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策导一个月后,朱一旦掉了十万粉丝
一个月前,导演小策离开朱一旦。
一个月后,尘嚣遣散,这些问题也似乎都有了答案,但在这一热点事件背后,食瓜之余,我们又能从这一散场的舆论场中得到什么呢?
受众——打工人的带进感
这个可能天天都会在职场中发生的故事,由于千万网红IP的话题性而引发热议。
而细思背后的深层问题,则是与当下“打工人梗”一脉相承的——资本家与员工的矛盾关系。
在网友讨论的舆论场中,网友对于导演小策的回应视频基本上都在鼓励支持他;而代表朱一旦团队的王布斯在回应“钟会之乱”的视频中,却直接因为弹幕,最后骂到删除下架。由此对比可见,受众内心深层对资本家是深深不满的。
事实上,【朱一旦的枯燥生活】这一巨量IP的受众群体,绝大多数正是学生和职员群体,他们热衷于“把员工送往非洲”的戏谑和讽刺,因为已经疲于对付生活,应对上司,他们寄期看于对这些所谓的“黑心资本家”嬉笑怒骂,能在调侃中忘却压力。
后来,真正的员工离职了,那在视频中假定的资本家帽子,也就自然而然落在了朱一旦的头上。
展开全文
因此,在员工和老板天然对立的矛盾冲突下,受众的怒火也就需要朱一旦来承担,即使小策和朱一旦是和平分手,即使双方都出面表达和朱一旦没有什么矛盾。
在这样的舆论场中,每个受众都有很强的带进感,但其实让受众不满的并非是朱一旦,而是在普通生活中碰到的,需要打交道的,需要接受命令的,之前朱一旦账号所讽刺的“老板群体”,朱一旦扮演的就是这样一个受受众进攻的靶心角色。
同样,他们也感到恐惧,担心自己在未来的某一天,会像小策一样碰到类似的情状,而自己可没有导演小策的才华以及曝光量,自己可能遭受更不公平的对待。
在带进感极强的场域下,这也就构建了朱一旦“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戏剧化困境,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是一件坏事,它隐含着受众对于其IP的价值内核已内化于心,而内核的挖掘性仍然存在且富有活力。
导演小策——背后艰辛有谁知
半年后,谁都没想到他说的这些话,会成为离开的预示。
几个月后,穿着POLO衫,戴着劳力士的枯燥富豪朱一旦迅速成为互联网上的一个时髦符号。
“他凌晨4点起来给孩子喂奶,喂完奶开始写剧本,8点出发往上班。”
随着《朱一旦》更新频率越来越高,“小策面色开始发灰、长痘,明明是酷暑的天,他却称身子发冷——‘这就是生活’。”
只是,在小策眼里,这些付出都没有得不到既得的回报。
内场,网络红人座位后设置着白色围栏,未受邀者的小策只能站在后面。小策直到今天仍然记得当时的感受,“这个世界喜欢皮囊,不喜欢灵魂”。
自那之后,他在多个自媒体平台上建立了“导演张小策”的账号,并表达,“假如你不往经营自己的话,就会非常被动。”
再后来,小策在犹豫中来到朱亘的公司面试,交了一条样片,朱一旦说这很烂,小策回应“我其实想考验你,看你懂不懂。”
随后小策又交了一条高质量的片子,朱亘拍案喊绝。
后来,有了一切。
小策离职后,有博主这样说道:“假如朱一旦账号这边数据下滑,失往活力,那么在事实上,就宣告了上一代MCN机构的死亡”。
如今,以B站为例,导演小策个人账号较先前涨了一倍之多;
吴晓波就曾认为:一个好的MCN团队能够为内容存在者提供流量与运营方面的扶助,可以提供一个完美可靠的躯壳提供良好的创作空间,做好自己的内容。
和平分手,并无纠纷。这样的结局,似乎是圆满的。
一个月后,如今的两人已各安闲自己的账号各放异彩,争议的风潮退往后,似乎也已风平浪静。
那就,让子弹多飞一会吧。
直到潮水散往,让我们一同看看谁在裸泳,谁才是真正的“枯燥”。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