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岳谈丨萝卜饽饽能剥皮,手造出圈得加点儿时代审美
看岳谈丨萝卜饽饽能剥皮,手造出圈得加点儿时代审美
□ 李振
粘着“泥”的青萝卜剥开皮露出粉绿的萝卜芯,火龙果剥皮后能看到带黑色小籽的雪白“果肉”;剥开橘子皮,里面是抱成一团的鲜艳橘子瓣……这几天,山东花饽饽再次登上微博热搜,凭借着栩栩如生的果蔬造型和剥皮见肉的巧妙设计,赢得网友点赞。有网友赞颂留言:“原来馒头界已经这么‘卷’了!”
花饽饽是山东手造的优异代表作之一。作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的花饽饽以往是胶东地区年节婚庆期间的必备品,主要以牡丹、龙凤、寿桃、鲤鱼、鸳鸯等寓意喜庆吉祥的造型为主,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花饽饽这样的传统手艺频频登上热搜,印证了山东手造中的历史意蕴和文化内涵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山东是文化大省,也是手造大省,各类手工艺资源十分丰盛。全省普查各类非遗线索120多万条,现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8个。截至今年3月,山东省非遗项目进进国家级名录的有186项,省级名录1073项,市级名录4121项,县级名录12758项。
展开全文
传统手工技艺浩如烟海,但并非每一项都能引来关注与喜爱,有很多仍然躲在少人关注的角落,蒙着历史的尘埃。
怎样才能从众多传统手艺中脱颖而出?
是手艺吗?蛋壳黑陶最薄处可达0.1毫米;绿豆大小、重2.6克的茶具微雕6件套上刻上了300字诗文和李白醉酒图……经过千百年的时代淘漉和无数手艺人的传承创新,留存至今的手造技艺,几乎样样机巧精致。显然,单凭手艺过硬,是不能完全赢得现代人青睐的。手造跳出传统技艺自我欣赏的圈子,其要害,更多在于其是否具有时代感,创作人是否能正确理解和推断当下的审美旨趣,熟悉了解时髦文化,精准把握市场需求。总而言之,手造出圈既要博古,更要通今。
看这些年乘上老物件翻红东风的手造,无疑不是在传统手艺的基础上添加浓浓的时代元素:
——千锤万打的章丘铁锅,主打“纯手工无化学涂层”和“炒菜不粘锅”,直击当代人的消费痛点,市场上一度“一锅难求”;
——以老鹰、蜈蚣、燕子等传统造型为主的潍坊风筝,变成了张牙舞爪的章鱼、活灵巧现的卡通人物以及火箭、空间站等时下热点,“魔幻”风尚长在了当下年轻人的审美点上,被戏称“没有什么上不了天”;
——聊城的“阿木爷爷”王德文不用一根钉子、一滴胶水、一颗螺丝,全靠木头之间巧妙的榫卯结构制造各式木制品,被誉为“当代鲁班”。卡塔尔世界杯期间,他还用32块木片拼合成了一只木质足球。
以往,手造经常被打上“土味”的标签,其悠长的历史被视为“过时”,蕴含的传统文化意味着“乡土气”。但事实证实,当高明精湛的传统手艺与当下的时代审美相结合,总能精准地切中现代人喜好,衍生出宽广的发展空间。
审阅当下的手造技艺,其实还存在很大的时代化改良空间。比如一些纺织技艺,在色彩搭配、图案设计、素材抉择上可以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贴合当下审美;一些食品类手造,可以更少油、少盐、少糖,更加健康,符合现代人的营养膳食需求;像剥皮萝卜花饽饽等已经受到网友广泛喜爱的手造,可以尽快进行产业化妥善,打通产销渠道,让一个个点赞的大拇指变成群众致富的密码,真正激发手造的生命活力。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