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趣吧

保定疫情冲上热搜:如何与新冠病毒相处?会付出多大代价?

综艺时间:3个月前阅读:1

12月3日“保定疫情”突然冲上热搜,大家议论纷纷,尤其是网友反映居民出现大面积发烧等情况,关于疫情逐步在放开后的走势令人担忧。

保定形势到底如何?我们可以先感受下网友和知名大V言论。

网友言论

知名媒体人胡锡进调查言论

由此可见,在当前全国疫情防控“松动”大背景下,我们如何与新冠病毒相处?会付出什么代价?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多个超大城市防疫“减码” 山东连健康码也不查了

据媒体公开消息,进入12月短短几天,国内数个超大和一线城市以及一些省份,陆续发布最新的疫情防控措施,共同传递“松动”信号。

众所周知,石家庄是第一个做出管控松动尝试的城市,11月底,石家庄市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指出,为进一步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优化措施要求,经研究决定,自12月1日起,桥西区、长安区、裕华区、新华区、高新区、循环化工园区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11月30日,广州和重庆正式打响第一枪。广州多区陆续发布通告,即时解除临时管控区的管控措施,按低风险管理。同日,重庆宣布中心城区逐步放开,分区分类差异化防控。

12月1日,成都宣布,不再出示核酸阴性证明,出示健康码绿码,测体温、扫场所码,即可进入其他公共场所及乘坐公交、地铁等市内公共交通工具。

12月2日,北京宣布,自12月5日起,公交、地铁不得拒绝无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的乘客乘车。

12月4日,上海宣布,自12月5日起,乘坐公共交通、全市公园、景区等室外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

12月4日晚,杭州宣布,不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实行“愿检尽检”,各地继续提供便民检测服务。除养老院、福利院、中小学、幼儿园等特殊场所外,乘坐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扫“场所码”。

12月4日晚,山东宣布,12月5日零时起,居民通过互联网平台或者药店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等“四类药品”,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需要实名登记信息;取消交通场站、港口码头、高速卡口等场所强制性核酸检测“落地检”要求,继续提供“愿检尽检”服务; 居民进入公园、景区、服务区等公共场所,乘坐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健康码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松动”的措施虽透露着一丝谨慎,但传达出的信号却在不断增强。一场防疫放松的“软着陆”试验,将在各地上演。

“走小步不停步” 奥密克戎致病力减弱再变异几率较小

各地的疫情防控措施调整,看似突然,实则有迹可循。早在11月最后一个周末,北京多个小区的居民根据“二十条”与居委会和街道协商,要求取消不合理封控,在陆续取得成功后引发大量关注。

11月2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松动”的端倪开始显现。那场发布会上,一位发言人明确指出,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若干进化分支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明显减弱。

随后,国务院副总理连续两天召开座谈会透露重要信号。孙春兰30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座谈会,指出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形势新任务”,透露出我国疫情防控面临的形势、任务已经发生变化。

孙春兰对下一步工作作出了指示。她指出,要以人民为中心,防控工作稳中求进,防控政策持续优化,走小步不停步。

孙春兰还表示,要不断完善诊断、检测、收治、隔离等措施,加强全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免疫接种,加快治疗药物和医疗资源准备,落实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

此后,北京、重庆等省份在分析本地疫情时都谈到了奥密克戎致病性的问题。与此同时,不少地方也在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防控措施。

12月3日,重庆市举行第157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重庆市疾控中心主任医师罗飞回答了记者关于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的问题。罗飞表示,现在流行的新冠病毒与去年、前年流行的病毒相比,致病性明显减弱,正常的健康人感染后出现的症状也更轻。

同日,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三百一十四次会议暨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第二百六十三次会议召开,研究调度疫情处置工作。会议强调,本轮疫情传播快、感染面广。引发本轮疫情的奥密克戎病毒株致病力减弱,但仍全人群易感。

做好科普把恐慌心理打消 医学专家称感染新冠并不可怕

通过保定疫情冲上热搜来看,可能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放松后疫情反弹,官方信息通报不及时,二是大家恐慌心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表示,“感染新冠并不可怕。把老百姓的恐慌心理打消了,就不会发生医疗挤兑。”

近几日,官方媒体和一线防控权威专家科普也很多。

新冠有无后遗症?11月30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教授、广州市黄埔方舱医院总领队崇雨田教授表示,当前,新冠感染者在康复出舱后已基本不具备传染性;即使是复阳,也不太可能传播病毒,对于社区来说是安全的。目前学界并未确认新冠肺炎有后遗症,至少尚没有证据表明有后遗症。

新冠感染康复后,还会不会“二次感染”?崇雨田首先明确,康复者对病毒有抵抗力,在短时间内、对同一种病毒株而言,不会二次感染。但新冠目前感染后免疫时间有限,不是终生免疫,随着时间延长、有新毒株出现,仍有可能感染,但感染机会小。

12月1日,据环球网报道,国内科研团队验证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已呈几何级数下降,这些实验结果均可有效表明,相较于新冠病毒原始毒株,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力和毒力已经大幅降低。这提示我们对于奥密克戎不必过于恐慌,对于普通人群而言,在疫苗的保护之下,新冠病毒对人体的危害性已经大不如前。

12月2日,广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国家感染病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唐小平等多位医学专家联合发布重磅判断,广州这波新冠疫情当中,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症状大部分都很轻,症状同季节性感冒类似,市民无需恐慌。

据澎湃新闻报道,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病学科团队自新冠疫情以来,联合多个合作单位,根据我国注射灭活疫苗为主的基本情况,开展了系列科学研究,通过团队开展的系列疫苗科学研究,结合国际多方数据,为大家提供尽可能全面的科学解答。其中张文宏团队表示保护好老弱人群,走出疫情的前景越来越清晰。

12月4日,据第一财经消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中国疾控中心原主任高福表示,两年前科学家们就已经预测“新冠病毒不会消失”,未来疫情防控的目标将强调“清病不清毒”。

新冠发病7天内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12月4日,北京新闻广播记者专访了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专家李侗曾,其总结了一份普通中青年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从发病第1天到第7天核酸转阴的“症状分析”。

发病第一天:症状较轻。可能感到轻微咽干咽痛、身体乏力。

发病第二天:开始出现发热症状,部分年轻人高烧至39摄氏度左右。同时咽部不适感加重。

发病第三天:症状最重的一天。高热39摄氏度以上,浑身酸疼乏力,咽痛加剧。

发病第四天:体温的高峰开始下降。很多人从这一天体温降为正常,不再发热。但仍然咽痛咽痒。一部分人开始流涕、咳嗽。

发病第五天:体温基本降到正常。但是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身体乏力仍然存在。

发病第六天:不再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加重。前期病毒导致的呼吸道黏膜破坏,人体通过流涕、咳嗽排出坏死的细胞。可能出现核酸转阴。

发病第七天:所有的症状开始明显好转,核酸很大可能转阴。

接下来该怎么做?张文宏最新研判指出走出疫情的关键

根据国务院副总理召开的会议研判,老年人是一个急需关注的群体。此前,我国老年人疫苗接种率低于全年龄段接种率,老年人的年龄越高,疫苗接种率越低。

11月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要求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提升8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继续提高60至79岁人群接种率。

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也已下达工作指标:2023年1月底前,80岁以上人群新冠病毒疫苗第一剂接种率达到90%,符合条件的目标人群全程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均达到90%;60-79岁符合条件的目标人群全程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均达到95%。

12月1日,人民日报刊发题为《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应解尽解》的文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专家对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如何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进行了解读。

其中提到哪些人感染后患重症的风险更大?第一,老年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感染新冠病毒后引发重症的危险人群,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更是重症的高危人群。第二,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在临床中,有基础病,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感染新冠病毒以后引发重症的风险更高。第三,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建议没有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应当尽快接种新冠疫苗,符合加强接种条件的要尽快加强接种。

同时,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中南)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内科主任兼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徐翼表示,儿童属于新冠易感人群,而且三岁以下没有新冠病毒疫苗覆盖,但家长不必过分担心。一方面,儿童感染新冠后临床症状比较轻,3至5天就能恢复,症状以发热、咳嗽、腹泻、呕吐为主,发生肺炎和重症的概率比成人还低。另一方面,婴幼儿的活动范围小,暴露风险也比较小。从国外的病例看,90%属于家庭聚集性发病,也就是父母把病毒传给小孩。因此,年轻父母完全没有必要过度焦虑,只要做好自身防护,避免把孩子带到高风险区或者人流密集场所,在家里注意做好通风和手消毒,让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就能有效降低孩子被感染的风险。

据第一财经报道,就在近日中华医学会2022年医学病毒学大会上,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张文宏表示,走出疫情的关键,在于对脆弱人群的保护,建立免疫屏障。未来对新冠病毒流行的控制,可能不在于核酸清零,而是将病毒的致病率降到非常低的水平。对于如何提高疫苗效力,张文宏建议在接种第三针加强针时,选择异源接种。另外,他也呼吁未来开展第四针疫苗接种。

而广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国家感染病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唐小平结合防控经验表示,在本轮疫情中,方舱里的感染者多喝水、休息好,很快就可以出舱了,用药也只是对症支持,包括解热、镇痛的药,还有一些中药。如果市民想在家里储备药物,按缓解普通感冒症状的药物来准备就可以。

(资料来源于人民日报、环球网、澎湃新闻、第一财经、政知见、北京新闻广播等)

上一篇:国内疫情:12月5日新增本土病例4988例,无症状感染者22859例

下一篇:刚刚,深圳重磅宣布!新冠检测概念崩了!A股港股人民币大涨,原因一下子就找到了!

派趣吧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