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趣吧

青海金银滩——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巡礼

电视时间:1天前阅读:1

文丨原长江舰副枪炮长 王民伟

五十年前,我曾经往探访过青海的金银滩,但是无功而返。那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开始时期,红卫兵全国串联方兴未艾。可能在1966年9月左右,我与哈军工原子工程系的几位同学,以未来的“主人”身份往探访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地——青海金银滩上的221厂。由于保密限制,我们未能如愿地进进到这个神异的原子弹基地参看。时间的流淌,年轮的增加,始终没有机会故地重游,也算是我一生中的一件憾事吧。

科学技术的发展,让我实现了梦想。当我轻轻地点动鼠标搜索“金银滩”时,立马一篇篇鸿篇巨著、一张张精美照片进进视线,让我美美地“享受一番”。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讲述了一代人奋斗的艰辛;一个振奋人心的成果,书写出一个时代的辉煌。我怀着崇敬的心绪,穿越时空回到激情难忘的岁月,自豪与自豪布满胸膛。

序 言

金银滩,是个被神异色彩笼罩的地方,有着令人瞩目的丰碑。她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诞生地——原子城(221厂)。这个代号221的核武器研制基地,位于青海省海北躲族自治州海晏县金银滩,总面积570平方公里。金银滩在躲语里,意思是“盛满酥油的草滩”。又据有关躲文资料记载,称“金银滩”为“扎西雅莫塘”,意思是“吉祥的盛夏草原”。这里距西宁市仅100余公里,西部同宝山与青海湖相临,北、东部是高山峻岭围绕,南部与海晏县三角城接壤(三角城是西海郡遗址,建于西汉王莽秉政时期),是唐蕃古道上的文化要塞。

展开全文

原子城的海拔高度为3170米,人烟稀少、空气稀薄。气压低,饭煮不到全熟,水烧不到沸点。年平均气温为零下四摄氏度,天冷地冻。“早穿皮袄午穿沙,抱着火炉食西瓜”;“火烤胸前热,风吹背后冷”这首民谣就是这里的真实写照。为建原子城,将这里的1000户居民移迁它地,形成了封闭型军事禁区。这里还建有专用的铁路公路,处处设关把守、戒备森严。为了适应高原的气候条件,原子城的警卫战士大多从本地招收进伍。军车拉着新兵兜了三天三夜的圈子,给战士以走向远方的感觉。可等退伍后,一些战士才发现,原来自己就是在离家很近的地方当了几年兵、站了几年岗,可见当时的神异程度。

1995年5月15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公布:“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已全面退役”。从此,封闭了三十年的军事禁区——原子城——青海省海晏县核武器研制基地(代号221厂)揭开了她神异面纱。她的丰功伟绩早已经载进历史史册,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诲示范基地。

中国的原子弹是怎么诞生的呢?让我们再细细地回忆一下那段艰难的奋斗过程吧。

开 篇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第一次使用了原子弹。原子弹爆炸威力无比,广岛、长崎两地生命涂炭、一片废墟。几天以后日本公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就此结束。原子弹作为最先进的武器闪亮登场,继美国之后,苏联、法国、英国等国家也相续研制成功原子弹。万幸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德国虽然也投进力量进行原子弹的研究,但是还没有成功就垮台了。否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烈程度,将难以估量。

毛泽东主席在延安的一次干部会议上说:“原子弹能不能解决战争?不能!原子弹不能使日本投降,只有原子弹而没有人民的斗争,原子弹只是空的。”

1946年8月6日,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在延安枣园树下摘访了毛主席,毛主席说出了流传于世的一句话“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

1950年11月30日合众社报道,杜鲁门总统说:“他已考虑同朝鲜战场有联系的原子弹问题”。美联社也随即报导:“杜鲁门总统正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来对付中国共产党人,假如有必要这样做的话”。1952年,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12月份往南朝鲜“访问”,1953年初,他下达命令,将携带核弹头的导弹秘密运到日本的冲绳岛,为向中国发射核导弹而做预备。甚至到1955年,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联协作战,解放了一江山岛和大陈岛时,美国国会正式通过授权,总统可以对中国使用核武器,依据这一授权,美国军方研究制定了用原子弹进攻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多种方案。

1951年下半年,法国科学院院长、世界闻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约里奥·居里(他是居里夫人的女婿,法国共产党员)让从法国回国的中国科学家传话给毛主席:“请转告毛泽东,你们要反对核武器,自己就应该先拥有核武器。”

毛主席面对国际形势转变的现实,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对原子弹在战术上藐视,逐步在战术上重视起来。中国没有核抑制力量,没有同样的打击报复手段,就没有抗衡的力量。

1954年秋,我国发现有铀矿。1955年1月15日,毛主席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中共中心书记处扩展会议,听取李四光、刘杰、钱三强的汇报。汇报人把铀矿石标本和探测放射性的盖革计数器拿到会上,当场演示发出嘎嘎的响声,毛主席十分兴奋地说:“我们国家,现在已经知道有铀矿,进一步勘探一定会找出更多的铀矿来。解放以来,我们也练习了一些人,科学研究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发明了一定的条件。过往几年其他事情很多,还来不及挠这件事,这件事总是要挠的,现在到时候了,该挠了。只要排上日程,认真挠下往,一定可以搞起来。”他还强调说:“我们只要有人,又有资源,什么奇迹都可以发明出来。”这是一次对中国核武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他作出了中国要发展原子弹的战术决策,标志着核工业建设的开始。

1956年4月25日,毛主席在中心政治局扩展会议上说:“我们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辱,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原子弹工程开始了艰难行程。

1956年,毛主席对来访的赫鲁晓夫提出,苏联能否在制造核武器方面给中国以援助。1956年10月3日,中苏两国领导人举行最高级会议,在会上毛主席向赫鲁晓夫提出:“我们对原子弹、核武器感兴致,今天想同你们商量,期看你们在这方面对我们有所扶助,使我们有所建树,总之,我们也想搞这项工业。”

1957年10月15日在苏联国防部大楼举行协定签字仪式。聂荣臻和别尔乌辛(苏联方面主谈的部长会议副主席)分别签署了《关于生产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以及在中国建立综合性原子能工业的协定》(简称《国防新技术协定》),在这个协定中,苏联应允在原子能工业、导弹、火箭武器、航空新技术以及导弹和核试验基地建设诸方面,对中国进行援助。苏联将于1957年至1961年底,为中国提供原子弹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以及提供P-2导弹样品和有关的技术资料。

依据中苏两国签署的国防新技术援助协议,要搞核武器,起步工作是先要选场。在中苏专家的综合观察后,最后将核武器研制基地选定在青海金银滩。1958年1月8日,三机部(1958年2月11日改名为二机部)党组决定成立第九局,委任李觉任局长,吴际霖、郭英会为副局长,负责上述苏联援建的研制与试验核武器的几项设施的筹建工作和组织核武器的研制工作。

但是,苏联援助中国研制原子弹的协议,只执行了一年多的时间。1960年7月16日,苏联完全撕毁了协议,苏联政府正式照会中国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于1960年8月23日,将在中国核工业系统工作的200多名苏联专家全部撤走回国,并且把重要的图纸资料全部带走。特殊严重的是,苏联原来援助中国建设的核工厂,有的建设了一半,有的还未完全建成,苏联停止向中国提供原来订购的配套设备。

毛主席在如此严酷形势的压力下审时度势,发出:只有一条路,自己动手,自力更生搞出原子弹的口号。他又指出:“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假如给了,这个帐是很难还的。”

中 篇

当时的中国还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研制原子弹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死了张屠夫,不食混毛猪。”苏联的背信弃义,激发起中国人奋发图强的决心。科技工作者更是白手起家、卧薪尝胆、自强不息,攻克难关。

高冷边远的金银滩,便繁重地走进了历史的铁幕。

国家为发展核武器,从全国选调优异科学家和技术骨干到221厂,此时的221厂人才济济。调来的国际上知名专家有:闻名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他是在英国获得两个博士学位;闻名物理学家、反西格马负超子发现者王淦昌;闻名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等。还有两弹元勋邓稼先和后来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周光召,以及钱学森、钱三强、朱光亚、陈能宽、程开甲等才华横溢的科技专家先后参与到原子弹的研发工作中来。他们隐姓埋名,默默耕耘,施展聪明,奋力攻关。为我国研制原子弹成功,做出了惊人的奉献。

中心批准了筹建报告,确定核武器研制基地为02工程,代号为221厂,对外称青海矿区。1959年2月,来自全国各部队的2000多名转业干部和战士与数万民工,冒风冷、顶酷暑到达金银滩,拉开了中国核工业的序幕。

很快,小型爆炸物理试验场、大型爆炸物理试验场和特种炸药车间相继建立。一到夜晚,各研究室仍然灯火通明,研究人员个个埋头钻研,孜孜不倦;大、小爆炸物理试验场,惊天动地的试验爆炸声,远相唤应。试验数据不断报来,一个个成果显现出来,必须攻下的技术难关接连取得可喜的进展。各项理论研究和实际试验工作,在热火朝天有条不紊地进行。

1961年11月14日,张爱萍等人向中心送上《关于原子能工业建设基本情状和急待解决的问题》的报告。这份报告的中心内容是:依据原子能工业目前的建设情状,1962年是要害一年,只要中心领导同志亲自领导、亲自负责,其他各项保障跟上往,摘取保重点的方法,1964年研制成核武器、并进行核试验是有可能实现的。邓小平主持书记处会议,对这份报告进行深进细致的讨论,刘少奇、周恩来也参与了这次会议。最后,会议赞同报告的意见,上报毛主席。经毛主席亲自批准后决定,研制原子弹工程按计划陆续进行。

经过1961、1962两年自力更生的实践和艰苦工作,我国核工业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取。在调查研究、分析情状的基础上,二机部在1962年9月正式向中共中心写了报告,提出争取在1964年、最迟在1965年上半年爆炸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两年规划”。由刘少奇主持中心政治局会议,讨论了这个报告。为了加强对原子弹研制的领导,中心组建了两弹最高领导机构,中心十五人专门委员会。由周恩来任主任委员,贺龙、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陆定一、聂荣臻、罗瑞卿、赵尔陆、张爱萍、刘杰等为委员。此报告毛主席于1962年11月3日批示:“很好,照办。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毛主席的这个批示成为动员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为实现1964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而努力的动员令,发扬了浩大的威力。

1963年3月,完成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11月29日,铀工厂生产出第一批合格产品;12月24日,同步聚焦爆轰产生中子试验成功;1964年1月14日,我国生产出第一批合格的浓缩铀,铀—235;1964年4月加工出第一套原子弹上用的核部件;1964年6月6日,在研制基地,爆炸试验了一颗准原子弹(除未装核素材以外,其他均是未来原子弹爆炸时用的实物),取得理想的效果。为下一步正式原子弹爆炸成功打下了成功的基础。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取得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的辉煌成果。

后 篇

当人们再次走进这个昔日为中国强大做出汗马功勋的基地时 ,不禁为她的沧桑、寂静而震动。这里已经没有了当年沸腾的人气,这里已经听不到轰喊的机器声。低矮破损的楼房、零零散散的厂房、七零八落的实验室、空空荡荡的院落,展示出被人遗落的景象。然而正是这种真实的显现,却让人们肃然起敬。如此简单的设备,如此艰难的条件,如此萧条的环境,能够研制成功原子弹是多么让人难以想象呀!那一代人的奋斗精神永世长存!

最使人激动的是一种革命精神的展示。换句话说,从事原子弹研制的人,食的是草吐出的可是奶啊!众所周知,在第一颗原子弹研制过程时,国家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局面。核武器研究基地的广大科技人员,同样也是在过着忍饥挨饿的日子。

由于粮食和副食品以及生活必需品紧缺,实行的定量给予使许多人食不饱肚子,出现全身浮肿,形势相当严酷。那些科研人员天天就餐后走出食堂时都说还没食饱,但一回到研究室就立刻忘我地开展工作。两个多小时后,肚子提出抗议了,有的人拿酱油冲一杯汤,有的人挖一勺黄色古巴糖冲一杯糖水,还有的人拿出伊拉克蜜枣含到嘴里。“加餐后”立刻又埋头科研工作。当时曾经流传着这样的话:饮一杯酱油汤或糖水,应坚持工作1小时以上;食一颗伊拉克蜜枣,应坚持工作一个半小时以上。

我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当时是理论部主任。他的岳父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德珩有时支援他一点粮票。他拿这点粮票,作为奖励,谁的理论计算又快又好,他奖励谁几两粮票。在当时从事原子弹尖端技术研究的人员,能得到几两粮票也是喜出看外,是一种很高的奖赏。但是,得不到粮票的还有不少人,不时对他说:“老邓,我们饿……”邓稼先想方法往买几包饼干,每人分上两块以度饥荒。

聂荣臻元帅还曾经为“征集”粮食说过一段话:“我以革命的名义向大家募捐,请求你们立刻搞一点粮食和副食支援我们的试验基地吧。我们的科技人员太苦了,他们能不能活下来,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据说海军、空军等部队,都从自己有限的军粮中支援过核武器基地。

你们可要记住,这是一批勒紧裤带的人把原子弹搞出来的奇迹啊。“一个人靠脊梁才能竖立,一个国家靠铁脊梁才能挺立。”这个“铁脊梁”就是在金银滩上用血汗铸造出来的原子弹! 让我们永远记住难忘岁月中,所走过的艰辛、克制、悲壮、奉献的路程,强国之梦由此起步!

丰碑立在纯净的草原深处。当你从西宁向北驱车100公里进进当年的军事神异禁区金银滩草原时,第一帘映进视野的便是“两弹”研制成功的大型花岗岩纪念碑。整个碑高16.15米,象征着1964年10月16日15时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碑端为不锈钢圆球,昭示着中国人民终于圆了原子弹和氢弹合二为一的梦。碑文镌刻着核武器基地在研制“两弹”中所走过的艰难历程和中国的核立场,总共600个字。纪念碑左右两边分别是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时的烟云浮雕,以及爆炸成功的时间。正面为张爱萍将军题写的碑名“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

尾 声

转眼间五十多年过往了,中国的原子弹成了保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安康的定海神针。想当年中国拥有原子弹时,世界上也是反对声不断,都指责中国拥有原子弹后会引发核大战。可是五十多年中,并未有核大战发生。道理很简单,就是你有我也有、你用我也用、你不怕我也不怕,反而使核武器用于战争的可行性大大缩小,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近些年来,社会关注原子弹的力度减弱。就拿我的母校——哈军工原子工程系的变迁来说吧,让人深思。哈军工原子工程系是于1958年建系,但是只存在了8年就随着哈军工的解体而消失了。1970年原子工程系移迁到重庆,与哈工大的一部分系合并成立了重庆工业大学。1975年原哈军工原子工程系并进到长沙工学院。1978年长沙工学院改制为国防科技大学,原子工程系又成为该校的使用物理系。从此,在中国各个大学的专业里,就见不到原子工程系的名号了。不知道是不是原子弹发展已经到达顶峰了?但是我知道现今国际社会对伊朗、朝鲜发展核武器是严加提防、果敢打击,甚至预备用战争手段实施突袭这些国家的核设备……不管怎么样,中国国防科技人员的丰功伟绩,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忘记过往就意味着背叛!

漂亮的金银滩草原,除了赫赫有名的原子城外,还有一个举世闻名的作品扬名中外。那就是中国西部歌王王洛宾创作的那首动人心弦的民歌——《在那远远的地方》。王洛宾1939年来到金银滩摘风,与漂亮的躲族姑娘卓玛有着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广袤奔放的草原、艳美秀丽的格桑花、翱翔苍穹的山鹰、雪白悠闲的羊群及金银滩上漂亮卓玛姑娘的矫健身影,激发着王洛宾的心田,一曲水乳交融的《在那远远的地方》脱口而出。王洛宾的墓碑上还刻着这首脍炙人口的民歌,伴随着他安息。

金银滩,以其宽广的胸怀成功托起了中国强国之梦,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在这里诞生;金银滩,又以其艳美吸引了文人墨客的目光,王洛宾那首《在那远远的地方》,在漂亮姑娘轻轻马鞭的追赶下不径走遍海角天边。

蘑菇云早已散往,《在那远远的地方》的歌声依然回荡,丰碑已经牢牢地树立在人们心中!

(部分配图选自网络,若有侵权告知即删)

☆作者简介:王民伟,男,1965年考进哈军工。1970年分配到海军长江舰任副枪炮长。1976年复员回北京先后在研究所、国家机关、公司工作。2007年退休后开始写作。曾经出版过一本书,在报刊上发表过许多文章。兴致广泛,题材多样。情愿与同好交流。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易书生

上一篇:权威解读!“收益率曲线推测之父”:利率倒挂所释放的衰退信号可能有误

下一篇:ChatGPT做对了什么

派趣吧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