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李士懋:治疗咳嗽体会
作者:实践派
李士懋,第二届国医大师,曾任河北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体会继续工作指挥老师。 国医大师李士懋行医50余年来,坚持以脉诊为中心、四诊合参进行辨证论治,特别擅长内科疑难杂症、慢性病、顽固病证的治疗。
咳嗽是唤吸道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见于上唤吸道感染、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咽喉炎、胃食管反流病、肺炎、支气管炎、肺癌、支气管扩大、肺间质纤维化等多种疾病。咳嗽的病因较多,病情复杂,自古就有“诸病易治,咳嗽难医”之说。李士懋辨治咳嗽总体构思是以中医理论为指挥,以脉诊为中心,严厉而又灵巧地辨证,法无定法,方无定方,现将李老对于咳嗽的诊治体会总结如下,以飨同仁。
辨证体会
首辨虚实
李士懋辨治咳嗽善首辨虚实。他认为实咳者,多因邪壅于肺、肺气上逆所致。如气候突变或起居不慎,外感六淫从口鼻或皮毛侵略,使肺气被束;或饮食不当,嗜食肥甜厚味或嗜烟好酒,损伤脾胃,湿热、痰浊内生,上干于肺;或情志 *** ,肝失调达,气郁化火,或肝阳化风,气火、风阳上扰于肺,均可致肺失宣肃而作咳嗽实证。
虚咳者多因病久体虚、先天禀赋不足等导致正气虚衰,无力宣肃而作咳,主要涉及肺、脾、肾三脏。正如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中指出:“盖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火不炽,咳不甚”,指明了肺、脾、肾三脏在虚咳中的重要作用。肺气阴亏虚或肾虚及肺,金水不能相生或脾土亏虚,土不生金,可致肺虚不能正常宣降而作咳。临证过程中,若见干咳、下肢沉、尺脉细数而肺脉旺者,则属肾水亏于下、虚阳浮于上所致;若屡咳伴纳差、面色不华、脉沉缓者,属脾气虚、土不生金所致。虚实夹杂者多因疾病日久,邪实与正虚并见,多数咳嗽特别是久咳,往往虚实冷热证机错杂,辨证时须注重辨标本虚实。
注重辨邪气性质
导致外感咳嗽的致病邪气包括风、冷、暑、湿、燥、火等,尤以风冷、风热、风燥最常见。而对于内伤咳嗽,常见的致病邪气有痰、火、冷、热,除此之外,李士懋认为还有湿邪、水饮、瘀血、内风等,其中湿邪、水饮、瘀血可阻滞肺之气机,致气机宣降失常而为咳。如咳嗽伴见痰多、咽塞、胸闷、脘痞、神倦、脉弦细濡数者,属湿阻于肺;咳嗽动辄喘,胁肋胀痛,舌暗红,脉弦硬滑数,或结合现代医学检查发现胸腔积液者,属痰饮上凌胸肺。
咳嗽从瘀血论者较少,李士懋认为肺主气,亦主治节,助心行血、肺病气机不畅,血亦瘀涩,因此肺血瘀咳嗽实则并不少见。老年患者咳嗽少痰或痰中带血、口唇暗紫、脉涩滞,或伴脑梗塞、心肌缺血等基础疾病者,则属瘀血为患。此外,肝阴亏虚、风阳上扰肺金亦可致咳,临床可伴见少痰、头晕耳喊、舌嫩红、脉弦盛而洪等。临证过程中证机多复杂,可见两种或多种邪气相兼为病,这就要求医者在辨证时要认真、仔细和耐烦。
注重脏腑辨证,强调脏腑相互传变
李士懋认为五脏六腑之病传变于肺,皆可致肺气失于宣降,上逆作咳。临床中,如有肝气郁结、肝火肝经湿热、肝风或肝阴不足、肾之气阳亏虚或肾阴不足、胃气上逆、脾土不足,或脾虚痰湿内蕴、心气不足、心血瘀阻或心火亢盛、邪壅肠道或膀胱等脏腑病变,无论虚实者均可传于肺而为咳,故而在治疗时注重四诊合参,明辨脏腑。
以脉诊为中心,灵巧辨证
展开全文
《伤冷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云:“看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指出了脉诊在病证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李士懋深谙经典,对中医的脉诊和辨证论治研究颇有心得,深知辨证论治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看念,而脉又是证的核心,辨脉的能力直接影响着辨证的结果,继而影响着治疗效果,故反复强调脉诊的重要作用。李士懋在诊断疾病时,脉诊所占权重为50%~80%,是其处方用药的重要依据。如支气管扩大患者咳嗽,咯大量黄稠痰,舌红,但脉沉弦者,辨证时,当从症从舌辨为热证?抑或从脉诊为冷证?
李士懋认为不应以痰黄、舌红而辨为热,当从脉诊,弦脉乃阳运不畅、血涩不行所致,故而亦可见舌红、痰黄。对于剧咳痉挛一证,症见咽痒即咳、突发突止、每次咳嗽继续5分钟左右呈痉挛性,有学者认为上述症状与“风盛挛急” “风盛则痒” 等风邪的致病特征极其相似,提出了“风咳”之说,然部分医者一概而论,据此每遇痉咳咽痒,均辨为风咳证,并以荆芥、蝉衣、僵蚕、薄荷、牛蒡子等祛风利咽之品投之,结果难奏其效。
李士懋诊脉后发现,若痉咳频作、少痰、咽痒、脉滑数偏盛者,为火逆上气所致;若脉细按之不足者,系肺气阴两虚、肃降之令不行、肺气上逆所致;若脉弦而细数、两关弦而旺者,乃肝阴不足、木火刑金而致咳。若外感后表证已除、咽痒剧咳、咯痰不爽、脉沉弦紧者,又当为冷伏于肺、肺失宣降所致;若脉沉弦紧数者则辨为冷束热郁。可见,李士懋诊治疾病时坚持以脉诊为中心,以脉定证而非以症定证、以舌定证,结果常获奇效。
治疗体会
注重调畅肺之气机
李士懋常强调不涉肺则不咳,咳必涉于肺,治疗时亦强调恢复肺气宣降功能的重要性,肺之宣降恢复,气机畅达,邪气自除。且李士懋善用麻黄宣发肺气而止咳,并认为麻黄剂量稍大些,止咳效果更好,常用量为10g左右。在使用麻杏石甜汤治疗咳喘病证时,李士懋认为应严厉遵守《伤冷论》中麻黄与石膏的配伍比例,即麻黄、石膏为1∶2,若麻黄比例偏小会致冷凉之石膏遏伏气机,郁热不能透达,咳嗽更剧。
用药精确,崇尚经方
李士懋具备深厚的中医基本理论功底,厚积薄发,在治疗过程中用药十分精确。
动态治疗
恒动看念是《黄帝内经》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也是中医学的重要特征。李士懋医治患者具有动态的治疗思想,能较好地把握病证发展法则,依据病证的不同阶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制定动态的治疗策略。如木火刑金之咳嗽,症见干咳少痰、咽痒胁痛、性情急躁、脉弦细数者,李士懋多先以龙胆草、川楝子、牡丹皮等清泄肝火,咳止之后再以乌梅、五味子、白芍等酸敛之品补肝体而泻肝用,以资巩固。
典型医案
医案一:
患者男,时年36 岁,2008年5月3日初诊。诉咳嗽3月余,症见剧咳,痰少难咯,咽痒咽痛,食可,寐可,二便可,舌红少苔,脉弦细数,两关明显。
诊断:(木火刑金型)咳嗽。
治则:清肝降逆养阴。
方药:旋覆代赭汤合一贯煎加减。
5月18日复诊:咳已止但舌仍偏红,少苔,脉细,关脉弦旺。虽已不咳,但肝脉未平,给予三甲复脉汤加减以酸敛补肝巩固。
按:脉弦细数,两关明显,为肝阴不足、木火刑金之脉象。壮年男子,工作烦劳,生活琐事,易生肝火而上刑肺金致剧咳。给予一贯煎合旋覆代赭汤以清肝、降逆、养阴,治疗14天后咳嗽症状消除,但肝脉仍旺,故改投三甲复脉汤加减以酸敛滋阴潜降,以资巩固。
医案二:
患者,女,时年30岁,2002年2月12 日初诊。诉咳嗽20余日。患者20余日前感冒,后鼻塞、流涕缓解,遗留咳嗽,先后口服头孢呋辛酯片、阿奇霉素等未见好转,刻下症见咳嗽呈阵发性,咯痰不爽,咽痒,纳寐可,小便可,大便干,舌淡红,苔白,脉弦紧。
诊断:(冷饮伏肺型)咳嗽。
治则:宣肺散冷。
2月18日复诊:咽痒缓解,咳嗽减轻,痰多易咯出,胸脘满闷,脉弦滑按之减,辨证属痰郁胸脘、气机不利。
方药:栝楼薤白桂枝汤加减。
按:感冒后遗留咳嗽,使用多种抗生素效果不佳者,为表证已解、邪伏于肺,致肺失宣降所致,治当宣肺散邪。本案中病人脉弦紧,为冷主收引凝涩之脉,临证过程中若见此脉,无论咳嗽、喘促或胸痹,皆可以小青龙汤加减治疗。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移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内容选自《中国中医药报》2022年1月28日第五版,河北省中医院唤吸科 贾琳、李博林,河北中医学院 张明泉】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看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