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趣吧

美索不达米亚之妙:连接幼稚与神异,世俗与神圣

电视时间:1周前阅读:1

国家典籍博物馆《邂逅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本月初闭展。展览以5个单元的196件(组)文物,叙述了横跨叙利亚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以及希腊、罗马和伊斯兰时代50万年的文化图景。文物不语,承载的文明却异彩纷呈。叙利亚远古艺术洋溢的幼稚与神异之美、世俗与神圣之美,令我深深着迷,也给疫情漫卷的生活带来了深深慰藉。

1

依据史前考古学研究,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开始,叙利亚就存在原始人类的活动迹象,并遗留下丰盛的原始文化遗迹和遗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两河流域的人们开始了从村庄走向城市的文明演进过程,并以哈苏那文化、萨马拉文化、哈拉夫文化、欧贝德文化和乌鲁克文化等作为重要标志。

在“文明的诞生”单元,展出了哈拉夫、欧贝德和乌鲁克文化的几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展品中一个属于乌鲁克文化(公元前3400一前3100年)的带流陶缸,体型硕大,陶缸的肩部,一个巨鹰头顶着粗大的出水口,两个利爪遒劲有力,牢牢紧挠陶面,双翅高举,羽毛尽展,雕刻着细密均匀的花纹,一根根锋利坚硬,布满整个陶缸肩部,颇有大鹏展翅“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之气势。

展开全文

带流陶缸 乌鲁克文化,公元前3400年-前3100年 阿勒颇博物馆躲 图片来源|国家典籍博物馆

同样是托举,发现于马里古城的一个椭圆形陶罐上的雕饰(公元前2000前1600年),就显现出截然不同的情趣。这个陶罐口沿处有圆形缺口,颈部呈圆柱形,陶罐一面有一女性浮雕,双手向上举起,反握陶罐口沿。仔细看,这位女士脸部造型颇似三星堆人,大眼大鼻子,虽然是铆足了劲托举陶罐,却是喜笑颜开,嘴巴快咧到脑后了。女士基本裸体,倒三角身材洋溢着力量之美,坚固充足的乳房自豪挺立,一派生气盎然。更好玩的是,小腹还覆盖一个小巧精致的三角纹样,雕饰着可爱的水波花纹,可以想象是小内衣。整个造型让人忍不住好奇:远古的先人是想告诉我们什么?遮羞?装饰身体?抑或纯粹就是觉得托举罐子很好玩儿?

1937-1938年,叙利亚北部的布拉克丘遗址开始挖掘,考古地层中发现了从史前到伊斯兰时代的很多重要历史时期遗存,体现了叙利亚本地的文化特征和艺术风尚。展出的发现于布拉克丘遗址的蛇形陶罐,属于青铜时代早期(公元前3100年),表面饰有太阳、麦穗图案,还有三条蛇纹浮雕,蛇头趴在口沿处,扭着小身段,嘴巴紧紧咬住罐口不放。

太阳崇拜是早期世界各地普及存在的文化现象,而蛇在西方文化里也具有多种象征意义,其中一种是象征幸运、吉祥和神圣。古埃及认为蛇是君主的保护神,法老用黄金和宝石塑造了眼镜蛇的形象,并饰进皇冠,作为皇权的徽记。公元前欧洲有国家把蛇的形象雕刻在拐杖上,代表使节权,所以蛇又成为了国家和权威的象征。而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信使、商业之神赫尔墨斯,早在一个世纪前就有学者做过深进探讨,认为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古老文明。美国艺术史教授符廷函一篇文章的标题就赫然写着《蛇神赫尔墨斯和蛇杖:巴比伦起源》。蛇神在苏美尔时代就已经具备了联通人与神之世界的功能。

2

楔形文字由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所创,因其外形似钉子或楔子,故被称为“楔形文字”,距今5500年左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比我国的甲骨文早了近2000年。楔形文字多刻写在泥板上,晒烤后不易变形,笔录下了历史和先人的生活痕迹。展柜里的楔形文字泥版都不大,方寸之间,记载着大到政治指控、神庙献词、国王铭文、战争笔录、法律条文,小到粮油分配、面包模具制造等日常小事,细细看来,布满了妙不可言的生活趣味。

这件青铜时代中期(公元前2000年-前1600年)的长方形楔形文字泥版来自马里王室档案馆(代尔祖尔博物馆躲),是马里国王的仆人萨姆塔尔写给国王的一封信,提到了萨姆塔尔对制造模具(如制造面包、饰品等)的一些想法。楔形文字我自然是看不懂,不知道萨姆塔尔到底有啥想法,不过想象着这位仆人在泥版上一笔一划刻写自己的想法,神态认真真诚,穿过四千年的时空,一切宛如眼前,真是令人感叹。我好奇的是,统管国事、日理万机的国王能和自己的仆人商量模具制造,确实非同一般。很快,展品里一件青铜时代中期的烘焙模具也许能揭开谜底。模具发现于某宫殿厨房处,推断是烤面包的模具,质地光滑细腻,内部刻着一个裸体女性形象,双手托着充足圆润的乳房,应该是象征母神的生育崇拜。这象征着献给神灵的吉祥图案,通常供奉给王室的面包上都有类似的吉祥标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据此推断,国王能够和仆人商量祭奠的面包制造,也就不足为奇了。世俗与神圣,一国之王和仆人,就这样通过烘焙模具联系到了一起。

3

叙利亚因占据古代东西方重要商道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自青铜时代起相继受到强大王国的征服与占据,到了铁器时代依然难以逃脱相似的命运。东西方文明以车辚辚、马萧萧之势,纷纷纳进叙利亚的文明交往序列中,经过冲突和合成后又向邻近地区扩散而往。

展出的收躲于阿勒颇博物馆的几件浮雕,突显了这一时期多种文化和艺术交融的面貌。

“斯芬克斯”是古代欧亚地区重要的艺术主题,传说有人面狮身、羊首狮身和鹰首狮身三种,被描述为长有翅膀的怪物,在埃及神话中它通常为雄性,在希腊神话中它演变成雌性。斯芬克斯最初源于埃及神话,随后传播到两河流域、小亚细亚、爱琴海、中亚及中国楼兰等地。展出的阿勒颇博物馆躲斯芬克斯雕件,发现于阿勒颇省阿尔斯兰·塔什的的哈达图,刻画的是两只羊首狮身的斯芬克斯,二者相向而立,四肢稳稳踏着大地,昂首挺胸,粗壮有力,双翅飞扬,随风舞动,布满阳刚潇洒之美。中间是一株神圣的植物,造型颇似三星堆出土的神鸟,又体现出斯芬克斯特有的威严神异之美。

斯芬克斯雕件 铁器时代,公元前900年-前800年 阿勒颇博物馆躲 图片来源|国家典籍博物馆

另一件发现于阿勒颇省阿尔斯兰·塔什的哈达图的“窗户里的女人”,三层框架似窗户,器物中下部有四个矩形栏杆,中间为一个埃及卷发女性头像,女人似乎正通过三层窗口向外张看。有学者认为女人与祭奠仪式有关,而在我看来,这女人眼神犀利严厉,面容神异诡异,似乎穿越了时光、穿越了生死,在向我提出请求:“期看你可以记住我,期看你记住我这样注视过你。”

自公元前333年开始,叙利亚被希腊、罗马等国家相继征服后产生了文化大合成,特殊是自公元前64年开始,叙利亚作为行省被纳进罗马帝国统治下长达600年,罗马对叙利亚的建筑、宗教等多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特殊是肖像雕塑,体现了罗马雕塑着重于写实、刻画人物本来面貌的特征。

展览展出了几件挖掘于帕尔米拉古城的罗马时期石灰石墓葬雕像,其中一件为一女子半身像,右手举起,拉住头巾末端,右侧有五行铭文。另一件一女子半身像,也是右手举起拉住头巾,左手持纺锤。仔细看,这些雕塑摆脱了罗马雕塑古风时期女子体态美丽、衣衫轻巧,布满浪漫唯美的理想女性风尚,平展的额头,端正的弧形眉,充足的面颊,姿态清静而纯朴,表情肃静而和煦,仿佛是生活在小城街巷、每日浆洗烹煮的居家女子,清静从容,全然接受尘俗世态的一切安顿,毫无哀伤幽怨。

两名女子左胸前均雕有兽首人身雕像,一个似乎是豹子,一个是狮子,挺身竖立,獠牙外眦,怒目圆睁,威风凛凛。女子雕像的世俗沉静与兽首的威严神异再次融为一体,不由再次感叹叙利亚艺术的幼稚与神异之美、世俗与神圣之美。

文|秦雪岭

供图(除署名外)|秦雪玲

上一篇:大雪纷飞的禁忌之爱 苏菲玛索《心火》有尺度更有深度

下一篇:幽默笑话:小明啊!看着你的作文,看完怎么老让人打瞌睡呢?

派趣吧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