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公开沈飞新战机,零部件采用3D打印技术,我国开创世界先例
日前,央视记者走进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简称沈飞),曝光了我军战机的智能生产车间,其中有几架从没有公布过型号的新型战机,格外引人注目。
研发人员表示,现在的零部件的生产已经基本实现数字化,中国航空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的博士李晓丹还透露,新型战机的零部件就采用了3D打印的技术。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陈列的战机模型)
新研型号战机批量装备3D零件
沈飞工艺研究所的博士李晓丹表示,目前我国已经规模化、工程化地应用了3D打印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位置,我国还在引领相关技术在该领域的发展。李晓丹表示,前段时间首飞的新研型号战机上,就批量装载了3D打印的零部件。科研团队用了8个月的时间,做了800多页的实验,一一证明了零件、材料、工艺合格,用全面的性能数据证明研发成果可靠后,才将新研制的零件首次装载在飞机上。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了,首个将3D打印技术规模化应用在飞机上的国家。
(沈飞工艺研究所博士李晓丹)
据此前航空工业首席技术专家王海峰透露,目前我国制造飞机,采取的是设计概念、系统建模、3D发图、数字化制造、信息化保障的流程。近段时间央视曝光的运20生产车间,则是更直观地呈现了现代化制作全过程。
我国采取数字化一体制造飞机流程
我军大型运输机运20整体的研发制造流程,就是一个大型数字化制作系统。科研人员研发运20的全过程,都采取了数字化模式,从二维设计到三维建模再到制造、装配,全部数字化完成,全程不使用纸质图纸,信息全部录入系统。最终制作的成品,与设计之初在电脑中的3D立体模型,几乎没有偏差。
据科研人员统计表示,全面数字化、一体化的制造流程,让整个运20的设计周期缩短至少40%,这也是我国运20能实现5年首飞8年交付的原因。
(运20制造车间)
运20的研制人员表示,目前运20装配的零件中,90%采取数控加工、数字检测技术,制造精度可得到高度保障。剩下10%的零件,需要人工加工,工作人员在进行作业时,可能需要长时间伏案在机床旁边,对小零件精加工。
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工作效率,车间给加工人员装备了“人体外骨骼”,外貌与深黑色骨架相似,装配在人体背面,长度覆盖脖颈到脚底,人体每个大关节处都与“外骨骼”的“关节”贴合,使人在装配后依旧可以活动自如。这也代表,数字化智能化是未来我国科研发展的方向。
未来战机结合5G技术,实现智能化
此前我国发布的《上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中写道,未来中国飞机的研究还会结合5G技术,进一步落实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中国要打造“5G+智慧航空”项目,该项目将会统计海量数据,实现飞机智能化,将搭建高密立体5G专网。
(数字化监控系统)
未来飞机研制将同时进行物理试验和数字试验,打造智慧航空产业链。目前我国已经建造了第一张试验专网,在上海建设了6.5万平方米的5G信号深度覆盖试验区,信号为航空试验强度。未来国产飞机的建设过程,将会使用,5G结合4K监控、联合数字信息构建的设计、监控系统。系统建成后,不仅制造时间将缩短40%,此前的数据分析时间也将缩短45%。我国航空科研项目的推进,会迈向另一个层级。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