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圣生物IPO搁浅:新冠产品创收连增、非新冠业务增速跑输同行
近日多家核酸检测机构造假被查,叠加对核酸生意“借疫生财”的大讨论,涉核酸检测企业扎堆IPO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对涉核酸检测企业到底应不应该IPO的质疑声四起。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统计,目前已有包括菲鹏生物、爱康生物、雅睿生物、中翰生物、翌圣生物等新冠检测产业链相关的企业进行IPO。正处舆论漩涡的“核子华曦”也在准备冲击IPO。11月21日,沪深交易所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将对涉及核酸检测企业的IPO从严审核。
两日后,上交所对核酸企业IPO“踩刹车”,翌圣生物IPO突遭叫停。11月23日晚,上交所发布公告称,鉴于翌圣生物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决定取消对其发行上市申请的审议。
翌圣生物是谁?为何被第一个击中?官网信息显示,翌圣生物是一家从事分子、蛋白和细胞三大品类生物试剂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企业,核心产品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诊断检测和生物医药等领域。报告期前,公司已经开始布局 NGS(高通量测序)系列产品的研发与生产,NGS系列试剂主要用于肿瘤、遗传病、病原体的基因检测。根据翌圣生物在招股书及对问询回复中的描述,公司的业务涉及新冠检测试剂上游原料的供应。此前在对该公司的问询中,监管机构曾两次要求公司说明新冠相关业务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两度被问及新冠对业绩影响
自称“若新冠疫情结束公司不存在经营业绩大幅下滑风险”
11月21日,沪深交易所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将重点关注即将或者已经上市的核酸检测企业核酸检测相关业务与主营业务的关联性、相关收入的可持续性,以及剔除该等业务收入后公司是否仍满足发行上市条件等。
随即,翌圣生物IPO上会审议被取消,其也成为沪深交易所表态后第一个IPO进程受到影响的公司。
据了解,今年6月23日,翌圣生物的IPO申请获受理。其IPO进程并不顺利,获受理不到一个月,因聘请的资产评估机构中水致远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翌圣生物也受连累致IPO进程被中止。直至8月9日,翌圣生物的IPO进程才获恢复,其IPO原本应在11月25日获上会审议。
翌圣生物是一家从事分子、蛋白和细胞三大品类生物试剂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企业,核心产品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诊断检测和生物医药等领域。
其业务涉及新冠检测试剂上游原料的供应。翌圣生物曾在对上交所问询的回复中表示,公司根据下游客户采购相关产品数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业务往来信息推断,公司新冠相关客户向公司采购的生物试剂产品,主要作为新冠检测试剂的生产原料,少量作研发使用。
由于翌圣生物的业务受到新冠疫情影响,监管机构颇为关注其业绩可持续性的问题。IPO进程中,监管部门曾两度对新冠疫情对其业绩影响提出质疑。
其中,今年7月15日,上交所对其提出首轮问询。首轮问询中,上交所要求公司分析国内新冠疫情变化对公司不同板块业绩的影响,公司是否存在业绩大幅下滑的风险,重大事项相关风险揭示是否充分。
在9月30日发起的第二轮问询中,上交所则提出,要求公司说明新冠疫情对分子诊断原料酶、高通量基因测序和疫苗制备业务的影响,相关业务未来发展趋势,是否存在收入大幅下滑的风险。
9月27日和11月11日,翌圣生物分别对首轮及第二轮问询做出回应。回复中,翌圣生物均表示,剔除新冠相关收入后,公司不同种类、不同应用领域生物试剂的销售收入总体呈上升趋势,国内新冠疫情的发生未对公司不同板块的业绩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若新冠疫情结束,公司不存在经营业绩大幅下滑的风险。
新冠相关产品销售收入持续增长
上半年贡献营收的38.28%接近行业平均值
翌圣生物自身经营质地如何?其新冠相关收入又到底对公司业绩影响几何?
与行业水平相比,翌圣生物的营业收入规模相对较小。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翌圣生物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786.25万元、1.86亿元、3.22亿元和2.01亿元。
其在招股书中选取的诺唯赞、菲鹏生物、义翘神州、百普赛斯、近岸蛋白及全式金等六家同行业可比公司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6月的营收均值分别为7.99亿元、10.2亿元和7.16亿元。
据了解,新冠疫情的加速使体外诊断与检测市场对生物试剂的需求量猛增,与此同时,国际运输停滞与新冠检测成本的不断降低,均推动了生物试剂的国产替代不断加速,近年来,行业内企业的新冠相关收入不断增长。
2020年及2021年,其选取的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新冠相关收入的平均值分别为5.75亿元、6.13亿元,分别占营业收入的57.77%和49.31%。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由于自身整体营收规模相对较小,翌圣生物同期的新冠相关收入规模相对较低,分别为4614.76万元和8174.13万元,在营收中占比也相对较低,分别为24.77%和25.42%。
但2022年上半年,其相关业务营收快速增长,占比也迅速提升。招股书显示,其2022年上半年新冠相关收入已增长至7689.73万元,占营业收入的38.28%。其占比已与同期行业均值39.12%距离相近。
且其新冠相关产品的销售,对其利润表现的影响也不小。翌圣生物曾在对上交所问询的回复中表示,公司与新冠业务相关的产品种类包括qPCR(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系列、逆转录系列、抗体和PCR(聚合酶链式反应)系列。而根据其对产品毛利率表现的披露,2022年上半年,其上述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91.71%、82.97%、81.84%和69.53%,均为公司毛利率较高的产品。
招股书显示,2022年上半年,翌圣生物的毛利合计为1.55亿元,其中1.54亿元来自于生物试剂,102.75万元来自其他。其生物试剂的毛利主要来自于其自有品牌,同期公司自有品牌生物试剂的毛利为1.52亿元,占其生物试剂毛利的98.86%。
虽然公司并未直接在招股书中披露新冠相关产品贡献的毛利额。但据了解,其新冠相关产品主要在其分子类及蛋白类产品中,2022年上半年,其分子类、蛋白类、细胞类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83.56%、88.44%和63.28%。根据其披露的自有品牌试剂中分子类、蛋白类、细胞类的新冠相关产品收入及相关产品整体毛利率估算,其新冠相关产品的毛利额约为6585.77万元,占其自有品牌生物试剂毛利额的43.31%,占公司毛利总额的42.53%,对公司利润的影响不小。
非新冠业务增速跑输同行
且差距在2021年有所拉大
翌圣生物在招股书中介绍市场环境时表示,在中国生物试剂市场规模大幅增长、进口替代进程加速的背景下,伴随着国家政策及资金的大力支持,生物试剂行业在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的同时,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在不断上升。
在此背景下,除去其新冠相关业务的收入,其营收表现如何?
从其不同种类生物试剂产品销售情况来看,2022年上半年,若剔除新冠相关收入,其蛋白类、细胞类生物试剂销售收入都将出现同比下降,分别为20.34%和12.76%。其分子类产品虽然仍保持55.1%的同比增长,但增速较2020年的83.63%和2021年的63.24%出现大幅下滑。
将其非新冠业务收入的增速表现放到行业来看,也并不占优势。翌圣生物在问询函回复中披露的数据显示,其选取的6家同行业可比公司,2020年、2021年非新冠收入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3.38%和90.25%,同期翌圣生物非新冠收入的增长率分别为43.2%和71.13%,均低于行业平均增速,且差距在2021年有所拉大。
在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翌圣生物营收规模本就不占优势,目前其非新冠业务的增速仍跑输同行,公司自身的竞争力有待观察。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丁爽 编辑 陈莉 校对 付春愔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