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趣吧

西汉初期,白登之围时匈奴真的可以消亡汉军吗

电视时间:3天前阅读:1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在所封的异姓王中,韩王信的封国在颖川一代,王都定在阳翟(今河南禹州)。阳翟身处中原腹地,属于兵家必争的战术要地,刘邦担心韩王信日后会威逼到自己,实际上是刘邦已经开始将剪除异姓王提上日程了。随后刘邦以防备匈奴为名,将韩王信的封地迁到了太原郡,以晋阳(今山西太原)为都。

六年春,上以为信壮武,北近巩、雒,南迫宛、叶,东有淮阳,皆天下劲兵处也,乃更以太原郡为韩国,徙信以备胡,都晋阳。信上书曰:“国被边,匈奴数进,晋阳往塞远,请治马邑。”上许之。——《汉书·韩王信列传》

后来韩王信上书刘邦说晋阳距离边疆太远,不利于防守匈奴,请求赞同后将王都迁到了更北方的马邑(今山西朔州)。不知道此时的韩王信真的是为边疆防备考虑,还是已经有了自立的想法远离长安。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迁都之后,韩王信与匈奴的战争不断,而且败多胜少。

匈奴是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是典型的草原游牧政权,兴起于战国末期的大漠。不同于中原农耕经济,草原游牧经济的特征是牧民逐水草而生,经济物质资源主要是马、羊、牛这些牲畜,基本上是靠天食饭。气候条件不好时水草受影响,牲畜的繁育和生长就会受到影响,当年的冬天就很难度过,所以他们就时不时的南下侵略中原,夺夺过冬物质资源。

秦朝时,秦始皇派大将蒙恬驻守北方抵御匈奴,蒙恬带领30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一带),威震匈奴。后来又主持修筑长城,将战国时的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有力的抑制了匈奴的南进,使得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

随着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和后来的楚汉争霸,中原地区陷进紊乱的战争时期,无暇往管匈奴的情状,匈奴趁此机会完成了各部的统一。此时的冒顿单于在杀父自立后,驱逐月氏,消亡东胡,征服楼烦,还夺取了蒙恬曾收复的河套地区,第一次统一了北方蒙古草原。

展开全文

公元前201年秋,冒顿亲率10万铁骑围攻马邑,韩王信不是对手派使者向匈奴求和。后来刘邦派援军来解了包围,救了韩王信,但得知韩王信曾多次向匈奴求和,就怀疑其有背叛朝廷之心,于是写信责怪韩王信。

《史记》与《汉书》的韩王信列传里都记载了刘邦为此事责怪韩王信,只是《汉书》里有具体的信件内容:

“专死不勇,专生不任,寇攻马邑,君王力不足以坚守乎?安危丰亡之地,此二者朕所以责于君王。”

可能意思是:作将军的,抱着必死之意不能算勇;抱着必生之心就不能胜任军职了。匈奴围攻马邑,你韩王的力量不足以坚守城池吗?虽处危亡之地,执忠履信,方可安存,这就是朕之所以要责怪你韩王的原因。

韩王信收到信件后,担心因为猜忌会被刘邦诛杀,就企图先动手起兵造反,与匈奴约定共同攻打汉朝。韩王信以马邑之地作为投降匈奴的礼物,并出兵攻打太原。

刘邦对于韩王信的叛投是很难接受的。首先作为农业立国的西汉王朝,刚建国没有开疆扩土,但也决不能丢失土地啊!其次马邑是北方防线中的重要城市,一旦丢失马邑那就直接导致中原门户大开,中原腹地则完全暴露于匈奴的铁蹄之下。再次假如韩王信这次的叛逃事件处理不好,则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会给其他诸侯王开了一个不好的头,以后剪除这些诸侯王就更难上加难了。基于以上原因,刘邦决定亲率大军出征匈奴,同时镇压韩王信的叛乱。

公元前200年冬,刘邦带领西汉军队进进太原后连连获胜,韩王信的军队遭到重大创伤,其部下大将王喜被汉军杀死,韩王信则逃奔匈奴。匈奴单于冒顿派出左、右贤王各带一万多骑兵与韩王信的残部组成联军,企图阻挡汉军北进,结果被汉军多次击败。

汉军在连连胜利的情状下产生了麻痹大意的思想。刘邦在到达晋阳后,听说匈奴驻兵于代谷(今山西境内),于是派人往匈奴刺探虚实。此时冒顿将精锐士兵、肥壮牛马都躲了起来,只显露一些老弱病残的士兵和一些瘦弱的牲畜,前往侦察的十几批人回来都报告说可以出击匈奴,只有谋士娄敬侦察回来说不可攻打。娄敬的理由是:

“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史记·娄敬列传》

刘邦听了娄敬的话大怒,骂娄敬是孬种,凭一张嘴才有了官做,能懂什么军事,还在此胡言乱语扰乱军心。于是将娄敬关押了起来,预备凯旋后再进行处罚,同时刘邦率轻骑先到达平城(今山西大同),此时的西汉大军还尚未赶到。

冒顿在平城东北的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北的马展山)设下潜伏,等刘邦的兵马一进进包围圈,冒顿立刻指挥40万大军将刘邦的兵马团团围困在白登山,就等他们粮草耗尽,束手就擒。

刘邦他们被冒顿的匈奴军围困了七天七夜,眼看粮草耗尽,饥冷交迫时,谋士陈平献计,让人给冒顿新得的阏氏(妻妾)送往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冒顿对这个阏氏是非常宠爱,阏氏趁机劝导冒顿:

“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王亦有神,单于察之。”——《史记·匈奴列传》

冒顿听了阏氏的话随即打开包围圈的一角,让刘邦他们撤了出往,白登之围随解。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会有疑问,冒顿是一个为了单于之位和匈奴统治都可以杀父送妻的人,怎么会因为一名新娶的妻妾的话就白白舍弃消亡汉军的机会呢?

史书上对白登之围之解的原因都是语焉不详很笼统,《史记》和《汉书》都写得是阏氏劝导冒顿:“今我们得了汉地又不能居住,况且两国的国君不应该相互为难。”于是冒顿就放松了对刘邦的包围。

这件事情咋看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让冒顿舍弃了陆续包围,让刘邦撤出了包围圈:

匈奴方面:

一、冒顿还没有把握能完全消亡刘邦。史书上记载刘邦当时被围有20多万人,匈奴方面,《史记》记载是40万骑,《汉书》记载是30万骑,不管怎么说匈奴人数都没有压倒性的优势。况且汉军当时虽然缺粮,但是并没有人员伤亡,匈奴一旦围攻,汉军必然与之殊死搏斗,而匈奴骑兵在山地无法发扬优势,胜败尚未可知。最起码匈奴想要取得胜利,必然要付出相当惨痛的代价,这对于冒顿来说是不情愿看到的。

二、正如冒顿的阏氏所说,因为生活习惯和经济方式的不同,匈奴得了汉地是不可能居住的,他们的人是不可能往种地的。匈奴南下侵略只是为了掠夺物质资源,夺完了就走,不可能长期逗留,没必要为了夺夺资源,大军都耗在这个地方。

三、长期围困刘邦,匈奴自己反而有被消亡的危急。冒顿本来与韩王信的部下王黄、赵利约定了会合的日期,但是到了时间并没有看到他们前来,冒顿就对此有所怀疑,恐惧王、赵二人会合刘邦援军反而消亡了自己。况且当时天气大雾,伸手不见五指,能见度非常的低,在匈奴有着“月亏则退兵”的信仰,这种天气可不是个好兆头。

汉军方面:

一、作为谋士陈平的计策肯定不止送匈奴阏氏金银珠宝让其当说客一条。在生死存亡之际,陈平绝对是计策百出,韩王信的部下王黄和赵利为什么没有按约定与冒顿会合,恐怕也有陈平的计策在里面,即使没有与韩王信冰释前嫌,也会使其与匈奴相互猜忌,延缓会合时间。

二、刘邦的援军应该已经差不多离白登山不远了。《史记》记载,刘邦突围后与大军会合,而且进进平城时大汉步军有30多万,可见确实有赶来的援军,冒顿假如陆续围困下往,真有可能有被前后夹击的危急。

三、陈平的计策里当时应该已经有了和匈奴结城下之盟,送公主和亲的一条。后面的和亲只是兑现城下盟约。这件事情对于刘邦来说和白登之围一样都是奇耻大辱,所以比较隐秘。就连《汉书·陈平列传》里也说:

“高帝用平奇计,使单于阏氏解,围以得开。高帝既出,其计秘,世莫得闻。”

“其计秘,世莫得闻”,可见陈平的计策里有很多隐秘的事情。对于匈奴来说是不是真的公主和亲不重要,重要的是和亲随嫁的物资是匈奴所需要的。

总结

综上所述,西汉初期刘邦遭遇的白登之围,匈奴冒顿单于没有趁机消亡刘邦,一是没必要。他的主要目的是夺夺物质资源,而不是以浩大的代价往消亡刘邦;二是不可能。以当时的军事力量对比和天时、地利,冒顿也不可能消亡刘邦,反而有可能被前后夹击,陷进惨烈的战争中往,三是谈判结果比较称心,没必要一直耗下往。既然南下侵略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就没必要在逗留下往了,免得夜长梦多。既然现在谁也奈何不了谁,还不如各自撤退,早早回家呢。对于西汉甚至后世王朝来说,此一役却开了中原王朝与北方草原政权和亲的先河。

上一篇:白登之围对西汉初年国家发展战术有什么影响?

下一篇:上港,申花,上海队之争

派趣吧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