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趣吧

马谡丢街亭,让诸葛亮占据凉州,困魏军于关中的战术意图化为泡影

电视时间:2天前阅读:1

诸葛亮为何不出子午谷?

为何街亭之失意义这么大?,

假若马谡不败,蜀汉有没有逆天改命的机会?

当你注视深潭时,深潭也在注视着你。历史的有趣不在于如小说一般的剧情故事,不在于如史诗一般的战争英雄。许许多多的细节答案或许就躲在那些只言片语中,也可能隐匿山川地图的角落里,你聆听前人的无声的话语时,也能被前人带进那个时代,从而看到即使英雄仗剑,也无可奈何的感慨。

今天,我们就用一套国运三连的的问答来一一解析诸葛亮被陇右困住的热血。

目的是凉州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是诸葛亮一生的理想,这里的旧都指的是长安和洛阳,长安近在关中,洛阳远在关东,对于蜀汉政权来说,要兴复汉室,那么作为形胜之区,四塞之国的关中平原就不得不取,而长安就是这里面的中心。

从汉中北上,在当时不只有一条路可以选。

展开全文

其中故道从汉县(今陕西凤县)出发,指向东北的陈仓(今陕西宝鸡),因为道路终于陈仓、散关,故道也被称为陈仓道、散关道。原本从蜀地北上关中,故道是最为适宜的,因为故道本是沿着嘉陵江东源故道河而建,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据王国维考证,西周时开通的周道即为故道。先秦时期,嘉陵江上游水系其实为古汉水上游水系,其中在武都更是有被称为天地大泽的大湖存在。河网的存在方便了秦地与蜀地之间的交流,扶助了秦国在其西南经营了足以鲸吞六国的粮仓。

惋惜西汉初年以武都大地震等为代表的自然变迁造成了古代水系的转变,故道也因此成了《史记·河渠书》所形容的样子:千里之路多阪,回远。因此汉武帝拜汤子印为汉中太守,发数万人作褒斜道五百余里。这条故道也因为褒斜道的扩修日渐荒废,等到了曹操败于汉中后,更是被北军阻塞烧毁,当时的通行难度较大。

而汉武帝兴师动众造的故道替代品——褒斜道有秦岭北侧的斜水谷地和南侧的褒水谷地组成,斜水通渭,褒水通沔,全长四百七十余里,多谷地,少坡坂,中途需要翻越太白岭,也恰恰在这一段斜谷水从军事重镇散关流进,和平时期或许并不重要,但在战时对于关中的守军来说,这可是一条可以用来伏击褒斜道方向北上敌军的快车道。

傥骆道的开通时间较晚,又名骆谷道,是两汉时期新开的路,这条路虽然全长仅有四百二十里,在翻越秦岭的诸路中里程最短,但其北起周至的骆水谷地南到洋县的傥水谷地的道路不仅需要翻越沈岭、衙岭、分水岭三座大山,而且道路曲折,号称八十里即有八十四盘,不是藤原拓海附体,就算老司机也能绕个七晕八素。更可怕的是这条路还有一个先天不足,那就是缺“水”,骆水傥水之间绝水区长的足够让贪图这条路短的人舍弃自己的抉择。

渭川通道是一条东西走向的通道,这一条路并不是用来从汉中翻越秦岭的,那我们为什么要说他呢,这是因为虽然它不能扶助蜀汉的船队从汉中北上,却能扶助拿下了陇右的政权将急需的辎重粮草从通过水路运往河道的东口——陈仓,河谷两岸皆山,外形如箕,故有箕谷之名。

而魏延意见取道的子午谷,南北全长六百六十里,因为古称北方为子,南方为午而得名,子午谷北口就是汉代长安城西南的子午镇,快马仅仅半个时辰就可赶到长安城下。子午道在历史上存在感并不强,楚汉战争时,刘邦经此谷进进汉地后,随即烧毁了栈道以安项羽,直到王莽时才再度开通,不过好景不长,因为褒斜道的重修,汉顺帝再次下令罢子午道而通褒斜道,到了诸葛亮北伐时,这条路已经成了不为人用的荒废道路。全线不仅人烟少见,甚至连官府也没有将自己的管辖领域延伸到这里。

而最后的一条路则是诸葛亮最喜欢的祁山道,又被称为关山道,西口在街亭,东口在今甜肃礼县位置,自东向西,沿着嘉陵江西源西汉水经过甜肃的盆地就可以到达陇山四周。

从当时的情状来看,子午谷道路久遭废弃,窄而长,一旦发生变故,前后不能兼顾,后来曹真从这里出兵伐蜀也是食尽了苦头,大军绵延数里,在狭隘的古道和连日的大雨中连闷头苍蝇都做不了,看着汉中层层叠叠的堡垒无奈退往。就算诸葛亮是武庙中有头有脸的名将,按照其一生审慎的作风就绝不可能冒险走子午谷,将蜀汉积攒多年的老本一朝ALL IN.

至于故道和褒斜道则是当时由益州到关中的最常用道路,但是故道被人为损坏后修复不仅需要时日,还面临着军情泄露的风险,且故道出口就面临着易守难攻的散关,过了散关还会发现后面的军事重镇陈仓城竟然并非在故道道口,而是在渭水北岸的台塬高地和平原的交界处,这意味着南方军队打陈仓还得渡过渭水,导致战线被拉长,即使蜀汉军队占据了陈仓也要面临分兵保护从故道口到渭水再到陈仓的军事补给线的压力,这无疑加大了陈仓成为孤城的可能性。既然故道不能用那么就属褒斜道最为便利了,但是其便于伏兵进退的地理情状利守不利攻,在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也算得上和曹魏大军团作战初次尝鲜,褒斜道可用而且必须用,但只能偏师佯攻,用于挈延在长安的魏军主力。后来的事实也证实了曹真在赵云兵出褒斜谷的情状下根本不敢离开长安,这种状况因为魏明帝曹叡亲征,坐镇长安而更加严重,究竟皇帝亲征虽然提振士气,但收益与风险是成正比的一旦长安有失,那三军气尽,潼关以东将不复魏国所有。

而在剩下来的路里面傥骆道不能用船,首先被清除,渭川道并不是翻越秦岭的路自然也不在候选,唯有祁山道远在西隅,道路易于通行,还能和褒斜道的疑兵相唤应,形成以偏师牵制敌人主力,以主力捶打敌人偏师的有利战局。

诸葛亮最常用的祁山道

街亭是陇右的大门

弄明白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为何不走子午谷以后,紧接着的就是第二个问题,街亭为什么那么重要。

我们先说点题外话,今年的高考刚刚结束,谁还记得那些北京东路的日子里老师们对于考试说的最多的是什么?我记得12年前,各科老师临考前都会告诉你,前面绷紧的弦适度放松,最后重要的不是多一两个知识点,而是多一点平和的心态,拿到试卷不要急着下笔,要先仔细审题找到要害词确定构思。当然这话对一个背了一年单词没背完F的心大男孩来说几乎可以翻译成别挣扎了,但即使如此我还是深深的记住了,初恋很多时候之所以美好,并不是因为初恋对象而是因为那个年纪的事总是让人难以忘怀。今天为了解答街亭的重要性,我们同样要认真审题了解一下背景资料。

蜀汉方面,诸葛亮首先差遣郑芝修复了吴蜀猇亭之战后一直僵化的关系,此行除了重新拾起了联吴抗曹的国策,更重要的是说服孙权舍弃了对蜀汉内部叛乱的南中四郡的支持。

也正是因为孙吴的保证,加之三年来诸葛亮在蜀地修法制、发教言、集思广益,休养生息使得国用日足。在攒足了平推南中的资本后,蜀汉建兴三年(225年)三月,诸葛亮亲自率军渡过泸水,深进不毛之地,七擒七纵,一举而定南事。为了长治久安,诸葛亮摘纳了马谡攻心为上的意见,在南中既不设官,也不留兵,摘用了接近于民族自治的方法,终蜀汉之治,南中不仅不复再叛,拿出大量物资作为军需,其中豪杰也多参与蜀汉军政,蜀军编制中有一军号称飞军即是南中民众组成,擅长登山涉险,简直就是当时战场上的山地特种部队。

三国时期益州南部的南中地区

就在诸葛亮在蜀汉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治的时候,那边曹魏和孙吴正打的不可开交。吴蜀既然建交了,那么前男友曹魏自然就被孙权放弃了,曹丕正愁没有打架的理由,面对这种劈腿行为很是兴奋,在魏黄初五年(225年)就带着一大帮兄弟乘船南下,却不想短短两年内两次尝试都没有形成正式输出,第一年长江水涨,北人不善水,看到自己船队乱打转,对面徐盛舰队军容威震,曹丕无奈感慨:“虽有武骑千群,无所用之。”

水涨了不行,水太浅了也不行,第二年,曹丕再次带着魏国的肌肉男们坐船下江南,秋冬换季时的长江天冷水冰,大船行动多有不便,无奈撤退时这位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再次感慨:“固天所以限南北。”

我们可以发现,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的国际背景是蜀汉忙着躲在南方开二矿,求发育,西线可以说并无战事。吴魏之间却因为外交破裂,魏主两次御驾亲征,隔江对骂,东线的局势显然要紧张许多,加之北方鲜卑扰乱幽州并州边陲,所以曹丕在这时对蜀汉更多的摘取了招抚的手段。

逐渐崛起的鲜卑

面对着对方西轻东重的军事布局,诸葛亮其实也难以开怀大笑。因为关中这个曾经沃野千里的四塞之国经过了多次打击早已成了人烟稀少的鬼域边城,东汉董卓之乱不仅开启了三国时代更将战乱带回了关中,董卓之后李催郭汜相继作乱,不仅皇帝向东逃跑,更有十余万户百姓经商洛之地逃往襄樊。虽然后来曹操派了钟繇治理关中稍有喘息,但是没消停多久,先是马超起兵,后有征讨张鲁,所牵扯到的地方都是关中这个曾经的膏腴之地。后来刘备与曹操的汉中之战有部分原因就是因为魏军觉得陆续相持性价比不高而告结束,在这种情状下往打关中意味着食饭是不能漠视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有三个选项,第一越过潼关直接向曹魏核心的河南地征粮,对于蜀汉来说也是最不可能的,潼关难道是纸糊的不成,有这可能还不如直接光复两京。第二是就地屯田,缺啥种啥,但轻易变成相持就看谁耗得起。最后一个抉择是取道陇右,取食于凉州。

而诸葛亮主力走祁山道很明显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为了往食饭压力最小的凉州。

既然走了离长安最远的一条路,那其实诸葛亮的短期战术目的已经跃然纸上了。凉州是诸葛亮此时最想摘取的战果。我们知道历代以南伐北,最为困难的就是南军少马,物资输送很大程度取决于水路的便利程度,后来的刘裕一代霸主,但是北伐行军线路还是有河用河,没河挖河,黄河以北没水的地方终其一生也没有踏足过。对于蜀汉来说,其最便利的北上水道就是嘉陵江水系,通过对其上游故道水、西汉水、永宁河的治理可以实现从益州西达祁山、北至上邽,东到故道运输路线,而这片区域距离渭水不过百里的陆路,假若蜀汉军队能掌握陇右这片区域,那么除了其运输效率能提供十几倍之外,还能在战事顺利时将水路运输通过渭水与黄河相连,一眼看之关东之地尽在眼下。

更何况东汉末年的诸侯争霸对凉州的影响较小,陇右旧有汉阳、陇西、武都三郡,就是因为地方富庶,曹魏时不仅将汉阳拆分为天水、南安两郡,还新增了阴平、广魏两郡。依据当地史料记载:“武侯出祁山,祁山万户出租五百石。”从中可以看出祁山一带的人口和财富。

关于陇右的战术价值姜维的老对手邓艾曾有论述:“狄道、陇西、南安、祁山四地,各当有守。盖各地皆山谷纠纷,山原回绕,人民尚武,若在此屯田养兵,东上秦陇,则雍岐之肩背疏,南下阶成,则梁益智咽喉坏,西指兰会,而河西之要领举。”就是说这里是决定西北战区成败的战术高地,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大抵如此。

三国时的陇右和关中

战术价值,运输枢纽,地方充裕,加上曹魏在区域内只是在祁山布置了防备力量等一系列因素决定了诸葛亮的进攻从凉州打响。而后来的战况发展也完全如其所料,即使本来约定里应外合的新城太守孟达被早早掐死,诸葛亮的攻势还是大大出乎了曹魏政权的预料,长期重东轻西的魏国防备不足,陇右震动,天水、南安、稳定三郡叛魏投蜀。

如梦初醒的曹真连忙调兵遣将,但是赵云从褒斜道而来的消息又让他不敢亲自率主力杀往陇西。万般无奈之下,张郃带着步骑五万匆匆上了路。这样一来在西线的魏军偏师终于对诸葛亮的主力没有了数量上的优势,蜀汉的疑兵之计显然起到了作用。

前面我们说了这么多陇西的重要性,其实就是为了强调街亭举足轻重的地位。陇西在西北战局中有高屋建瓴的地位,但是诸葛亮假如想要消化这块到手的肥肉,关门是必须要做的事。而街亭就是凉州重要的大门,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从陇城到街亭的道路是关中方向来的魏军进进陇西的必经之路,在其南方虽然有渭川河道,但是上游水浅,地形复杂,逆流而上的船队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轻易遭到两岸的伏击,直到民国时期,穿越渭川河道的陇海线建成,这条古道的自东向西的运输价值才得到最大体现。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形势图

换言之只要马谡守住了街亭,那么诸葛亮就有足够的时间在新征服的区域建立秩序。那么守住街亭难不难?答案是有难度,但还是可以完成。理由在于马谡行军路线几乎比张郃少了一半,他拥有足够的时间再街亭建立工事以逸待劳,而其军队虽然肯定少于张郃,但是从其麾下王平在内有四人有将军头衔,可见这个丞相府参军指挥的军队也有一到两万。这其中我们不得不提一下王平,王平在蜀汉曾长期担任牙门将军,何谓牙门将军,其实就是专门搞防备工事的统兵将领,蜀汉前期的将领中,赵云保镖当久了,单挑还行,大兵团作战就力有不及,而剩下的人中,李严在运粮,陈到在永安防备孙吴,吴懿地位尊崇、魏延攻守兼备但都只有诸葛亮自己镇得住。为了给马谡的队伍上个保险,革命队伍里最擅长防备的王平派给了他作为副手。

看王平战绩我们就可以知道其人就是能守,可以说是蜀汉的满宠了。街亭大败后,马谡所部尽数溃散,唯王平所率千余人能拒张郃,全身而退。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张郃又来撩拨王平,平仍然坚守不动。甚至后来曹爽恼羞成怒,步骑数十万攻汉中,王平领汉中兵不足三万,力排众议,坚守汉中,没丢汉家一分土地。

按说这样的人派给了马谡,只要不出什么岔子守得一时无虞应该没啥问题。可偏偏马谡这个诸葛亮一路带大培植,期看分化益州本土势力的代表人物虽然有了精兵强将,但显然不称心于守住街亭的战功,竟然模拟起韩信背水一战的故事想以攻代守如冠军故事一战成名。他不在谷地扎营倒是冲上了山头鸟瞰世界,王平那是怎么劝都劝不回来。

马谡要是有霍往病韩信的能力还好,偏偏他没有,舍水上山的他在被张郃断了水源后,甚至不能借助居高临下的地里组织起有效的冲锋,史书上说他:“谡不能用,大败于街亭,众尽星散”显然这是一场无组织无纪律的溃败,作为主帅难辞其咎。

直到街亭之败前,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完美实现了既定的战术目的,疑兵出褒斜道挈住了曹叡、曹真的主力部队,即使赵云兵败,但只要不是溃败,其疑兵的作用仍在。而陇西三郡的看风而降初步实现了占据凉州的战术目的,街亭要面对的张郃只是魏军偏师,虽然其对马谡部有数量优势,但攻守相异,局势还是在蜀汉一边。只要马谡遵照军令,严守街亭,那么后面的列柳城也不会丢,中间没有攻克的祁山、上邽也会因此成了魏国深陷蜀汉军队包围的孤军,加上攻克的西城,诸葛亮期看的兵粮水路集散地就会完全被蜀汉掌握,进而无视国力差距,封曹魏大军于关中,假以时日,凉州可定。

惋惜街亭出乎诸葛亮意料的丢了,而且是以速败溃败的形式丢掉,要害的陇右大门没能关上,大胜后的张郃可以倾全军之力对付高翔的列柳城,失败是可以预见的了。加上祁山上邽没有攻克,赵云佯攻失败,可以说蜀汉的局势大优瞬间变成了后路可能被断的大劣。一向稳重的诸葛亮没有再犹豫,迅速带着陇西千余户退回了汉中,可以说诸葛亮的历次北伐中,以第一次蜀汉预备最为充足,魏军最为松懈,初期战果最为丰厚,目的实现最为可能,然而武侯踌躇满志的一次尝试因为马谡之败,自己的用人不明而失败无疑是极为惋惜的。

无厘头猜想之吞并雍凉,宣抚外族的蜀汉政权

那么第三问紧接着而上,假若马谡不败,蜀汉有逆天改命的机会吗?

答案是不一定,但至少有看占据潼关以西的地域。

假若马谡不败,那么祁山,上邽的魏军必然在诸葛亮大军的能力和数量上的碾压下被击败,陇山以西再没有阻止他的有生力量,从三郡反水的情状来看,由于汉末凉州很晚才纳进曹魏体系,因而其在该区域的统治基础最为薄弱,羌胡与汉人并住的情状也更适合蜀汉,看诸葛亮在南中的操作就知道蜀汉政权有多善于和少数民族打交道。

而对于曹魏来说,因为陇西在西北的地利优势,其战守将会相当被动,东面是群山之间的上邽、街亭、列柳诸要塞,向南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汉中堡垒群,都是不轻易啃的硬骨头,纵使曹叡,曹真,张郃,司马懿,王双,郭淮能力都不错,可能也只能落得个两军相持互相屯田拼消耗的局面。且不说当时的陇西本就比关中更充裕,单单是把握了陇西水运集散地这一有利条件就足够让蜀汉并不怕长期的消耗。而反过来看曹魏,他们北有鲜卑轲比能的骚扰,公孙氏在辽东朝鲜还保护着家族统治,一旦陆逊心血来潮再送其一场石亭之败,那么坐镇长安的曹叡是否还能呆的住。只要曹叡一走,司马懿和曹真之间的那些烂事还能压得住吗,要知道没有权的大军师可不一定能挡住局面大优的诸葛亮。潼关以西可能就会被诸葛亮慢慢吞并。

而这个时候蜀汉就要面对潼关天险,这个关卡不论是自东向西还是自西向东都是易守难攻的战术据点,蒙金战争能挈那么就也正是因为蒙古人不能突破潼关天险,放到千年前攻城器械更短缺的时代,可能即使诸葛亮也不轻易拿下这个堡垒。

但是不能从潼关进进关东,自然还有其他方法,其实看察三国地图我们可以发现,三国领域加起来大体和两汉类似,但是唯独陕北河套地区竟然非中国所有,那是因为两汉以来匈奴南迁,这片区域汉人反倒成了少数,加上关中疲敝,官方的政令也就难以通行了,相同的情状还发生在幽州、并州,这其中又以并州为重,它虽然仍然受到朝廷节制,但是少数民族聚居的情状也很严重,西晋末年五胡十六国的动荡就是开始于定居并州北部的匈奴部落。

由于凉州已被蜀汉占据,那么河西走廊,西域长史府这种兵力薄弱的区域必然很快会被诸葛亮拿下,把握了丝路的收益后,加上诸葛亮天赋自带的多民族共和技能,西和羌族诸戎,北联匈奴鲜卑就有了更大的资本和更便利的通道。借助匈奴和鲜卑的力量,,由陕北进晋北,经略并州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这里可能就是蜀汉政权在限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天花板,因为河南山东河北淮泗地区都是曹魏经营的核心地带,其统治基础牢固,不可能出现陇西看风而降的情状。而在经济中心尚未南移的三国时代,关东地区在人口、经济、军事上相对于不论西北、西南还是江东都有不止一个数量级的优势。

试想一下南北朝时期的北周集蜀地陇右关中陕北之国力,坐拥武帝宇文邕这样的雄主和关陇强悍的军事贵族集团,甚至都不用考虑潼关天险的阻碍,想攻灭占据山东诸地的北齐也要等其六代君主五代花样秀下限才能成功,对于没有襄阳潼关等战术要地,东西经济差距更大的蜀汉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蜀汉再尽自己所能,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后还能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要等如诸葛亮隆中对中所提到的“天下有变”了。

当然上面的言论纯粹是胡乱开脑洞的后果,历史人物并不能如后人一般开启上帝视角,即使我们回避了某些错误决定,比如诸葛亮用王平守住了街亭,那么后来所有的故事线都会发生改变,司马懿还能不能崛起,没有了司马氏的擅权,淮南三叛还会不会发生,公孙渊还会不会起兵,每一次决定都将是全新的冒险,想想自己作为至今还在为房子工作发愁的普通人,说赌上国运做决定其实也就跟胡闹的效果类似了。

更多内容请点击关注

上一篇:男友白敬亭究竟有多少副面孔?

下一篇:名将李菊现状!高颜值奥运冠军,如今任高校副院长,身材发福

派趣吧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