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孩子的练习千万别忘了这件事,否则白忙活!
孤独症孩子的练习千万别忘了这件事,否则白忙活!
无论是对于孤独症孩子,还是普通孩子,我们经常会闻声家长这样埋怨:
“前两天刚刚教会的,今天又忘了。”
“我家孩子学什么一学就会,可第二天就忘了。”
“在家里我一教全都懂,可一到学校上课就不会了。”
你家孩子是否也是这样,学什么都快,可转身就忘了,这是怎么回事?
这些问题涉及到使用行为分析体系中一个特殊重要的概念——巩固。
孤独症孩子的行为需要继续的巩固和泛化才能让孩子获取良好的行为,有研究表明,假如完全依靠强化练习的方式提高孩子获取知识的效果,那么孤独症孩子所获得的行为和能力就会完全消失。
孤独症儿童和普通儿童在学习新知识时,不仅限于当下的教学,而是要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带进生活中进行泛化,扶助孩子理解深刻,学会运用。
展开全文
那么如何进行巩固呢?
1
泛化
首先就是“泛化”,泛化是巩固的先锋,也是最要害的一步,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孤独症孩子在课堂上学习的行为和能力,在大自然中展示出来,这也是孤独症孩子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好机会。
比如今天带孩子学习了“垃圾要丢进垃圾桶,”我们可以把孩子带到户外,家长包里预备一点饼干、水果,在路上时不时的给孩子一点东西,告诉孩子东西食了,水果皮和包装袋怎么办呢?
引导孩子觅觅垃圾桶,丢进垃圾桶,家长对于孩子做出的好表现,及时的肯定鼓励,孩子就能够保持住良好的行为,一段时间后,孩子不需要大人的体醒,也能够自己把垃圾丢进垃圾桶。
2
建立功能性行为
孤独症孩子在学习上存在阻碍,所以家长在为孩子抉择练习项目时,首先要抉择对孩子的行为和能力的实用性,保证孩子不在没用的练习上软磨硬泡,浪费大把时间。
比如一个3岁左右的孤独症孩子,手指灵巧度较差,你非要他往弹钢琴,不但没有改良孩子的手指灵巧度,反而让孩子对练习产生排挤心理。
应该怎么做呢?
手指灵巧度较差,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串珠、手指游戏、挠豆子这些简单的做起,慢慢增加难度,这些简单的练习不仅能够扶助孩子磨练手指灵巧度,也培植了孩子爱动手的好习惯。
3
结合学会的技能融进新课程
将孩子已经学会的技能融进到新课程中来,不但孩子在学的过程中会感到很轻松,同时还能对已学会的技能进行泛化巩固,提高孩子对这项技能的熟悉度。
比如我们今天学习如何撕开动物饼干的包装袋,前提是孩子已经能够熟悉一些常见动物,撕开包装袋是在磨练孩子手部力量和手部的掌握力。
当孩子撕掉包装袋后,我们拿一个盘子,把动物饼干全部倒出来,我们和小朋友玩游戏,手指哪一个饼干,对面的人就说出是什么动物,说对了才能食,这个过程不但磨练了孩子用手指物的能力,也加强了孩子对动物的认知。
4
保持一致
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他们的意识里并没有“上课”“下课”的概念,所以家长也不要有这样的概念,无论何时原则都要保持一致。
比如今天的练习课程是学习“b”的发音,在练习课堂上孩子学的非常好,但是课后又不会说了,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可以在生活中找到“b”的字、词,扶助孩子记忆。
家长可以这样教:“b、b,爸爸/宝宝”于此同时妈妈可以指着爸爸或者孩子自己,带孩子往饮水,还可以指着孩子的杯子说:“b、b,杯子”,把课程中的东西在生活中也要保持一下。
除此之外,比如在课堂上教了孩子一些自理能力,那么平时的生活中也要保持一致,不要课程上这样教,生活中却没有做,这样是不能把孩子教诲好的。
泛化和巩固在每个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必备的技能,孩子只有在不断的泛化巩固中才能更好的获取良好的行为。
所以家长们也要注重,并不是完成课堂上的任务就结束了,需要家长在生活中带领孩子,辅助孩子更好的学习良好行为。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