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张豂子:我所知道的梅兰芳先生(12)
十三、旧社会里的堂会戏
旧社会里的显宦富豪,一有喜庆的事,邀约名伶和戏班到家里搭台演唱堂会戏,这原是封建时代官僚们自己享乐的行为。在清朝道咸年间,北京的皮黄已常接应堂会的邀约。老辈传说,程大老板(长庚)主持三庆班时,后台没有闲杂人等,偶然看见一个生人,(不是本班的演员)大老板就问他:您是来接洽堂会戏的吗?那人假如并非为邀约堂会而来,只想看看后台情形的,听此话只好走了出往。可见那时皮黄班已常演堂会戏了。到了同光以后,此风更胜。满清外务部大臣那桐,在他的金鱼胡同住宅里建筑一座小型剧场,专供演唱堂会戏之用,(黄远先生写的《小喊天物语》说那桐曾给喊天请安行礼。)这就是北京城里有名的那家花园。
一九一二年辛亥革命以后,因皮黄势力扩展,堂会戏更盛极一时。那时,虽然已推倒了满清皇朝,而满清残余的风气仍然所在多有。特殊是堂会戏更来得发展。辛亥革命向封建势力妥协了,所以从民国成立时起,直到一九四一年这三十年间,京津两地的阔佬们,常有在本宅或借地演唱堂会戏的豪举,而尤以民元到民十这一个时期为最盛。这一时期北京城里时常听说某处有大堂会,一般戏迷也是到处往钻堂会戏的空子。
金鱼胡同那家花园
展开全文
那时北京的堂会戏可能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官方的,如总统府招待外宾及各机关长官,或外交部招待外宾之类。二是团体性质的,如团拜或欢迎某人等事。三是私人的,如为祝寿或其他喜事而办的。而以第三类为最多。因为那时正是毛主席所说,买办豪绅阶级支持着国内各派新旧军阀的时代,这些私人所办的大堂会戏正是买办豪绅的自得之作。一九一七年四月,北京的军政商各界借那家花园演唱堂会戏,欢迎初到北京的西南军阀陆荣廷。谭鑫培老先生当然是大家认为必不可少的一个好角,但是他因病婉谢了。而陆荣廷却因此大怒,派了军人把他老人家押到那家花园,老谭无可奈何,带着病牵强唱了一出《洪洋洞》。回往生气万分,不到一月逝世。这一件事,可以看出那时一般军阀的气焰如何强横,名伶之横遭压迫。
现在新民主主义时代,军阀早已消亡,京戏伶人大大翻身,这种封建残余的私人堂会戏也早已没有了。读者也许又有人要问:既然是这样,那么你说这些话做什么呢?而且同梅先生又有什么关系呢?我说私人堂会戏虽然是封建时代残余的风尚,但是在旧民主主义时代,私人堂会戏也很有推动京戏发展的作用。因为大堂会戏都是网罗群英,颇有竞赛意味,而且名伶名票经常同台演唱、交流体会,也未尝没有看摩之意。这在经济发展的历史上也不能说不是一桩突出的事件,而且可以反映那时的社会情形,所以顺便把它一说。至于堂会戏同梅先生的关系,那就是自从一九一七年谭老板往世前后,梅先生不但始终是堂会戏的中心人物,而且在民国初年,总统府历年招待各国公使的堂会戏里,梅先生的艺术开始被欧美和日本各国所熟悉。众口一词赞誉,都期看他能出洋表演。这种宣扬种下后来几次出国的萌芽,这与京戏向外扩展的动向颇有不小的作用。所以堂会戏,在梅先生一生事业的发展上也是很有关系的。
梅兰芳《嫦娥奔月》
堂会戏网罗群英的盛况,以民国初年为最,现在只略举二三事例。如一九一五年四月,某宅借那家花园演祝寿堂会戏,除梅先生的《嫦娥奔月》,尚有王凤卿先生的《长亭昭关》、龚云甫先生的《吊金龟》、刘鸿升先生的《斩黄袍》、杨小楼先生的《骆马湖》、谭鑫培老先生的《空城计》。又一九一八年四月,京城又有一处祝寿堂会戏,梅先生开演他的新编的《麻姑献寿》,又和杨小楼、余叔岩、王凤卿、俞振庭、王长林、尚小云、程砚秋、钱金福、高庆奎、李连仲、范宝亭、张文斌等许多好角儿合演《八蜡庙》。此处还有田桂凤先生的《拾玉镯》,贾璧云先生的《打花鼓》,刘鸿升先生、裘桂仙两先生的《上天台》,王凤卿、陈德霖、姜妙香、程继仙、李顺亭诸先生的《满床笏》,昆弋班侯益隆先生的《惠明下书》,王琴侬、时慧宝、裘桂仙三先生的《二进宫》,杨小楼,王瑶卿、钱金福诸先生的《长坂坡》,王蕙芳、程继仙、张文斌诸先生的《立刻缘》,程砚秋先生和高庆奎先生的《武家坡》,荀慧生的《虹霓关》等等。以上两处堂会都是把那时北京城里的名角儿一网打尽,这岂是一般戏馆所能看见的?这一类大堂会戏可能一直发展到抗战前,上海浦东杜氏祠堂落成的大堂会为止。
堂会戏
此外还有许多特殊的戏,是一般戏馆里所看不到的。如陈德霖先生的《劝善金科》(又名《看音戏目连》)。在民国初年,他老人家已有二十多年没有唱了,到了一九一九年,北京电灯公司经理冯公度为他的太夫人祝寿,特凡陈老先生演唱此戏,而且特为他这出戏定做了许多砌末,这又岂是外间戏馆所能办到的。梅先生反串《镇壇州》,和杨小楼先生公演,杨饰岳飞,梅饰杨再兴,也是于一九二一年在堂会戏里演出。又梅先生演《黄鹤楼》带演“水战三江口”,反串周瑜和杨小楼先生扮的张飞大打三场,和钱金福先生扮的魏延大打两场,也是于一九三二年堂会戏里演出。这些特殊的好戏都是外间难得看到的。
堂会戏又经常是好角与名票同台演唱的局面。如一九一五年姚宅堂会,除了梅先生演《千金一笑》,汪笑侬先生演《桃花扇》等戏外,几乎全是票友。而最有名的是恽兰荪老先生的昆曲《弹词》(恽老先生以此曲赏名,有“恽弹词之称),这种情形当时唐会戏中时常看到。还有名角与名票合演一出戏的,以梅先生来说,一九二五年五月,在秦宅堂会戏中,曾和袁冷云先生合演昆曲《琴挑》,又梅先生曾和溥西园先生(红豆馆主)合演过三次《奇双会》,一次在北京的堂会戏里,两次在上海。上海的两次,一次是在星光戏院昆曲大汇串中,一次在陈夔龙先生的堂会戏,都是一九二五年以前的事。
欢迎分享本文至朋友圈
文字、音频、视频编辑:点点
终审:点点
投稿:jmbsx@163.com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