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提示有肺炎,医生却说不用食药!真能自己好?不会有后遗症?
在目前医院一床难求的情状下,轻症肺炎患者有太多的疑问:
很多朋友新冠感染后,咳不停,痰也卡得唤唤地,担心“白肺”好不轻易约做了CT,结果也提示双肺有炎症,医生却说,轻症回家即可,但这可是新冠肺炎啊,自己回家怎么好?真能自己消?有什么药可食?需不需要复查?不会有什么“后遗症”吧?
带着大家的疑问,本期我们摘访到了正在新冠一线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唤吸医学中心谢佳星教授。
半个月了还在咳,CT也提示有肺炎,真的不用管,自己就能消?挈下往会不会发展成“大白肺”?
谢教授介绍,对于大部分感染新冠后症状比较重的患者,不管是发烧、咳嗽、咳痰还是胸闷气短,拍CT基本可能都会提示有肺部炎症的存在或提示“性肺炎”,但只要没有明显的唤吸困难、气促这些情状,特殊是经过医生评估肺炎的情状比较轻,也没有其他基础病、不是年龄大于65岁,可以回家自行看察,多数一两周,症状重的两三周也都能自行吸取,要害是回家后一定要好好休息。
至于说“白肺”,这段时间被提到的很多,很多人也有点惧怕,严厉来说它不是一种病,是肺部在影像学中的一种表现,指双肺出现大面积渗出性病变。正常情状下我们肺部布满了气体,在照CT或者X射线检查时,会显现黑色,但假如因为感染出现肺部炎症的时候,就会有各种炎性细胞或者渗出液挤占肺部的空间,在拍片的时候射线不能穿透,就会出现白色的改变,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肺变白了。
一般说来,假如在24-48小时内病变面积显著增加50%,就会划分为重症肺炎。但对于没有基础病的年轻人,出现这种情状的几率很小,单就临床来看多发生于高龄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即使是年轻人出现白肺,也都能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近期得了新冠后往拍CT的人很多,不少人一看报告“性肺炎”就大惊失色联想到“白肺”,目前大多数的“性肺炎”并没有达到白肺的程度,一定要专科医师具体分析。谢教授最近就接诊不少这样的患者,拿着CT报告“性肺炎”要住院治疗,谢教授一看CT,肺炎领域很小,抽血结果也正常,就抚慰患者回家休息。
轻症肺炎患者用抗生素无效?出现咳黄痰能不能食?
展开全文
谢教授介绍,不管是我们说的新冠感染还是发展为新冠肺炎,都是因为感染引起的,不推举常规使用抗菌药物,而且,感染初期合并细菌感染的可能也比较小。至于说很多患者说到的黄痰并不一定是细菌感染的标志,在感染初期,气道的炎症反应猛烈,各种坏死的黏膜细胞以及分泌物也会出现黄痰、脓涕等症状。
是否真的继发有细菌感染,医生不仅要看患者的发热、咳嗽、咳痰、唤吸困难情状,还需要综合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血液指标来综合推断,再决定是否加用抗生素治疗。对于一些年龄比较大,长期卧床,或者有基础疾病,比如慢阻肺病肺功能弱的患者,紧急情状可以体会性地加用一些抗生素,但对于其他身康体健的中青年不意见自行用药,一定要有医生指挥。
需要复查吗?回家之后有哪些事项需要格外注重?
谢教授介绍,一般说来患者的临床表现跟肺部CT/胸片的严重程度是相吻合的,假如经过一两周的休养,咳嗽、咳痰的症状都有改良,自己的精气神也有好转,那基本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也不必着急再往拍CT,更不需要过度焦虑。
假如回家之后,咳嗽、咳痰的症状不减,甚至出现症状反复的情状,比如痰量增多、退烧数天后又再次出现发热、咳嗽已经减轻数天又再次加重等,要及时就医,特殊是出现胸闷、气促、唤吸苦难,血氧饱和度低于93%的情状。
特殊要提醒家有老年人的朋友,因为老人家身体机能弱,他们的症状反应会更迟钝,不像年轻人那么灵敏,很多时候等有症状了或者精神已经不好了就耽误了,居家期间一定要积极测量体温、血氧饱和度,这也是最要害最能量化的指标。假如家里有制氧机,在出现一些低氧症状(93%-95%)时,可以尽早进行居家氧疗,但氧疗不能代替治疗,特别对于老人,还是要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肺癌?支扩?纤维灶?新冠肺炎感染后会不会在肺部留下“后遗症”?
对于新冠后遗症的担心,一直是大家比较关系的,甚至有的患者会担心以后会不会发展为“肺癌”。
谢教授介绍,不管是对于肺癌、肺结节,还是慢性肺炎、支扩的担心,都不需要过度焦虑,没有这样的直接关系,对于一些临床上肺比较严重的患者确实在恢复之后会有些许纤维灶存在,但这也基本不需要担心,也不需要治疗。肺部感染遗留的纤维灶并不等于肺纤维化,不要一听“纤维”两字就惧怕,就联想到肺纤维化。
阳康之后真正需要大家注重是好好“休养生息”,不要刚刚症状好转就猛烈运动、熬夜,结果“复阳”,爆发心肌炎等等,这段时间让人唏嘘的例子也不在少数,一定要熟悉到我们的身体是需要时间恢复的。不单单新冠,很多都可以继续在身体里很久,比如单纯疱疹,平时在神经节里躲起来,等免疫力低的时候就再次发作跑出来,显现口周粘膜部位的水泡丘疱疹,这段时间门诊就见到一些新冠阳康后出现口唇疱疹感染的患者,表现为嘴角上火起的水泡。
对抗说到底是自身的免疫力,平衡膳食,适当运动,法则作息,缓解压力,心绪愉快,多接触大自然,让身体处于健康平衡的状态下才能发扬自身免疫力最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