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胃中走错路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让胃中走错路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胃镜检查之后,看着报告单上“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等名词,你是不是会有些懵懵的感觉。此时,假如有人再告诉你“肠化生没有什么很好的治疗方法”“肠化生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听到这里,你是不是就彻底崩溃了。
说到这里,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肠化生。肠化生是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简称,当胃发生萎缩性胃炎以后,胃粘液的分泌就会减少,为了弥补胃粘液分泌不足的情状,胃黏膜层就会启动和实施自我修复的过程,以胃的杯状细胞来分泌粘液,这些细胞形态和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与小肠、大肠的杯状细胞极其相似,因此就称他为肠上皮化生。这样说来,就是在胃黏膜上长出了原本应该在肠道里生长的肠道细胞,这些细胞并未发生恶性改变,只是生长的位置出了错。简单点说,孩子还是好孩子,就是走错了门。
在临床上,肠化生也是非经常见的现象,在胃镜检查中的检出率可以达到25%~37%。在我国的一项研究中发现,胃病患者中,约有23.6%的患者存在肠化生现象。对于肠化生,临床上一般没有什么特殊的治疗方法,或者说是如何改变他的状态,多数情状下医生们会意见实施定期复查胃肠镜,及早发现胃部其他病变即可。这样的现实不免就会让患者背负上繁重的思想负担和压力。
展开全文
肠化生被称为胃癌的癌前病变,这主要是因为胃黏膜腺体中的增殖中心极其轻易受到各种致癌因子的影响,这也导致一些原始、未分化的细胞发生基因改变。在萎缩性胃炎患者中,随着胃黏膜腺体的进一步萎缩、壁细胞数量减少,细胞破被坏、腺体萎缩、胃酸分泌减少,这些因素也会诱发胃内细胞向肠黏膜方向分化,最终因为细胞的异型增生而导致胃癌发生。
对于肠化生的发生原因,目前不是十分明确,但是,有诸多的因素却可能与之有关。主要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这也是目前最主要、最危急的因素之一,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增加肠化生的发生风险达9倍;胆汁反流,胆汁中存在的胆汁酸对胃黏膜具有着多重的损害作用,最终导致DNA损伤,引起细胞凋亡、诱发细胞突变;饮食习惯,食物中的腌、腊、熏制,以及加工肉类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亚硝胺类,这也是导致胃黏膜损害的重要因素,饮食中的高盐饮食、辛辣刺激饮食、短缺维生素饮食及奶制品饮食也是诱发肠化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年龄及性别也是引发肠化发生的独立危急因素之一,特别是大于50岁的男性患者;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发生肠化生的风险较普通人高出4-6倍;而肥胖、吸烟及饮酒也是肠化生的特殊人群。
其实,对于部分中老年人来说,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其实也是一种生理性的状态,简单的说,这就是年龄大了,导致组织、器官的机能出现了下降。
肠化生、细胞异型增生等其实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至少需要10-15年以上的时间,当然,也有的人可以终生不会发生进展。在这样的一个漫长的时间里,我们是否可以考虑改变一下肠化生的状态,或者是使之逆转。在此前的研究中,极少谈及肠化生的逆转问题,但是,目前的研究表明,经过规范的治疗,特别是根治幽门螺旋杆菌等因素,就会使得33.9%-44.4%肠化生发生逆转。除此之外,适当弥补维生素A、C、B12、叶酸以及部分药物,如摩罗丹、胃复春也具有一定的逆转作用。
对于萎缩性胃炎也好,肠化生也罢,不论他们的进展如何,逆转与否,都需要实施定期的检查和动态的看察,最为有效的模式就是每年做一次胃镜、病理组织学活检,进一步明确疾病的转变,及早干预、处理。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