。背后是两个原因的叠加,一是过去十年一系列改革累计的成果已经开始逐渐显现,二是“二十大”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的方略。在这两个助力之下,我们正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内生动力,内生动力包括以下五项:

1.系统化理念不断落实。将科教强国、人才强国与创新驱动放在了一起,系统化的表述,而这种系统化理念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在要素市场的各个维度不断提升。

2.新发展格局中重要的一个市场主体国有企业,经过过去三年的国有企业改革,在治理机制上尤其是在国有企业的布局和活力上有了极大的改善,国有企业目前在各产业链上开始逐渐承担“链长”的作用,对整个产业链断长板、补短板起到支撑,同时,国有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得到改善。

3.国内超大规模的市场,结合中国式创新,这里的关键点在于中国市场的分层。

于泽表示,在进入加速期之后,明年主要表现在新发展格局加速落地,表现在九个方面: 统一大市场、供应链、新兴产业等一系列维度。结合上述结构性转型的判断,可以得出明年对于整个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逻辑,由于明年国内国际因素正在进入转折点,它将带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同时,由于周期性因素将延续性下行,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明年的复杂局面。面对这样的局面,明年有六大上行力量:

1.疫情管控会得到提升。

2.房地产底部确认,竣工和相关消费会复苏。

3.基建明年会保持高位,主要的动能是来自于2023年处在“十四五”关键节点。

4.制造业内生动力可以持续,这种持续来自于新能源产业链、国有企业“链长制”支撑、消费回暖带来的作用。

5.供给侧的力量明年会更加温和,因为石油煤炭价格将保持稳定。

6.低基数推动。

同样,明年将面临六个下行压力:

1.消费

2.出口

3.目前由于累计资产负债表的脆弱,对于投资和消费的制约。

4.市场信心没有真正恢复

5.经济运行效率,表现在客运量、货运量,尤其是资金使用效率在持续下降。

6.高成本约束在不断增强。

他指出,根据这六个上行因素和六个下行因素,综合判断,2023年实际增速综合这两个因素可以到4.8%的维度,在这种情况下,明年虽然经济增速能够到4.8%的水平。给定了复苏的路径和风险,对明年经济目标有这样的考虑。

1.综合考虑,明年供需缺口以及“十四五”增长率,尤其是明年核心要实现的是一个复苏,而不是简单的应急,建议经济增速设定为5%。在政策原则上首先要稳中求进,同时要抓好二十大之后的红利期;

2.政策一定要注意分布有序有类实施,首先要在疫情纾困基础上再进行经济刺激和改革;

3.明年政策一定要突出重点,房地产、中小企业、修复居民的资产负债表。

具体考虑:

1.抓好精准防控

2.突出重点深化改革,突出重点的建议是在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的交织点进行推动,最典型的是财政,所以,建议明年在全面系统深化改革的基础上,深入重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在财税体制改革上,从方向上要进一步坚持分税制改革方向,但是聚焦地方政府的财政运行。

3.在总量政策上进一步保持宽松。首先是疫后恢复需要时间,二是改革需要宽松的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就业要关注青年,财政要建议以3%的赤字进一步优化支出,货币政策明年可以进一步考虑在今年降准基础上维持宽松状态,货币政策着力疏解好货币政策的传导力度,在消费上以汽车作为核心,进一步激发收入增速。在整个内需上,既然是一个复苏方案,核心要以消费作为明年内需的关键,就是把内需和投资的重点放在消费上。

4.在结构政策上,进一步以降成本为导向,同时推出系统性的稳房地产的方案,一方面是稳,但是长期中更要促进房地产的资产端的调整。

5.要系统性的推出中小企业的复苏方案。

上一篇:原足协官员谈威尔士门将红牌:并非破坏得分机会,是动作严重犯规

下一篇:广东:距离“速冻”还有3天

派趣吧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