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趣吧

军粮紧缺之时又出叛贼,大帅:查米验仓,大声报数!后叛徒被除

电视时间:2周前阅读:2

乱世枭雄檀道济 文韬武略助刘家

檀道济幼年丧考妣,和兄姊相依为命,长大后投奔到谢玄麾下,加进北府兵,后来转投至刘裕处,东奔西走南征北战,和两位兄长檀韶、檀祗成了刘裕左膀右臂,参与了刘裕发动的几乎全部的重大战争,战绩辉煌,助力刘裕登上帝位,成为开国元勋。

一天,檀道济眼看面前四千余名俘虏,眉头微皱······

公元416年,刘裕北伐,檀道济担任先锋,素来打仗勇猛的他,这次也不例外,所向披靡,轻而易举攻占许昌,直取洛阳,俘虏了四千多名俘虏。看着眼前大多数都是少数民族的俘虏,耳边传来了不少嘈杂声,都是在争论处置之法,有人意见应该都处死,尸体聚在一起,做成京看。

听到此处,檀道济眉头微微一皱,他何尝不知道面前的俘虏就是敌人,全部斩首就会有威慑天下的效果。如若换成一般将领,此时也许已大开杀戒,但檀道济是文武全才,不光打仗骁勇善战,而且政治眼光长远,说道:"讨伐罪人,哀愍百姓,正在今日。说罢,将所有俘虏全部释放回家。麾下有人暗自不解,这岂不是放虎回山?但是事实与他们预料恰恰相反,少数民族人还在慌张彷徨,一见此景,怀着喜悦激动的心绪,纷纷投奔,关内迅速平定。

与其说这是政治眼光,倒不如说是猜人心。换位探求,设身处地,做出了最正确的决定。十几年后,檀道济的一道惊天妙计,更让宋国避免了灭顶之灾。

公元430年某日,檀道济盘坐帐中,双眼微闭,眉头紧锁,似乎在什么计策就要破土而出······

这年,刘义隆北伐北魏,檀道济摄总都督。一场战争中宋军败北,被迫南撤,粮草食紧。正所谓"福无双降,祸不单行",恰逢举步维艰之时,宋军中出了一个叛贼,投降了北魏。

展开全文

将宋军所有军机泄漏无遗,包括宋军粮草紧缺之事。北魏将领喜出看外,带领大部队追击宋军。这时宋军内部蜚语四起,已经到溃散的边缘,投降之意萌生。敌我实力悬殊的情状下,檀道济又做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原地扎营。 事出反常必有妖,北魏见此,出于谨慎,派出了探子前往查看。这显然在檀道济预料之中,当晚他亲自带人查看了米仓。

松油火把将营寨渲染的如同白昼,檀道济将随行检查米仓的手下分成两批,一部分用斗称量,另一部分用竹筹计数并大声报数。

北魏将领断定,这个投降宋兵是诱饵,宋国有备而来,于是立刻下令将这个宋兵处死并撤军,宋军也因此全军而退。其实,那一袋袋装的都是沙子,仅在表面上覆盖一层薄薄的大米,夜里查米,灯火通明,大声报数,都是檀道济为了迷惘北魏将领设计的圈套。这也就是闻名的"唱筹量沙"之计。

匹夫无罪 怀璧其罪

时势造英雄,乱世造就了檀道济的声名卓著,也让看惯了君臣尔虞我诈的刘义隆对他起了疑心。疑心极重的刘义隆对老臣是极为痛恨,总感觉老臣随时会叛变。而且檀道济文武双全,据说他最早总结出三十六计,他的十一个儿子个个文韬武略,左右亲信常年征战,体会丰盛,这更加重了刘义隆的杀心。

朝廷上经常有人在背后指点着他说:"安知非司马仲达也?"疑心之重,一目了然。

公元463年,文帝刘义隆病危,弥留之际,彭城王刘义康执政,担心檀道济会在刘义隆驾崩后谋反,就下诏诏其进建康,临行前,其妻劝阻:"震世功名,必遭人忌,朝廷今无事相招,恐有灾祸。但是檀道济秉持正气,一生忠心耿耿,保护边疆,自认为朝廷不会加害自己,于是毅然进京。到了建康,果然被擒,檀道济怒吼:"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最终,他与他的儿子、亲信全部遇害。

人生在世 明眼正心

檀道济为刘家付出汗马功勋,与徐羡之、傅亮、谢晦四人同为顾命大臣,要知道古代的顾命大臣都有一个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法则,他也不例外,接替刘裕皇位的刘义符嬉戏无度,为保宋国,四人废帝立刘义隆,位极人臣,可能刘义隆对老臣的怀疑就此展开。功名震世或许只是个幌子,真正让刘义隆起杀心的可能是檀道济当初废刘义符的经历和其对帝位的威逼。

人生在世,擦亮双眼。檀道济当初抉择跟随刘裕就是擦亮双眼,识出明主,但是却未曾看出刘义隆兄弟对他的杀心,踏上了自己及家人左右的黄泉之路。身在职场,便要擦亮双眼,既然不受待见,那就另觅他路,究竟"条条大路通罗马"。

人生在世,用人而不疑人。宋赐死檀道济,北魏将领长舒一口气。宋的行为也是自掘坟墓,就像刘义隆的"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一样,檀道济的惨死加速了宋国的灭亡。

华为不疑俄罗斯科学家,终有5G萌芽;公子小白不疑杀人未遂的管仲,终有一匡天下。既然抉择用,就放弃怀疑之心,让自己迈上更高平台,让所用之人忠心耿耿。时势造英雄"是真理,"英雄造时势"才是更佳抉择,恨古之贤臣忠臣末路,奔如今眼下"马拉松",以史为鉴,以知自身,以成大业。

文/文史旺旺

上一篇:冷枪英雄邹习祥 打得敌人吓破胆

下一篇:螨虫最大的“克星”不是暴晒,一招教你低成本除螨!

派趣吧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