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等民俗学者:DNA动了,想念绚烂烟花
时近春节,北京、辽宁大连、山东等多地发布今年燃放烟花爆竹政策,关于烟花爆竹“禁燃令”是否松绑,再一次成为舆论的热点话题。
2015年之后,各地纷纷出台了“史上最严烟花爆竹禁令”,是当时严重的雾霾、PM2.5等大气污染问题,让社会达成了对禁令的共识。此外,烟花爆竹导致的安全事故频发,各类火灾、人员炸伤炸死时有发生,造成重大缺失。
近日,多地发布今年燃放烟花爆竹政策。北京市2022年1月1日起已实行全市域禁放,北京市辖区内任何地域除市政府批准外均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近期,朝阳区、丰台区、通州区等地再次重申禁放政策,不过,通州区明确北京环球度假区限定区域内燃放烟花爆竹,须经公安机关许可。
2022年12月30日,大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烟花爆竹燃放管控工作的通告》。《通告》展示,掌握燃放区域以及之外区域,除夕燃放烟花爆竹不限时。
2022年12月31日,上海市公安局发布《上海市公安局关于加强2023年春节期间本市烟花爆竹安全治理的通告》,明确上海市外环线以内区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为加强烟花爆竹燃放治理,防治环境污染,江苏常州、苏州等地日前发布了烟花爆竹燃放的相关公开征求意见公告。
对此,文化学者冯骥才认为,“2022年终于走了,转眼我们已经站在2023年崭新的时间里。在疫情中憋了三年,人们格外想念绚烂的烟花、炸响的鞭炮与火药的幽香。更何况腊八已过,眼看就要过年了,一听到鞭炮声,流淌在骨血里的一种来自传统、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情怀骤然发酵起来,DNA都动了!”
上世纪90年代,随着“禁炮令”在一些城市的蔓延,全社会曾经有过一场要不要禁炮的大讨论。冯骥才先生当时写了一篇文章《禁炮不如限炮》,反对一禁了之,倡导在最大限度减少鞭炮的有害因素同时,保留住这千年传统中最具特色的年俗。
他提及,不妨对于鞭炮做些明文规定——在生产上严禁伪劣,严禁巨响和易伤人的大型和重型鞭炮的生产;在销售上掌握销量;在燃放时间上,限制在春节这几日,平时就禁止了;至于燃放地点,可以安顿在较空阔之处(当然不是像发配一样放在郊区);同时加强对人们特别是孩子的燃放鞭炮的安全教诲。这不就一方面最大限度减少鞭炮的有害因素;一方面又保留住这千年传统中最具特色的年俗?
冯骥才认为,过年,过的就是大年夜子午交时这时辰。燃放鞭炮正在此时,把年的庆典推向高潮,并深深寄寓着除旧迎新及对未来美好的向往与盼望。这是中国人一年一度的狂欢之夜。惟有这绚烂的烟花、炸响的鞭炮与火药的幽香,才能引起中国人一种特有的醉心的生活情感。
民俗学者陈竟告诉记者,非常赞同冯骥才先生的意见。他代表了我们许多学者专家和广大人民的意愿。民俗是禁不住的。期看中华民族子孙后代,不要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将我们祖先传承几千来的春节年俗文化丢失中断,近日注重到,全国一些地方实施“限炮”,而不是“禁炮”,这是明智的举措。
如何驱赶疫情带来的心理阴霾,让年过得有滋有味?也有学者意见,不妨通过扶持丰盛多彩的传统民俗文化复兴,培植更多的新型过年活动,以此替代燃放烟花爆竹。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盛媛媛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