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没有大团圆是真,但它真算不上烂尾
《长安十二时辰》结局确实令人如鲠在喉,就像徐宾最后回应为何他想让张小敬活下来时说的:“你跟我熟悉的人都不一样,我想让你活着,看着长安越来越好”,这句话的潜台词难道不正是:“好人应该有好报”?而我们之所以对《长安十二时辰》结局有些难以接受,不就是因为最终好人也不一定能得到好报?
看众想看到的结局是什么呢?
期看看到圣人经此大劫且再见民众之疾苦,从此消除闭塞,再开圣听;集思广益,察纳雅言;亲贤臣,远小人,善辨忠奸,再创大唐圣世。
期看看到太子与父亲骨肉恩重,和解如初,且重挫林九郎党羽,重整储君威仪,不再事事如履薄冰,同时新税制惠及万民,国富民盈。
展开全文
期看看到李必展王佐之才,辅太子成一代贤相,“鲲鹏展翅,九千里”。
期看看到萧规能活下来,从此远走高飞。
期看看到李小敬力挽狂澜,破解枷锁,死罪得免,最终与檀琪“百年好合”,而代替第八团活在长安的他,能真正过的“逍远安闲”。
期看看到何监回乡安居,期年之后,无痛善终。
期看看到姚汝能重拾信心与信心,再耀家门,出将进相。
期看看到徐宾并非BOSS,只是醉心造纸,不恋权谋。
期看看到岑参没有在这场权力之争中心灰意冷远离庙堂。
期看看到“长安歌王”许鹤子救了她的家乡。
期看看到林九郎被查办,沦为阶下之囚。
期看看到元载的小人嘴脸再也笑不出来。
期看看到永王被贬为庶人,再无出头时日。
甚至期看,闻染、崔器仍然活着……
在这部剧中,看众所期看的太多太多,但得到的却少之又少。所以心口会觉得积郁难除,忿懑难消。
可是,我们也清楚,许多事情都是很无奈的,我们在《长安十二时辰》看到了太多“小人物”的挣扎,无辜者的受戳,想让这些“小人物”能真正改变历史的进程,但是历史真相却又明明白白告诉我们:
圣人对张小敬说:“朕这一辈子,最落魄的一天……”,但更落魄还在后面。十年之后,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长安失守,圣人出逃。后马嵬坡兵变,太子即位,从此盛唐由此如陨星般衰落。
太子虽有心励精图治,但可叹天命无常,在位仅六年(756-762年),平定安史之乱后即病危身亡。
历史还告诉我们:
正是宰相李林甫(林九郎),为巩固权位,杜绝边将进相,意见圣人重用胡人为节度使,放任节度使拥兵自重,为安禄山反唐埋下隐患。而这个口蜜腹剑,阴险诈伪之徒却在长达十九年里权势滔天,最后虽被杨国忠构陷,但仍得以善终。
“墙头草”元载,唐肃宗(太子李玙长子)时期小人得势,官至宰相,封颍川郡公。
李必(李泌),唐玄宗时期受杨国忠忌恨而回隐;肃宗时期,为参谋军事,后又被杨国忠诬蔑,再次回隐;代宗时期,进为翰林学士,又受元载排挤,仅出任外职;德宗时期,官至中书侍郎,此时才正式拜相。李必,恐怕是《长安十二时辰》故事延伸中,唯一的抚慰。
确实是唯一的抚慰,张小敬拼死搏杀,最终什么也未能改变,可是仅凭他一个不良帅又怎么能改变?张小敬想救长安人,想救皇帝,想救檀琪,想救闻染、想救萧规,想救鱼肠,最终他又救了谁?长安照样被破,圣人照样昏聩,檀琪留在严羽幻(杨贵妃)身边,马嵬坡兵变她一样凶多吉少……
但我们仍然妄想着那句:“他日长安再有危急,我再回来”,妄想着安史之战长安危在旦夕之时,张小敬仍能一骑绝尘,射杀杨国忠,力挽长安之危局。但,真可能吗?
所以,不用纠结看完《长安十二时辰》是否“意难平”,好好想想第八团那面三辰旗,上面不正有一轮“太阳”吗?就像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最后说的那样,等待和期看,是人类最大的聪明。因为有这两个词在,长安就不会亡。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