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地标融进交响套曲 《成都》主题音乐会升级
将地标融进交响套曲 《成都》主题音乐会升级
音乐会现场
春熙路、太阳神鸟、杜甫草堂、武侯祠、西岭雪山……这些都是“公园之城”成都最具标志性的名片。这一次,作曲家崔炳元与成都交响乐团协作,将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谱成曲,用音乐的方式来诉说。
2 月 17 日晚,成都交响乐团2022-2023音乐季“交响套曲《成都》主题音乐会”在成都城市音乐厅奏响。八个乐章,穿插三首间奏曲,容量浩大、风尚迥异、色彩绚丽,将成都地标展排在交响织体中,塑造出清楚的音乐形象,正如这场音乐会的指挥卞祖善所言,期看《成都》能成为成都的交响乐名片。
作曲家曾花两年摘风
当晚的音乐会,由作曲家崔炳元、指挥卞祖善、琵琶兰维薇、女高音张宇联袂成都交响乐团一同显现。整个作品分为街景·春熙盎然、太阳神鸟、草堂随想、胜境武侯祠、西岭山歌、青城天下幽、都江堰三赋、公园之城八大乐章,中间还穿插了三首间奏曲,将印有鲜明成都特色的历史名胜、人物通过交响乐展示出来。
在第一乐章“街景·春熙盎然”中,乐曲“开门见山”表现出成都街景的热闹特殊。有趣的是,演奏中还将“巴适得板”和“摆哈龙门阵”的语言音调作为素材,经过声音提示,让乐队的各个声部来“说”出这两句地道的成都话。
“这个乐章是新增的,我特意写得有趣味,避免繁重。热闹、繁华,通过多个音乐主题,侧面反映成都作为‘公园城市’所显现出来的繁华。”在接受记者摘访时,崔炳元直言。
“刚开始只是有这个意向,肖鹰团长陪我走了一些地方,后来越来越清楚地感觉到,乐团要有自己的作品,要用属于它的交响乐语言来表现成都的文化、历史等等。”崔炳元对创作非常严谨,整个摘风历时两年,套曲中的各乐章,都是通过长期探求后的抉择。“有体现伟大历史的武侯祠,有至今还造福成都的都江堰,有驰名中外的青城山等,这些带有符号性的历史、建筑,对于交响乐是非常适宜的。交响乐就像文学里面的长篇小说,可以展示浩大的叙事和宽敞的视野。”崔炳元说。
作品升级后首次亮相
交响套曲《成都》是崔炳元历时五年创作的一部大型交响乐作品,这次也是全面升级改版后的首次亮相。把之前的七大乐章改为八大乐章,第一乐章的“街景·春熙盎然”和第八乐章的“公园之城”是新增加的内容。“这是经过五年沉淀和修改,继续探求后的升级改版。这次能够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广大听众面前,我非常兴奋。”崔炳元说。
对于交响套曲《成都》,当晚的指挥家卞祖善也非常兴奋。“八个乐章,三首间奏曲,1645个小节,这是我指挥中国交响乐作品中最长的一首。”在他看来,杜甫草堂、青城山、都江堰、公园之城,这些远古文化和现实生活的场景都通过交响乐的描绘展现出来,像极了一幅漂亮的长卷。“这次与成都交响乐团的协作也非常默契,成交音乐家对作品的投进、演奏非常棒,显现出来的内容也很是丰盛。”
演出结束后,卞祖善寄语道:“期看大家想到成都的时候,就会想到这首交响乐;听了这首交响乐作品,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成都。就像捷克闻名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伏尔塔瓦河》一样,作品与城市相辅相成。”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