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燃油迟暮轿跑老,最是红尘两不堪
文|嗷嗷胡
20年前,一辆名喊Vision CLS的概念车惊艳法兰克福,奔驰让全世界顿然开悟:原来,coupé也可以有四扇车门;原来,四门车还有如此优雅华贵的打开方式。
20年后,随着奔驰考虑缩减产品线的传闻四起,CLS这个名字赫然位列“可能停产的小众车型”之间,我们才突然意识到,四门轿跑这个曾经的绝对花旦,已然过气很久了。
新能源转型叠加经济前景,传统车企们都在缩减燃油产品线。早有传闻奔驰要对自家浩大的车型序列动刀,比如进门系列缩编基本板上钉钉。最近又有外媒消息,双门轿跑/敞篷、旅行车乃至CLS和AMG GT四门版,也可能后继无车。
看到CLS这个曾让大批车迷梦寐以求的响当当的名字,意外之余也不禁反应过来:时间过得真快。短短几年光景,四门轿跑车这个品类,确实已经不再是公众视野的焦点了。
这种淡出并不绝对表现于销量,因为四门coupé虽然很大程度上其意义便在于扩展了coupé的适用人群,但回根结底仍是一种相对于主流
(轿车、SUV)更偏小众的车身类型。于是,它们的使命也就有更大成分,是丰盛与升华品牌调性。
而四门coupé的这个使命,到今天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
除了CLS,另一款国人非常熟悉的四门coupé是大众CC——曾经被誉为毋庸置疑的“最美大众”。在更贴近现实的售价上,大众提供了同样美轮美奂的轿跑式线条与无框车门。2010年代末期之前,CC一直以最亲民的四门轿跑身份备受宠爱。
但来到2010年代末,其实很难找出一个确切的时间点,这些曾经的汽车论坛明星车型,不知不觉中便失往了曾经的超高人气。它们依然受到一些车迷死忠的青睐,但魅力远不及早年那般人尽皆知。
CC最后一次受到广泛关注,还是在2017年海外更名Arteon前后;CLS则是2018年换代用上“三角眼”设计语言,在品牌内的形象慢慢恍如常规车系之一;宝马自打6系变8系之后,就再不能引起什么大的波澜
(不过此例有定位改变的个体因素)。
作为相对小众的调性向车型,更能阐明问题的是售价和溢价空间。CLS和A7在2010年代一度是“小百万级”的存在,售价远高于其四门三厢表亲E级和A6。而今天,这两款延续至今的四门轿跑,参考价已均低于60万元
(宝马6系/8系情状特殊不表)。
功成身退
四门coupé的热度和影响力远不及往日,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四门coupé自己的成功。
2003年奔驰发布Vision CLS概念车
(量产车预演)之前,三厢轿车是必定要照顾后排头部空间的。尽管当年的汽车乘坐空间跟今天没法比,但主看上都会为后排头顶尽可能留出充裕。即避免C柱/后风挡倾角过大,形成典型的三厢特征。
CLS的出现,第一次在整车尺寸完全答应的条件下
(基于E级平台),有意识地牺牲了后排特别是头部空间,而只为发明出更加顺畅顺滑、接近于双门coupé的侧面线条。
假如把初代CLS的四扇车门改成双门,几乎不需要对车顶和侧窗轮廓线条做任何改动——是为四门coupé,与大型传统双门coupé的区别,仅仅是多了两扇后车门。
这一理念的大胆和开创性,在今天看来也许不那么轻易理解,因为近些年推出的新款三厢轿车,大都或多或少吸取了四门轿跑的设计方式,反而是正儿八经的“三厢”造型仿佛要绝迹。
也正是当四门轿跑与三厢车深度交织合成,当三厢车普及“轿跑化”、“溜背化”,二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专业”的四门coupé自然就慢慢失往了独立存在的意义,原本凭特殊美感扎根于车迷心中的形象也当然不再那么深刻。
初代捷豹XF、2009年的别克君威是较早的尝试,十代雅阁已经将溜背化设计合成得成熟。燃油车越来越普及、大力度地将后风挡向后延伸,与“专业”四门coupé车型仍然有差异,但不那么细致辨认的普通人看来已经很接近了。
当年份接近2020年代,电动化和新造车的崛起,进一步让三厢轿车进一步集体轿跑化。一方面,电动车由于结构原因,为保证后排空间而倾向于将后风挡后移,形成类似四门coupé的短车尾;另一方面,轿跑化的车顶有利于塑造新锐形象。
特斯拉、蔚来、小鹏P7、零跑、哪吒……几乎你想得到的一切新势力老势力,近两年所推出的新款三厢轿车,都或多或少地加进了表现程度不一的轿跑化设计,甚至有些直接自称为四门轿跑车。
乍看不那么赤裸裸轿跑化的车型,也已经比多年前的同类三厢轿车要更加运动。Lucid Air并没有典型的溜背特征,但弧形的后风挡依然发明出不逊于轿跑车的视觉效果。奔驰EQS/EQE的弓形车身同理。
正是因为20年来四门轿跑车在前面试错趟路,不断在流线车顶线条与后排头部空间之间觅觅着平衡点和平衡方式,才让三厢轿车的外看设计彻底从古板的传统造型中摆脱了出来。可以说正是四门轿跑,“杀死”了四门轿跑自己。
电动化和新势力的出现,加速并夯实了这一结果。如今不仅是三厢车已然轿跑化,就连轿车造型比例的革新任务,也不再是“轿跑”这一个方向,自然也落不到四门轿跑车身上。
合久必分
并不是所有的四门轿跑车都失往了陆续独立存在的意义,保时捷Panamera一定程度上成了“富贵”的意象化身,奥迪A7与高性能版RS7依旧保护着不小的热度。
不同个体之间的参差,根源是因为无论是作为独立车型的“四门轿跑”,还是今天新势力新车型轿跑化的三厢车,对于车顶线条的轿跑化处理,实际上分化出了多种不同的细分路径。
CLS、大众CC/Arteon、宝马6系GranCoupe,都属于车头车尾相对平衡、非掀背式尾门。它们的车顶线条下行更早,对于后排空间牺牲更严重,于是当三厢车普及运动化、轿跑化,这些车型外看上的特殊性便大打折扣。
而Panamera、十代雅阁乃至今天的蔚来ET7等电动车型,普及都拥有十分短小的车尾,它们实质上是直接将后风挡大幅后移。于是侧面轮廓虽不及上一类轻巧紧凑,但更大程度上保证了后排空间,是今天最主流的处理方式。
A7的Fastback后缀体现着掀背车的身份,掀背尾门带来的实用性加成,以及辨识度更大的fastback车顶,赋予了其三厢车更难企及的独有特性,也就更轻易在三厢车普及轿跑化的当下保持住地位和差异度。
进进到电动时代后,三厢车的普及轿跑化,固然有着电池抬高车身不得不以此增加后排头部冗余、减小风阻系数的技术原因,但千篇一律所带来的审美疲惫、辨识度差,也终将影响车企的后续抉择。
特别是电动车的轿跑化,由于物理结构上的原因,常会带来车体后段臃肿、尾窗视野小盲区大等代价。而电动化所带来的车身形式解放,可能会在未来进一步发展,比如极氪001抉择猎装车取得了成功,高合和阿维塔已经很难精确回类。
宝马年初发布的i Vision Dee概念车上,我们就见到了久违的经典三厢车身段,而i Vision Dee被认为是下代宝马纯电平台New Klass的量产车预演。可见电动车摘用轿跑化车顶有着结构上的原因,但也并非是无可绕行的唯一解。
今天已然泛滥的轿跑化设计,只是从经典比例解放出来后的报复性结果:从一种千篇一律到另一种千篇一律。但电动化是从根本上促进了车身比例的自由,百花齐放、突破想象才应该是未来的模样。
即便未来世界不会陆续被轿跑化轿车占据,也不要忘记正是20年前四门coupé的出现,开启了三厢轿车打破固有比例、追求身材解放的进程。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