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真的是中国功夫的神话吗?
上世纪70年到80年这十年上个间,功夫电形成为香港电影的主流,佳作纷呈,成果斐然。
李小龙肯定是这个主流景重要的开创者,纵使他的电影本身成院不高,却完成了开创新风碑打开新局面的责任。他对香港电影的奉献是不可抹煞的。
一代宗师超人英雄李小龙的电影,处处有自传成份。本来他在美国开馆授徒,客串电视《青蜂侠》集,已建立了事业基随,但他不满是,要回港拍电影,原因除了金线外,就是他不甜在《青蜂侠》中只扮滴一个专门负责打的“特技人”式角色。
展开全文
故事一开始,他在电影中以一代宗师的身份出现。
李小龙自小就好勇斗狠,经常与人比武,父亲李海泉送他往美国求学,与此不无关系,他在美国教授功夫,不少美国明星,武林中人都曾投到他的门下。
他自创了一门武术,为“截拳道”有本身特殊的武打招式及哲学。这都扶助了他以一代宗师的姿态出现银幕上及银幕下。
他是李小龙,不是少林传人,或什么咏春派弟子。他是独树一帜的,他称心了这自成一家一派的欲看。不单如此,更是具体的“衣锦还乡”的代表。
李小龙有自己的独门武功(截拳道)武器(双节棍),绰号(李三脚),他的身手,更非其他功夫演员可以模拟得来。
为了更显出个人的特殊性,他设计了不少特殊的肢体动作突出自己。有时甚至是十分老套的方法,如在《精武门》中,他一出场是向师父霍元甲的拜师礼,同门师兄弟都穿上黑色的丧服,唯独他一人白衣白裤。
在《猛龙过江》中,他由始终都穿唐装短打,与其他人格格不进。
正是在这问题上,李小龙的电影出现了一个矛盾。一方面他要在电影中,塑造自成为功夫最好的功夫英雄,以一敌百,这当然是不真实的:一方面他又反对用电影技术来夸饰武术。他曾强烈的反对电影中出现过分的跳跃,或使用弹床,因为这短缺真实感。
他在自编自导自演的《猛龙过江》中就完全不使用弹床,完全没有凌空翻腾的动作。这样做的目的是,用细节上的真实感,来使看众信赖现实中的李小龙确是这样好打的功夫英雄。可是,另一方面,他在电影中每被对手击中头部或身体,却动也不动,象完全没事一般。
他回敌一拳一脚,对方就如滚地葫芦,一倒不起。他仿如一尊石像,不怕对手的拳打脚踢。
这个处理方法与成龙完全相反,成龙常在电影里被对手打到痛苦呻吟,凌空跌下,但成龙却象个打不死的铁人,这一刻才食尽苦头,抚着背喊痛,下一刻又可翻身再战,受创捱揍虽多却永远打不死。
所以成龙是小人物式的功夫英雄,李小龙却是巨人英雄,不过,两者的处理都脱离现实。李小龙更不惜为了保护“一代宗师”的形象,将武打动作夸饰化。
在打斗设计上有比他更多摘多姿的,在细节方面比他更丰盛的,在拍摄技艺及电影语言方面比他更顺畅的、却始终无法达到他的成就。
他们总觉得只有李小龙才是有明星气质的中国功夫英雄。
打倒空手道。
许多评论都说,李小龙的电影有着深厚的“义和团”色彩,打倒洋鬼子的排外心理,这阐明了为什么他的电影可以吸引那么多海外华人,甚至连黑人、波多黎各人都将他捧为偶像。
这些少数民族,在欧美社会受尽压迫藐视,却苦无反击的方法,只能妄想有朝一日能象李小龙般以双拳打倒骑在他们头上的白人,以泄积愤。李小龙的电影正好迎合这个梦幻。
在《唐山大兄》中,李小龙要消亡的是当地的土豪恶霸,韩英杰是中国华侨。
在《精武门》中,他的对头清一色是日本人,俄国拳师皮罗夫是请来助拳的。
在《猛龙过江》中,他击毙罗礼士后,布满尊敬的为他被上空手道战袍。在《龙争虎斗》中,大奸大恶的石坚不单是中国人,更是少林叛徒。李小龙唯一杀的鬼佬只是和他有私仇的敖家达。可见,纯就电影看,排外、打鬼佬的看法是不成立的。是那个时代将李小龙“阅读”成义和团分子,不是李小龙本身布满义和团色彩,而是迎合了当时人们的心理。
李小龙在电影中却要“打倒”空手道及其他“外国”武术。在《精武门》中,除了是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压迫外,更重要的是反对日本武术的横行霸道。
在《猛龙过江》中,李小龙更三番四次的强调了空手道不及国术这个看法。他初到苗可秀的餐馆时,一群伙计要对抗洋人,学习空手道。小麒麟不单看不起唐山来的小龙,更看不起国术,认为国术不及空手道。到李小龙大显神威击败洋人及小麒麟,众人纷纷拜服,并说从此不学空手道,要跟李小龙学国术。
罗马竟技场的决斗,李小龙大战罗礼士,固然是两个高手以死相拼,也同时有国术大战空手道,其中的意味。结果,当然是李小龙及国术胜了!
我并不是因此就认为,李小龙电影中完全没有“排外”的含意,这是有的,但并不如打倒空手道(及其他武术)的意念来得那么强烈及明显。这和他在美国奋斗成名的经历大有关系。他在美国创立“截拳道”,最大的劲敌自然是由日本传进并疯魔欧美的空手道。
他要独树一帜宏扬“截拳道”,先要证实截拳道(以及中国功夫)比空手道更好打,坊间出版的李小龙传记及轶闻中,多的是他在美国打倒其他武林高手的故事,在展示,证实中国功夫比空手道优良的急迫性。这个人经历便不自觉的进进他的电影当中,成为比“打倒洋鬼子”更重要的问题。
到李小龙成为国际性的神话后,他的名字更几乎成了中国功夫的同义词。
通过功夫肯定自我的存在价值李小龙自己拍摄的《猛龙过江》是一出喜剧味道颇浓的电影。他不再是悲剧英雄,而是罗宾汉式的游侠。
他往罗马是奉叔命替苗可秀解决困难,整个故事沿着英雄救美的桥段发展。在此片中,暴力不再是带来个人灭亡的凶器,而是得到正面的肯定,成为解决问题的钥匙。
唯一和前两部电影相同的是,李小龙作为一个英雄,除了会功夫外,什么也不会,在《猛龙过江》中,他是一个土头土脑的乡下仔,连银行也不信赖。除了信赖功夫,迷上功夫外,他对任何东西都没有兴致。
苗可秀等人问他香港近况如何,他说不知道,因他日常只在乡间(新界)练武,很少出市区。在李小龙的世界中,只有功夫才是唯一重要的,有意义的。
只有通过功夫,他才找到自我和存在的价值。这正是李小龙几部电影的母题。
因此,我们才明白在《猛龙过江》一片中,他与罗礼士于罗马竞技场中决斗的意义。这场戏,不单是近十年功夫片中的经典场面,再没有另一场戏使我留下更深印象。
在竟技场决一死战,这个地点已极富象征意义。
这场戏的处理也和其他同类打斗场面的处理,理,风尚迥异,擂台比武的味道大过歼敌锄奸的味道。在歼敌锄奸过程中,对手与李小龙的身份不是对等的,而是低于李小龙的,打一个比喻,对手只是一头蛮牛,李小龙则是斗牛勇士,故他常以藐视的眼神注视对手,发出怪声,吹口哨来戏弄对手。
可是,战罗礼士这场,李小龙的态度却是作品中从来未出现过的严厉认真,所有轻桃的小动作都没有了!氛围出奇的凝重,极有“真实感”!
这是因为,这一战是李小龙肯定自我的一个过程,一项仪式。比武的意义,在于通过打斗证实自己的实力。
武术家的生涯,就是一步一步的向更强的对手挑战,以证实自己是最好、最强的。
李小龙要证实自己是一代宗师,就要击倒罗礼士。此场戏一开始时,罗礼士站在竞技场的最高处,李小龙要跑一段路,爬上几层石阶,才能与罗礼士一较高下,正好象征了他个人的奋斗向上的生涯。
比武未开始时,李小龙和罗礼士分别脱下战袍,进行热身。擂台比武如此,电影里也如此。比武有定的规则,要遵守体育精神、例如一方被打倒地上,另一方不能乘人之危进击,应让对方重新站起来再战。这场戏也如此,罗礼士占了上风时,李小龙中拳口角染血的倒在地上,罗礼士示意他认输算了,不要起身再斗。这表达了今次打斗是按擂台比武的规矩进行,不是街头亡命之徒不择手段的仇杀。
到后来李小龙用他的绝招(三脚)打断罗礼士的手时,也示意罗礼士不要站起再战。当罗礼士宁死不肯认输时,李小龙才将他毙于手下。可以说,双方都是严厉遵守擂台比武的规矩和仪式进行比武的。
罗礼士死后,李小龙脸上并没有胜利者自得忘形的兴奋神情,反之,识英雄重英雄的为罗礼士拾起地上的空手道袍,盖到他身上,表达敬意,因为罗礼士的身份和他是对等的。万一他功夫不好,躺在地上的可能是他,而不是罗礼士了。罗礼士虽然打输了,死了,仍是个值得尊敬的对手。
李小龙在《唐山大兄》中杀死韩英杰,在《精武门》中杀死铃木宽,在《龙争虎斗》杀死石坚,之后都没有付出过一份敬意。可是,在《猛龙过江》打死罗礼士后,却表露出一份悲情,电影最后一场戏,李小龙和苗可秀、李昆在坟前道别,李昆说:“在这个刀枪的世界里,无论他(指李小龙)往到那里,都需要福星高照。”接着的一个镜头,见李小龙背着包袱,一步一步的走上斜坡。
这短短的一场戏,完全推翻了《猛龙过江》前大半部戏的梦幻氛围及脱离现实的假象。李小龙得胜,免于失败死亡,并非因为他是个打不死的英雄,而是因为有福星高照。
惋惜,嘉禾公司重新配粤语旁白时,却将这句对白改为:“无论他走到那里,都是个受人敬仰的英雄”表意大有出进。
和许多明星一样,李小龙在几部电影都创新票房纪录后,就感受到成功的压力。或许是他信赖了自己银幕上的超人形象,或许是他恐惧失败。
他在《死亡游戏》的片段中变得高傲轻狂,在高洛斯拍的《龙争虎斗》中更变得象个冷血杀手。他如一头野兽般挥舞着双节棍重创对手,嚎喊中带着兽性,被对手的利器刺伤皮肤,还用手抹抹血渍,用舌头尝尝,然后更暴力的还击。
看银幕上的李小龙,杀气及死气之重,已不复有《猛龙过江》时的高手风范。
拍电影成了他现实中的死亡游戏!
值得一提的,是李小龙在电影中对女人和性的态度,完全是清教徒式的禁欲主义。《唐山大兄》中的郑潮安,还有个性一点,他一到泰国就对衣依一见钟情,却始终不敢示爱,后来被韩英杰所骗饮醉酒宿娼一宵,翌晨碰到衣依,十分尴尬。
欲看无疑是被压抑了,只有在酒醉后才能表现出来,但至少是存在的,他对衣依的爱虽无结果却始终如一。
《唐山大兄》中郑潮安这个角色是李小龙电影中最完全立体和有血有肉的。
到了《精武门》,他已接近一副复仇机器,虽然戏里安顿他和苗可秀是对预备结婚的情侣,但却没有特殊安顿描写他俩的感情发展。和苗可秀坟前谈情的场加插得极为突兀生硬。爱情在他心目中不如复仇重要,兼且毫无地位。
到了《猛龙过江》他甚至正面的拒绝女性的爱情。苗可秀由最初看不起他到暗恋他,养点心给他食,李小龙一概无动于衷。苗可秀带他游罗马的名胜、他却处处大煞风景。见到废墟便说:“这些烂屋九龙城大把!”见到皇宫便说:“这么大的一块地,用来建屋收租,定可赚不少钱。”这段戏的处理颇象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李小龙是现世的梁山伯,只醉心武术,爱情和他全没关系的。成为功夫大师的代价,便是自我封闭,除了功夫之外,什么也不重要。
人的欲看更是避之唯恐不及、必须加以压抑的东西。
中国传统看念,一向认为色字头上一把刀,学武的人千万不可好色,因这会伤身,兼且标志人格的堕落。
上面已提过《唐山大兄》他醉酒宿娼,他虽然喜欢衣依,却从不敢有非份之想,河边救回衣依,无意中用手楼着衣依的肩膊,也立刻触电似的把手拿开,并且垂下头,面上露出负咎的表情。
在《猛龙过江》中,他因言语不通被街上一个意大利女人邀请回家,女郎情意绵绵,李小龙即缘撞邪般夺门而出。
嗣后本地功夫片,无论刘家良、洪金宝,袁和平或成龙,都抱着同样的态度。这些电影回避不谈性爱,连正常健康的男女爱情,也避而不谈。在这些电影中,只有师徒之情,兄弟之情,从来没有男女之情。他们的态度和李小龙没有两样,大家都是同一个传统出来的人!
银幕下的李小龙却和银幕上的李小龙大异其趣。
他暴毙的真正原因,永远是个迷,但和女人及性有关的说法却深进民间。
但是理性的说法却是与他过激的练习方式有关,李小龙的痉挛经常发生,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就连陈惠敏也说过这个事,而他还从日本购买机器用电刺激自练习,这是相当危急的。
他为了突破身体的极限,用了异于常人的练习方法,再加上身体的隐疾为他的猝死埋下了伏笔。
总结一下,我们从李小龙的电影中可以看出:他布满矛盾。他通过武术和暴力肯定自我,反对传统“不可随便动武”的看念,却终不免被暴力所毁。
他主张武人要禁欲,然而现实生活中却花边新闻缠身,强调银幕上打斗的真实感,又要保护超人英雄的假象。
银幕上的李小龙反映了他性格的不稳定性。
但无论怎么说他仍是将中国功夫带到了全世界的一代武打巨星,全世界无数格斗家的偶像。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