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趣吧

白登之围:为何被被视为刘邦的污点

电视时间:4小时前阅读:1

开篇探求:

刘邦在楚汉争霸之后,他的江山大体来说是已经稳定下来了的,可是匈奴问题一直是刘邦的心头之患,为了解决“叛徒”和单于,刘邦带兵进攻,直至白登山之上。

纵看全局,汉军已经处于大优势的状态,刘邦也几乎达到了自己想到达的战术目的,可是为什么这一段历史被人讥笑,甚至被视为刘邦这一生的污点?

被困白登山

事情的起因还是因为一个人,韩王信,他才是白登之围的导火索,韩王信是战国时代韩国王室的后裔,刘邦这个人本就老谋深算,戒备心强,连陪自己打江山的韩信都不能够完全信赖,他能往信一个王国贵族?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刘邦怕他再起风波,就随便给了他一块封地,对他进行“软禁”,韩王信也乐得其所,在晋阳他也称起了诸侯王。

直到冒顿单于率兵南下,攻打到了韩王信的地盘,这才将韩王信和刘邦这种协调的关系打破,韩王信的兵力水平并不能和这些蛮夷之人相比较,自然是打不过,于是韩王信就预备使用缓兵之计,一边派出使者往和单于进行和谈,另一方面往追求刘邦的支援,再怎么说山西也是刘邦的领土,他怎么能坐视不管。

展开全文

可是韩王信和单于和谈的事情传到了刘邦的耳朵里就变了味道,韩王信这边左等右等,等来的却是刘邦的人对他的责骂,刘邦以为韩王信对他有了二心,预备投降于单于,韩王信明白了自己现在的处境,匈奴这边是打不过了,刘邦这边也是给得罪了。

一个诸侯王,单于和刘邦都不放在眼中,他们离开了封地便什么也不是,韩王信知道必须觅觅一个靠山,只能投降于匈奴,身为一国之君的刘邦怎么能忍受这样的背叛,于是他率30多万精兵北上,预备在单于和韩王信汇合之前将韩王信的军队一举消亡。

刘邦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解了自己的心头之恨,众所周知,刘邦睚眦必报,他怎么能答应投降的人陆续存活于世,你背叛,那就要想好这后果,能封你为王,自然能灭了你,二就是怕二人汇合之后士气大涨,对付起来太过于棘手,惹得一身麻烦,生出不必要的事端。

不出所料的是刘邦将韩王信打的四处逃窜,只能带着那残兵如同落汤鸡一样的向匈奴投怀送抱,按理来说汉军击败了韩王信的军队也收复了失地,他们的目的差不多已经达到了,可是刘邦不知足,预备将匈奴顺手拿下,可是单于能和韩王信一样好对付么?

白登之围的故事起因要追溯到公元200年的那个凛冬,刘邦让人往匈奴刺探军情,可是阴谋多端的单于早就把自己的精兵强将躲了起来,只剩下老弱病残,单于正是需要人传递给刘邦这个错觉,这样一来就能打一个漂亮的伏击战甚至还有可能将刘邦消亡,单于称王,若是如此,历史将会被彻底改写,当今的文明也不复存在。

当刘邦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所有的情绪都战胜了理智,他所想的就是将匈奴消亡,永绝后患,于是亲自率兵,开始对单于穷追猛打,可是,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季节啊,史记中记载这天气“卒之堕指者十二三”,可见有多冷冷,这减缓了行军的速度,能追随刘邦脚步的人越来越少,到达白登山的时候,刘邦身边已经只剩下了十余万人。

单于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心中大快,于是带领30万军队将白登山围得水泄不通,刘邦看到这个阵势立马明白过来自己上当了,就是这样刘邦的军队被困在白登山上七天七夜,与匈奴大军僵持了七天七夜,没有救援,也没有补给,忍受着饥饿和冷冷,还要反抗住匈奴的进攻。

如何死里逃生

在这般困境中,刘邦又是怎么死里逃生的呢?说法最多的就是因为陈平的计策,当时单于有一个十分宠爱的妻子阏氏,于是陈平预备从她进手,预备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和一张画,预备用这些来贿赂阏氏,让她在单于面前说说好话,放过刘邦一马。

看到这些金银财宝的时候,阏氏多半是不为所动的,直到她看到了那一幅画像,出于女人的直觉询问,这个女人是谁,陈平的回答直接让阏氏决定帮这个忙,因为假如陆续站下往,汉军捞不到好处就会投降,而这位画像中的美女就会献给单于。

阏氏怎么会答应一个比自己年轻貌美的人接近单于呢?这样下来自己的的地位岂不是一落千丈,正是因为她的目光短浅,在单于身边一直吹着耳边风,单于面对着自己喜爱之人,不忍心拒绝,只能妥协,可是事实仅此吗?当然不,单于是谁?杀人不眨眼的主儿,在他的面前地位、利益、权力高于一切,女人甚至他的亲生父亲都不足为道。

单于明白现在的大局挈延下往终究会对他不利,明明已经回降的韩王信现在不见踪影,单于心里面也在打鼓,不知道他是投降还是诈降,万一他懊悔,回回刘邦的阵营,只会让这个僵局更加难看,单于最大的顾虑是被刘邦落在后面的20万士兵。

分析眼下的战局,刘邦身边仅仅拥有十万士兵,并且是在他们没有任何补给的情状之下,却可以和单于的30万大兵僵持七天之久,可见刘邦兵力的强悍程度,这些兵可是经历过楚汉争霸的,见过大世面,怎么能在一个区区单于面前折了腰,更有可能,这些兵中有项羽奔向乌江,没有跟上的。

项羽手底下的七个人就能将刘邦的汉军斩杀上千人,面对这野蛮之徒又有什么恐惧呢?单于恐惧这两股势力与包围圈中的刘邦进行里应外合,将自己直接消亡,看陈平送来的东西,也明白他的意图,顺坡下驴,不把双方的关系弄得太僵硬,这样后期的时候还能从刘邦一方有利可图。

所以单于决定在自己的包围圈中撕开一个口子,让刘邦逃跑,万一在这期间汉军看到这个期看,争先恐后的逃跑,自乱阵营,没准还可以强攻一下,乘胜追击,可是刘邦的阵营在逃跑过程中并没有这样的情状出现,而是列队整洁,没有任何让单于发起进攻的机会,单于也就作罢了,因为这样再追过往也没有任何意义,也攻打不下来。

为何成为污点

身为一国之君,没有将事情考虑周全,轻易地上了匈奴的圈套,扮猪食虎这一套早就被明眼人看破,可是刘邦却怕扰乱军心,没有重新摆兵布阵,而是一意孤行,仍要坚持着自己的想法,追单于,消亡单于,失往理智这件事情就一个君王而言,是多么的可笑。

君王应当是永远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这一股脑的上前,也不管后面的部队有没有跟上,就只身犯险,落进单于的圈套,成为瓮中之鳖,这要是传出往不是让人贻笑大方,匈奴人多半没有接受国高等教诲,更别说兵法,这都是他们自己一点一点探索出来的,虽说刘邦也是草根出身,但是跟项羽交了这么多次手,却一点长进都没有。

被项羽撵着跑就算了,究竟项羽的战斗能力,军事实力与刘邦相比,只能说是杀鸡焉用宰牛刀,只是因为项羽这个人过于自负,一不小心落进刘邦的圈套就不能接受,认为自己的十八万乌江子弟兵都是被自己害死,无颜再见江东的父老乡亲,只能在乌江结束自己的性命。

可是这次的刘邦是被单于撵着跑,落荒而逃,一国之君被荒蛮之人追赶,就这一点,就已经给刘邦牢牢地钉在了耻辱柱之上,没有能力还要往逞强,若是韩信在,区区匈奴又算得上是什么?

可是刘邦对韩信没有丝毫的信赖,也不想再让韩信立下任何战功,韩信的实力是刘邦所忌惮的,他权利已经很大,若是再立战功,那么刘邦封他为什么?皇上么?当然不可能,所以韩信是刘邦不可能再调动的,唯恐他功高盖主,让人不服刘邦本人,就因为刘邦的各种忌惮和小心思,让大汉走上了与匈奴和亲的道路。

总结

君王多疑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特别是像刘邦这种草根出身的君王,他唯恐自己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得到的权利转瞬即逝,自己打的江山是为了别人打的,所以处处留意,处处质疑,但是若是刘邦这次等一等,看看韩王信的态度是什么样子,而不是断然的认定他已经投靠匈奴,也不会出现白登之围这样的困境。

凡事都要看清现状再往做决定,而不是贸然前进,冲动只会让理智丢失,只会让人看到想达到的目的,就忘却了身边是否有陷阱的存在,一意孤行也是不可取的,不然怎么会有听人劝,食饱饭这句谚语。

上一篇:原创 丰田章一郎上海之行

下一篇:上海市税务局:数字化电子发票开票试点全面扩围

派趣吧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