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趣吧

“冷枪英雄”邹习祥:206发子弹击毙203名敌人,命中率远超张桃芳

电视时间:3周前阅读:1

“神枪手,倔脾气”这是邹习祥留给他的家人、亲戚朋友和邻里乡亲最直接的感受。“只要是他看不惯的,他就会发火,甚至还要打人”,这是邹习祥的侄孙邹军印象中的邹习祥。起初他很不懂,可后来他似乎比谁都更能理解叔公。

邹习祥和他的老伴

因为叔公曾告诉过他:“如今这样的好日子,是他那么多战友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那么多人死在朝鲜战场,还有好多才只是十七八岁,人生都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所以他看不惯有人抛洒浪费,看不惯有人胡来……”

虽然邹军未曾参过军,上过战场,可他看过叔公身上那些醒目的疤痕,有烧伤留下的,有被子弹击中留下的,有躲在战友身下时被敌人用刺刀刺伤的,手臂、胸口、腿肚到处都是伤疤,就连耳朵都缺了一块,身体里一直都还有十多块弹片……每每说到叔公邹军的声音都忍不住哽咽,当别人在赞颂叔公的了不起时,他却只能苦笑,因为他知道晚年时的叔公,在那些伤痛的折磨下经常彻夜难眠,甚至只能将熬化的松油抹在皮肤上,往缓解疼痛和痒。

邹习祥画像

邹习祥是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栗园人,仡(gē)佬族人。生于1922年4月24日,家庭是当时很普通的农民家庭,除了靠种地为生,也会通过打猎改良家中生活,家中的父辈们几乎都会用猎枪,他便也在7岁时跟着学习狩猎。

展开全文

学着学着,他果真练得一身好本事。眼力好,总能留意到别人留意不到的细微转变;耐力强,在静待猎物时

他可以蛰伏于恶劣环境许久;枪法准,在他身上百步穿杨不是夸饰,而是可以做到真正的弹无虚发。

起初,父辈们也只想他学得谋生能耐,可不曾想让他被国民党军给注重到了。1949年,国内解放战争还未真正熄火时,身强体壮的邹习祥被到处挠兵的国民党挠往,被强征进伍。这种方式本身就不被邹习祥所就接受,加上在国军中见到了太多“恶性”事件,邹习祥便于11月份随所在部队揭竿起义,加进了解放军队伍之中,开启了真正的军旅生涯。

邹习祥在看察阵地

二战结束前夕,美国提出的“三八线”概念被苏联接受,看似平息了一场战火,实则也为朝鲜战争埋下了伏笔。两大政权分立,迟早是要引来一场“统一”之战的。果不其然,1950年6月,随着金日成军队对南朝鲜的“不宣而战”,朝鲜战争拉开了序幕。

很快美国介进战争,联合十几国率兵赴朝,使得这场“内战”变了性质,也使得新中国无法置身事外。同年10月19日,志愿军赴朝,打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异国他乡的第一仗,一打就是2年零8个月。这期间,每一场战斗都布满着惊心动魄,其中“上甜岭”这三个字更是无比繁重。

43天的鏖战,有4838名志愿军倒下往后,再也没能站起来,再也无法自己走回祖国。而那些得以重回祖国的志愿军战士们,也因见证太多血与火,大多都在战后抉择了回隐终老的方式,不愿再提及那些悲壮的过往,例如邹习祥。

邹习祥教新战士打冷枪

邹习祥是1950年就随军进朝的,被编于15军45师135团1营1连。因为超高的射击命中率,他很快就被任命为机枪排排长,带领机枪排参与了多次战斗,立下赫赫战功。第五次战争期间,在截断洪麟公路和朴达峰阻击战中,邹习祥就荣获了“二等功”。

第五次战争结束后,敌我双方将战火牵至“三八线”四周,15军在阵地上逐渐大量防备工事,以应对敌军随时可能发起的进攻。10月14日,上甜岭“绞肉机”开始疯狂转动,敌军的猛烈炮火不断朝着我军阵地袭来,打得志愿军一度只有躲进坑道无法出来。于是“冷枪冷炮”运动随之诞生,而这第一枪就是邹习祥打响的。

邹习祥所在部队,奉命驻守于537.7高地北山之上,那是最前沿阵地距离美军不过百米距离的地方,危急程度可见一斑,可这丝毫不影响邹习祥狙敌立功。提“上甜岭枪声”,好似更多人只熟悉张桃芳。虽然“冷枪冷炮”中他确实是杀敌最高功臣,但论命中率邹习祥却更胜一筹。

邹习祥不仅枪法准,还很善于看察敌人,从敌人自身特征往找突破点。例如,美军的身强体壮在他眼里就是更大,更轻易击中的射击目的,所以他的第一发冷枪弹,直接命中在阵地上肆意走动的美军。

虽然他也只有一杆苏式莫辛-纳甜步枪,可比起猎枪它却好很多,所以很快他就打出了78发子弹毙伤敌军39名的战绩,弄得美军再也不敢肆意在阵地上晃悠,就连拉屎拉尿都用罐头盒解决,然后抛出工事。

为了防止敌军用大炮、飞机报复,邹习祥还带领其他狙击手一起,修筑了假工事,开枪吸引敌人出来,然后轻松灭敌。这样的方法屡试不爽,耍得美军团团转却又无可奈何。在不断狙敌的同时,邹习祥还向全师妥善他的射击体会,为我军的“冷枪冷炮”运动狙敌更多发明了条件。

战场上的邹习祥

据《步兵第四十五师战史》记载可知,四十五军在坚守上甜岭的6个月时间内,共用“冷枪”狙敌5064名。而这其中邹习祥和他战友们占了3558人,他更是有着曾一次开206枪,成功狙敌203人的超高命中率笔录。这不仅是上甜岭战争中的神话,更是中国狙击史上的神话。

邹习祥也因此被记“一等功”,授予“冷枪英雄”称号。战后金日成接见了他,朝鲜也给他颁发了“二等功”军功证。参军报国,载誉而回,这是军人理想中的未来。可曾经在战场上历经的腥风血雨,也是英雄心中最不情愿提及的伤痛,特别是那些牺牲的战友。

所以,邹习祥在1956年3月复员回乡后,鲜少提及战场上的种种,家人只知他当过兵,却并不知他立过大功。假如不是后来有记者到访,他的儿孙们可能永远都不知道这些,也就无法理解为何邹习祥在季节更替时,总会用松油往擦拭身体,会在阴雨天坐立难安。

朝鲜给邹习祥颁发的军功证

复员回乡后,邹习祥虽然卸下了戎装,可他依旧不改军人为本性。因为家乡栗园地处高冷,这里的土地始终都未曾种出过稻米。所以他回往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购买东北稻种回往种。虽然他是农民出身,却从未学过什么农作物培植,但令人惊诧的是,在他的不断尝试和悉心培植下,栗园竟然种出了稻谷,大家终于实现了“大米自由”。

但令人遗憾的是,邹习祥戎马数年,因为在战场上受了太多伤,和过往医疗条件的不发达,他在1993年就与世长辞了,时年71岁。而记者第一次告诉他的家人,邹习祥是神枪手时,他已经离世很多年了。也就说,直到邹习祥离世,家人也未曾真正赞扬过他,反而还总觉得这人脾气古怪。这对于邹家人而言,必然是心中浩大的的遗憾。

可换个角度,邹习祥既然自己抉择不提及,固然也是不愿再过多回忆曾经的血与火。所以,有些遗憾也未必是遗憾。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一篇:陕西渭南野猪泛滥,林业局发布通告,猎获当地野猪每头奖励2500元

下一篇:开得猛还是开得慢更伤车?老司机都这么开,省油又耐开

派趣吧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