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最大利好!资本市场打开大门,第三支箭落地!证监会:恢复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
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终于对房地产企业打开了久违的大门。
2022年11月28日晚间,证监会发布“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资本市场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答记者问”,其中提到,要积极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支持实施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促进房地产市场盘活存量、防范风险、转型发展,更好服务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证监会决定在股权融资方面调整优化5项措施,并自即日起施行。
这五项措施分别为恢复涉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恢复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调整完善房地产企业境外市场上市政策;进一步发挥REITs盘活房企存量资产作用;积极发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用。
这其中,最为亮眼的是前三项,这意味着房地产企业在股市进行再融资之路终于开通。
具体来说,恢复涉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方面:最为关键的表述为允许符合条件的房企实施重组上市,重组对象须为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
“该条政策对房企重组上市落实了宽松政策,不仅利好于爆雷企业,亦利好于优质房企。其中,爆雷企业可以借重组上市工作理顺债务关系,而对于优质房企来说,则有收购或控制其他企业的机会。重组上市工作重启,也是目前房企存量债务过大下的关键一招,有助于真正化解去年下半年以来积压的债务问题。”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恢复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方面:简单来说,允许上市房企非公开方式再融资,引导募集资金用于与“保交楼、保民生”相关的房地产项目、经济适用房、棚户区改造或旧城改造拆迁安置住房建设、符合上市公司再融资政策要求的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债务等。
对此,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允许上市房企的非公开方式融资,这一做法表现得更为灵活。同时,对于所募集资金的用途也表述较为广泛,主要涉及到项目的开工建设,并可用于债务偿还,这一做法将有效缓解房企的债务压力。
“通过股权融资的发力,将有力推动房企解决资金问题,给行业以关键的喘息机会,积蓄能量穿越困境。”张波表示。
而调整完善房地产企业境外市场上市政策方面:与境内A股政策保持一致,恢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H股上市公司再融资;恢复主业非房地产业务的其他涉房H股上市公司再融资。
此次政策的下发在6天前就已奠定了基调。2022年11月22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发表主题演讲时提到,当前,要密切关注房地产行业面临的困难挑战,支持实施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继续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债券融资需求,支持涉房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支持有一定比例涉房业务的企业开展股权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企业已长达多年未能在内地资本市场上市或融资。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融资方面的禁令最早可以追溯至1995年,彼时,由于海南、北海等地出现房地产过热现象,中国证监会于1995年明令:对将募集资金用于别墅性质的高档住宅、度假村、高档公寓、写字楼和建筑标准在四星级以上的宾馆饭店建设的配股申请不予审批;在新股发行方面,中国证监会则于1996年开始对金融、房地产行业企业暂不受理。
而最近一家在内地资本市场上市的企业为京汉置业,其于2015年借壳“湖北金环”上市。随后,房地产企业在沪深股市的再融资,也受到了严格管控。
而此次政策发出,对于当前市场环境下的房企无疑是重大利好。“此次政策实际上就是第三支箭的概念。”严跃进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所谓的第三支箭,被称为“股权融资”。2018年11月6日,央行行长易纲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货币“池子”里的水很多,但需要让资金流到“缺水”的民营企业手里。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从信贷、债券、股权三个融资渠道采取“三支箭”的政策组合,支持民营企业拓宽融资途径。
至此,“三支箭”的政策组合,均已下发并开始实施。
在20天前的11月8日,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信息,为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在人民银行的支持和指导下,交易商协会继续推进并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支持包括房地产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据悉,此次推出的债券融资预计可支持约2500亿元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后续可视情况进一步扩容。
“第三支箭相比第二支箭,其优势在于,不直接增加房企的负债规模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为房企融资提供充足的渠道。三箭齐发后,充分说明了‘救市先救企’,其为房企后续融资等创造了非常好的空间和机会。”严跃进说到。
针对于本次政策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影响,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小嫱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行业资金偏紧的背景下,支持民营房企融资对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有利于提升行业的信心,有助于房地产市场活跃度的提升。
不过,王小嫱亦认为,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不仅供应端面临资金压力,需求端对于未来的收入预期降低,也是阻碍市场恢复的原因之一,市场加速恢复需要供需两端的政策支持。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