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趣吧

编读互动|耿鸿飞:这部小说写活了上海这座城市

电视时间:3天前阅读:3

编读互动

耿鸿飞,2016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曾从事图书编辑出版工作,现为青年文学杂志社编辑。

耿鸿飞推介《为萨克斯写的蓝色情歌》

《为萨克斯写的蓝色情歌》节选

王莫之

一九八四年对于Y父来说是值得庆贺的。市文史馆给他发了正式的聘书,聘请他担任馆员;荣誉是浩大的隐形财富,实实在在的好处是,家里每个月多进了一笔收进。那是相当可看的一个数字,假如把那个数字换算成一只大闸蟹,那么从今往后的每个月,会有几个蟹脚,甚至加上蟹盖,用于支持Y的摄影爱好。

Y记得大约是在一九八五年的春天,某个周日的上午,食了早饭,父亲对他说:“下半日你陪我出往一趟,往看一个老朋友。”这事情还挺新奇的,因为往常Y父是不怎么出门的,朋友交际,通常他是被访的那位。讲起来,究竟是七十多岁的老先生了,出门习惯撑一根手杖——Y父口中的斯蒂克。“这袋东西你来拎。”Y父嘱咐儿子。后者接过一个沉甸甸的袋子,里面是瓶装的醉蟹、蟹糊、黄泥螺。

Y父要往拜谒的那位旧友家住愚园路、常德路口,那一片的弄堂后来全部拆除,现在是晶品购物中心。作为领路人,Y父只带儿子往过一次,后来都是Y自己操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最后五年,Y几乎每个月都会重走这段路,往愚园路找方家伯伯,有时往拿冲好的照片,有时带了要冲的几卷彩色胶卷。那些胶卷最终会装进牛皮信封,用挂号信寄给方家的香港亲戚。用这个方法,平摊各种成本,Y当时冲洗一张彩色照片只要五毛钱。回忆那段时光,Y觉得最大的收成不是省钱,而是与方家伯伯成了忘年交,从他那里听到了别开生面的父亲。

Y第一次往送胶卷的时候,方家伯伯摆摆手说:“不麻烦,不麻烦,你太客气了。”还喊保姆给小伙子倒正广和的橘子水。方家伯伯是孤老,子女都不在内地,退休以前是文艺出版社的编辑,跟Y父的友谊可以追溯到北伐战争时期。

方家伯伯食口咖啡,说:“上趟你爸来看我,还带了东西,还记得我欢喜食邵万生的黄泥螺,真正难得。”

展开全文

Y不响。

“你爸对你真好。”

“啊?”

“他这人,骨头太硬,从来不肯求人。”

Y食橘子水,不响。

“我记得一九三三年天热的时候,玫瑰社解散,团员各奔东西,大家都在托人托关系觅后路,当时我们劝他,快想想方法呀,托托看,他不肯。那么就失业呀。他就靠帮杂志画插图混口饭食,后来翻《申报》看到有人要往香港办报纸,招美术编辑。那个时候日本人还没占据租界,上海人不大情愿往香港,不像后来,后来大家不情愿当汉奸,有蛮多人跑往香港的。你爸往香港属于往得早的。”

Y不理解方家伯伯到底在讲什么,特别是那个玫瑰社。

“玫瑰社是旧上海的歌舞团,你法国的康康舞晓得吗?”

“不晓得。”

“那么大腿舞呢?就是女的穿了花裙子,一边跳舞一边高抬腿。”Y不响。方家伯伯说:“你爸以前是玫瑰社的乐师,吹萨克斯的。”

“啥,他会吹萨克斯?”

方家伯伯不响。

那天,Y回家以后借了抽烟的工夫,向父亲询问萨克斯的事情。Y父食一口烟斗,冷冷地说:“怎么想起问这个?”

“方家伯伯讲你是全中国最早吹萨克斯的人。”

“这是他帮我戴高帽子了。他讲我最早,他有啥证据?”

Y不响。

“应该这样讲,我呢,吹萨克斯只是吹得比较早,因为我一九二八年跟了歌舞团往南洋演出,路过菲律宾的时候,菲律宾你晓得的呀,受美国影响比较大,爵士音乐在当地相当时髦,我就对萨克斯蛮感兴致的,我跟我们团长讲,要不买一把,我来学,他讲好的呀。就这样,我们在南洋演了一年多,等到回上海的时候,我已经改吹萨克斯了。”

“没啦?”

“没了。”

“怎么同样讲这些事情,我听方家伯伯讲,讲得五颜六色的,像在冲彩色照片,怎么被你一讲,就变黑白照片了。”

“旧社会呀,旧社会当然都是黑白照片。”

Y不响。差不多一个月后,他接到方家伯伯的电话,约了时间过往取照片。这次,他是有备而往,随身带着相机。进了方家,Y主动要求为老先生拍几张照片。方家伯伯哈哈笑道:“好的好的,帮我拍两张。”老先生脸上的笑脸一直继续到Y将前情补上。Y明显察觉到,屋内的氛围开始凝聚,变得非常严厉。后来方家伯伯对Y说:“你爸既然不肯讲嘛,终回有他的道理,我们应该尊重他,你讲呢?”Y不响。好在老先生的口风并没有预想的那么紧。他似乎挺喜欢Y这个小友。Y来拜谒,一般选在周日下午,两点钟敲过,那时方家伯伯已经睡过午觉了。他这一来,算是给老先生的下午茶增添了许多欢乐。老先生很情愿跟Y聊聊自己年轻时的经历,说着说着,他们就在往事的海洋里迷失了,随后,导航的指针便会对准Y父。

有一次,方家伯伯突然问Y,家里谁开火仓。Y说都是母亲在烧。方家伯伯感叹道:“真惋惜。你爸烧菜的水平不亚于他吹萨克斯的水平。”Y不响。方家伯伯说:“以前在玫瑰社,社员困宿舍,食住在一道,我们经常食他烧的菜。最欢喜他的焗蛤蜊。怎么烧呢?蛤蜊的肉挖出来,随后跟鱼肉,一般是青鱼,或者胖头鱼,两种肉混在一道,捣捣碎,再摆进蛤蜊壳里,下油锅焗,这味道,赞!”

说来也巧,Y当日回家,进弄堂没多久便闻到一股奇香,也许是黄鱼或者带鱼红烧,也许是煎什么贝壳类的海鲜。他闻香觅味,最后走进了自家的灶间;更诡异的是,竟然是他父亲在掌勺,套着围兜,眉头紧皱,锅子里,油噼里啪啦到处乱溅。

“爸,你在烧啥?”

“焗蛤蜊。”

“啥?”

“快点上往,当心油爆着。”

如此反常的一天,Y父在饭后郑重公布:“我封笔了。”Y说:“啥?”Y父说:“从今以后,不画了,封笔了。”Y不理解。Y父说:“十几年没画了,笔再拾起来,手都生了,质量明显下降,但是我硬生生在坚持,为啥,还不是为了你。再画下往,就是坏自己的牌子,有啥意思?”Y不响。Y父说:“你现在出道了,当个普通工人蛮好。我们对你没啥要求,你太太平平过日子,我们心称心足。”Y不响。此时Y母接着说道:“黎家姆妈帮我讲,前日在静安公园四周,看见你跟一个小姑娘荡马路,啥情状?”Y“啊”的一声,目光转向父亲,原以为他会和母亲一样发起猛烈的攻势,结果倒是老爷子帮忙灭火,只给了他一句意见:“记牢我的话,跟女朋友出往荡马路,要走在她的外侧。”

/ 试读结束 /

选自《小说月报》2022年第12期。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购买纸刊,阅读全文。

短篇小说

次仁罗布看远镜

(选自《雨花》2022年第10期)

弋 船降獒

(选自《绿洲》2022年第5期)

李知展青蛇叩水

(选自《中国作家》2022年第10期)

王莫之为萨克斯写的蓝色情歌

(选自《青年文学》2022年第10期)

海勒根那杀死一只羊

(选自《芒种》2022年第10期)

安 勇味道

(选自《上海文学》2022年第10期)

荆 歌草原星

(选自《作家》2022年第10期)

倪 苡早上好,宝贝

(选自《钟山》2022年第5期)

中篇小说

黄佟佟白桃杜薇

(选自《花城》2022年第5期)

张 炜橘颂

(选自《当代》2022年第5期)

陈 仓留鸟

(选自《北京文学》2022年第10期)

马 南拉珍

(选自《芳草》2022年第5期)

点击回忆出色往期

创作谈|陈仓:我试图一直想看到这个故事背后的东西

创作谈|李知展:我想做的是虚构一个小说人物,打进真实的历史细部

作家现在时|杨小凡:在读书过程中,小说的种子会不知不觉萌动、发芽

新刊速递丨《小说月报》2022年第12期面世

百花中篇小说丛书 | 陶丽群《净脸》出版

百花中篇小说丛书 | 胡性能《马陵道》出版

创作谈|北村:一则事先张扬的婚外情

百花中篇小说丛书 | 余一喊《湖与元气连》出版

“微看看世界”——首届全球华人微型小说创作大赛盛大启航

《小说月报》选载的多部作品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

小说月报微信 

刊物最新动态,作品出色文字,作家创作感言,

读者阅读心得,文坛潮流脉动,

随时随地向您报告。

及时荟萃小说精品,铸造中国小说阅读最阔宽平台

长按识别右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购买本期杂志→抉择“商品型号”→抉择“2022年第12期”。

你“在看”我吗?

上一篇:《特优声》B站挖掘配音新秀《紧急救援》上映 - IP周报

下一篇:娶对了!陈萌做爱心餐秀恩爱,展示好厨艺被夸,网友:小伟好福气

派趣吧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