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趣吧

述评|中国腔镜乳腺癌手术20年回忆与展看

电视时间:4周前阅读:1

点击上方“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可以订阅哦!

通信作者:刘荫华教授

丁 卯

【引用本文】丁 卯,向泓雨,辛 灵,等. 中国腔镜乳腺癌手术20年回忆与展看[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3,43(2):155-158.

中国腔镜乳腺癌手术20年回忆与展看

丁 卯,向泓雨,辛 灵,刘荫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3,43(2):155-158

摘要

经过20余年的探索和发展,中国乳腺外科已突破无腔隙器官腔镜手术的技术瓶颈,腔镜辅助乳腺癌手术发展进进高位平台期。《中国乳腺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为手术适应证和要害技术提出宏看和谨慎的推举意见。目前,腔镜乳腺癌手术的长期肿瘤安全性、手术进路等要害问题尚存争议,非溶脂法经腋窝切口单孔腔镜乳腺癌手术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2023年,“早期乳腺癌腔镜辅助对比开放手术实施保留乳头乳晕皮下腺体切除术+同期假体重建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CSBrS-018研究)即将启动。该研究结论有看为腔镜早期乳腺癌手术的临床价值提供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并推动腔镜乳腺癌手术的规范化和同质化进程。

展开全文

通信作者:刘荫华,E-mail:liuyinhua7520@163.com

历经30年探索,腹腔镜手术已经在外科领域获得长足进取。郑民华指出,腹腔镜外科手术技术经历了“要不要做”“如何规范做”和“做什么”三个阶段。进进21世纪以来,高清、4K、3D、裸眼3D以及达芬奇机器人等腹腔镜设备陆续研发成功,临床视角也从胸腔、腹腔等解剖学体腔内的手术方式规范化研究,拓宽至建立人造腔隙后开展肾脏、甲状腺、乳腺等实质脏器外科腔镜手术的技术探索。2022年国家卫健委第2版国家临床版四级、微创手术目录更新,也对乳腺外科临床使用腔镜手术技术提出新的要求准则。近20年来,中国乳腺外科医生已经领先国际在腔镜乳腺癌外科手术方面积存了体会。但是,腔镜乳腺手术技术的同质化水平尚待提高。本文将结合近20年相关研究进展,重点探讨目前中国腔镜乳腺癌手术部分基本共识及热点问题,以及未来腔镜乳腺外科的发展趋势。

1 中国腔镜乳腺癌手术基本共识

姜军等[1]认为,腔镜乳腺外科手术经历了“无腔隙器官腔镜手术要害技术和安全性研究”“腔镜乳腺手术适应证研究”“腔镜乳腺癌根治术联合一期重建技术研究”以及“乳腺癌单孔腔镜和机器人手术技术研究”4个阶段。目前,摘用腔镜辅助及全腔镜技术完成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前哨淋巴结活检、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以及乳腺单纯切除联合同期假体重建等乳腺外科手术安全性体会分享不断见诸报道[2-4]。《中国乳腺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5]为腔镜乳腺手术适应证和要害技术提出宏看和谨慎的推举意见。

1.1 手术适应证 乳腺外科使用腔镜技术最早见于男性乳腺发育、乳腺纤维腺瘤、奥美定植进术后硬结等乳腺良性疾病。解决了传统开放手术乳房表面瘢痕问题,由于不涉及肿瘤安全性,故腔镜手术获得认同,并为腔镜乳腺癌手术开展积存了基本技术体会[6-7]。

肿瘤安全性是腔镜乳腺癌手术的首要原则。其中,严厉把握手术适应证和规范操作技术准则是要害。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分别在2008年,2016年和2019年组织部分乳腺外科专家制定了3版“中国乳腺疾病腔镜手术技术操作指南”[8-10],2021年制定的《中国乳腺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5]首次依据高级别研究证据并以GRADS准则为基础,提出乳腺癌腔镜手术适应证包括:影像学检查证实肿瘤未侵及乳头、乳晕或皮下组织;肿瘤边缘至乳晕边缘的距离≥2 cm;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腋窝淋巴结终于cN1期;内乳淋巴结活检或清扫。

笔者认为,在腔镜乳腺癌手术技术日渐成熟的情状下,经腋窝路径单孔乳腺单纯切除联合Ⅰ期假体植进重建术有看成为腔镜乳腺癌手术的最佳适应证。该术式抉择腋下切口,是cN0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最优抉择,其切口位置隐蔽,美容效果佳,最大程度地缩小和隐躲了手术瘢痕,也可以避免因抉择乳晕旁切口造成乳头乳晕复合体缺血等合并症。同时,腋下切口远离张力区域,降低了植进假体后乳腺表面皮肤切口张力高,影响切口愈合甚至并发感染和假体暴露的风险[11-12]。此外,近年不断有文献报道有关使用腔镜开展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乳腺单纯切除术以及不联合假体重建的保留乳头乳晕乳房单纯切除术的临床体会分享,但是,尚无高级别研究证据证实腔镜手术具有可以替代开放手术的优势[13-16]。

姜军等[1]认为,腔镜乳腺外科手术经历了“无腔隙器官腔镜手术要害技术和安全性研究”“腔镜乳腺手术适应证研究”“腔镜乳腺癌根治术联合一期重建技术研究”以及“乳腺癌单孔腔镜和机器人手术技术研究”4个阶段。目前,摘用腔镜辅助及全腔镜技术完成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前哨淋巴结活检、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以及乳腺单纯切除联合同期假体重建等乳腺外科手术安全性体会分享不断见诸报道[2-4]。《中国乳腺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5]为腔镜乳腺手术适应证和要害技术提出宏看和谨慎的推举意见。

1.1 手术适应证 乳腺外科使用腔镜技术最早见于男性乳腺发育、乳腺纤维腺瘤、奥美定植进术后硬结等乳腺良性疾病。解决了传统开放手术乳房表面瘢痕问题,由于不涉及肿瘤安全性,故腔镜手术获得认同,并为腔镜乳腺癌手术开展积存了基本技术体会[6-7]。

肿瘤安全性是腔镜乳腺癌手术的首要原则。其中,严厉把握手术适应证和规范操作技术准则是要害。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分别在2008年,2016年和2019年组织部分乳腺外科专家制定了3版“中国乳腺疾病腔镜手术技术操作指南”[8-10],2021年制定的《中国乳腺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5]首次依据高级别研究证据并以GRADS准则为基础,提出乳腺癌腔镜手术适应证包括:影像学检查证实肿瘤未侵及乳头、乳晕或皮下组织;肿瘤边缘至乳晕边缘的距离≥2 cm;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腋窝淋巴结终于cN1期;内乳淋巴结活检或清扫。

笔者认为,在腔镜乳腺癌手术技术日渐成熟的情状下,经腋窝路径单孔乳腺单纯切除联合Ⅰ期假体植进重建术有看成为腔镜乳腺癌手术的最佳适应证。该术式抉择腋下切口,是cN0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最优抉择,其切口位置隐蔽,美容效果佳,最大程度地缩小和隐躲了手术瘢痕,也可以避免因抉择乳晕旁切口造成乳头乳晕复合体缺血等合并症。同时,腋下切口远离张力区域,降低了植进假体后乳腺表面皮肤切口张力高,影响切口愈合甚至并发感染和假体暴露的风险[11-12]。此外,近年不断有文献报道有关使用腔镜开展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乳腺单纯切除术以及不联合假体重建的保留乳头乳晕乳房单纯切除术的临床体会分享,但是,尚无高级别研究证据证实腔镜手术具有可以替代开放手术的优势[13-16]。

2 腔镜乳腺癌手术热点问题

随着腔镜设备更新迭代与手术技术日趋成熟。中国腔镜乳腺癌外科在新技术探索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以单孔腔镜技术和机器人手术系统的使用最具代表性。腔镜乳腺癌手术已经征服无腔隙器官腔镜手术的技术瓶颈,进进到扩展、妥善和普及阶段的高位平台期。目前,临床手术争议集中在肿瘤长期安全性随访以及提高手术同质化水平问题。

2.1 肿瘤安全性原则 追求R0切除是实体肿瘤根治性手术的基础。溶脂、吸脂操作是否造成肿瘤细胞扩散仍存争议。目前,非溶脂建腔技术已经成为主流方式。笔者认为,应在术前摘用B超、X线以及动态增强MRI等适宜影像学技术对肿瘤病灶领域进行科学评判,在严厉把握适应证的基础上,摘用术中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对切除标本进行切缘评判是保证腔镜乳腺癌手术肿瘤安全性的要害。

目前,腔镜乳腺癌手术肿瘤安全性的数据多为单中心或小样本的回忆性分析,随访时间有限。一项研究调查了100例腔镜辅助保乳手术病人平均30个月的随访资料,3%的病人出现局部复发事件,肿瘤安全性可接受[13]。此外,国外多项不同手术方式对比研究结果也展示,腔镜乳腺癌手术不增加肿瘤复发风险,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20-21]。我国学者最新发表的一项单中心研究结果展示,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病人平均随访84个月,两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5年总生存率和10年无复发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2]。该研究首次报道的长期肿瘤学安全性结果令人振奋,但尚需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2.2 手术进路抉择 腔镜乳腺癌手术的基本原则应从原发肿瘤病灶获得R0切除和乳房外形受到最小损害两方面考量。中国多数学者体会认为,经腋下切口单孔腔镜乳腺癌手术路径具有更多优势。除腋下切口隐蔽和美容效果更佳以外,腔镜对腋窝局部视野的清楚显露使操作更加精美,便于保护重要血管、神经及淋巴管,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功能损伤。在手术流程上,腔镜手术顺序可以优先清扫腋窝淋巴结然后再切除乳腺肿瘤,避免切除过程中挤压肿瘤引起扩散,更符合肿瘤外科手术原则[15]。有专家认为,经腋下切口进进腔镜器械游离皮瓣至乳头根部后,在乳晕外上缘做5 mm小切口,经该切口置进电刀游离剩余内象限浅层皮瓣可减少器械间互相影响,降低游离内下象限腺体的难度[23]。此技术正在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

2.3 提高手术同质化水平 腔镜乳腺癌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操作习惯不同,特别是非溶脂手术技术学习曲线更长。联合同期乳腺假体重建则需要同时把握乳腺肿瘤根治术、整形手术和腔镜技术。有学者研究体会展示,连续完成15例腔镜辅助保乳手术后手术时长有较明显缩短[13,24]。近年来,腔镜乳腺癌外科技术受到乳腺外科医生的高度关注,并成为众多学术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2017年以来,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学术组织搭建的腔镜乳腺外科技术培训项目推动了中国腔镜乳腺癌外科有序发展的进程。更多乳腺外科中青年医生正在成为中国腔镜乳腺癌外科发展的中坚力量,各种手术方式的体会分享也开拓了临床构思。但是,腔镜乳腺癌外科未来发展方向也应该借鉴其他专业体会,其中,同质化手术技术准则是腔镜乳腺癌手术规范化的保证。回忆历史可知,具有最新科技含量的设备技术推动了腔镜手术的发展历程。因此,21世纪肿瘤外科手术领域不应该回回“冷兵刃”时代,而应优先推举在直视下抉择超声刀、单极电刀以及低温等离子刀等能量外科平台进行锐性分别,这将是未来发展的宏看方向。针对硬韧的乳腺腺体和狭小操作空间,研发乳腺外科专科化手术器械是精准手术必要的设备保证。

随着腔镜设备更新迭代与手术技术日趋成熟。中国腔镜乳腺癌外科在新技术探索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以单孔腔镜技术和机器人手术系统的使用最具代表性。腔镜乳腺癌手术已经征服无腔隙器官腔镜手术的技术瓶颈,进进到扩展、妥善和普及阶段的高位平台期。目前,临床手术争议集中在肿瘤长期安全性随访以及提高手术同质化水平问题。

2.1 肿瘤安全性原则 追求R0切除是实体肿瘤根治性手术的基础。溶脂、吸脂操作是否造成肿瘤细胞扩散仍存争议。目前,非溶脂建腔技术已经成为主流方式。笔者认为,应在术前摘用B超、X线以及动态增强MRI等适宜影像学技术对肿瘤病灶领域进行科学评判,在严厉把握适应证的基础上,摘用术中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对切除标本进行切缘评判是保证腔镜乳腺癌手术肿瘤安全性的要害。

目前,腔镜乳腺癌手术肿瘤安全性的数据多为单中心或小样本的回忆性分析,随访时间有限。一项研究调查了100例腔镜辅助保乳手术病人平均30个月的随访资料,3%的病人出现局部复发事件,肿瘤安全性可接受[13]。此外,国外多项不同手术方式对比研究结果也展示,腔镜乳腺癌手术不增加肿瘤复发风险,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20-21]。我国学者最新发表的一项单中心研究结果展示,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病人平均随访84个月,两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5年总生存率和10年无复发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2]。该研究首次报道的长期肿瘤学安全性结果令人振奋,但尚需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2.2 手术进路抉择 腔镜乳腺癌手术的基本原则应从原发肿瘤病灶获得R0切除和乳房外形受到最小损害两方面考量。中国多数学者体会认为,经腋下切口单孔腔镜乳腺癌手术路径具有更多优势。除腋下切口隐蔽和美容效果更佳以外,腔镜对腋窝局部视野的清楚显露使操作更加精美,便于保护重要血管、神经及淋巴管,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功能损伤。在手术流程上,腔镜手术顺序可以优先清扫腋窝淋巴结然后再切除乳腺肿瘤,避免切除过程中挤压肿瘤引起扩散,更符合肿瘤外科手术原则[15]。有专家认为,经腋下切口进进腔镜器械游离皮瓣至乳头根部后,在乳晕外上缘做5 mm小切口,经该切口置进电刀游离剩余内象限浅层皮瓣可减少器械间互相影响,降低游离内下象限腺体的难度[23]。此技术正在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

2.3 提高手术同质化水平 腔镜乳腺癌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操作习惯不同,特别是非溶脂手术技术学习曲线更长。联合同期乳腺假体重建则需要同时把握乳腺肿瘤根治术、整形手术和腔镜技术。有学者研究体会展示,连续完成15例腔镜辅助保乳手术后手术时长有较明显缩短[13,24]。近年来,腔镜乳腺癌外科技术受到乳腺外科医生的高度关注,并成为众多学术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2017年以来,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学术组织搭建的腔镜乳腺外科技术培训项目推动了中国腔镜乳腺癌外科有序发展的进程。更多乳腺外科中青年医生正在成为中国腔镜乳腺癌外科发展的中坚力量,各种手术方式的体会分享也开拓了临床构思。但是,腔镜乳腺癌外科未来发展方向也应该借鉴其他专业体会,其中,同质化手术技术准则是腔镜乳腺癌手术规范化的保证。回忆历史可知,具有最新科技含量的设备技术推动了腔镜手术的发展历程。因此,21世纪肿瘤外科手术领域不应该回回“冷兵刃”时代,而应优先推举在直视下抉择超声刀、单极电刀以及低温等离子刀等能量外科平台进行锐性分别,这将是未来发展的宏看方向。针对硬韧的乳腺腺体和狭小操作空间,研发乳腺外科专科化手术器械是精准手术必要的设备保证。

3 早期腔镜乳腺癌多中心研究(CSBrS-018)

目前,在世界领域内尚无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乳腺癌的非劣效、前瞻性、多中心比较研究。借鉴COST研究[25]、COLORs[26]和COLORsⅡ研究[27]在结肠癌和直肠癌腔镜手术领域发展展示出的奉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启动了“早期乳腺癌腔镜辅助对比开放手术实施保留乳头乳晕皮下腺体切除术+同期假体重建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Chinese society of breast surgery,CSBrS-018)。该项研究旨在通过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探讨腔镜辅助对比开放手术实施保留乳头乳晕皮下腺体切除+Ⅰ期假体重建治疗早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并建立随访机制进行远期疗效分析。目前,研究方案已经完成伦理学审核及项目注册,计划在2023年初以非随机形式启动进组。该研究主要终点目的为基于Breast-Q评分的术后美容效果,次要研究终点目的包括肿瘤安全性、手术技术安全性、生活质量等。为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要求参研手术医生具有独立完成30台腔镜乳腺癌皮下腺体切除的手术体会,研究专家组将通过手术视频盲态审查,并对手术标本进行肿瘤安全性评判。CSBrS-018研究作为国际第一项腔镜乳腺癌手术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有看为早期乳腺癌腔镜手术的临床价值提供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

《乳腺癌腔镜治疗专家共识与操作指挥意见(2019版)》[10]指出,开展腔镜手术操作的乳腺外科专科医生需要接受规范化培训,在把握腔镜手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开展操作及实践,避免盲目追求手术效果而给病患带来额外创伤。有关腔镜乳腺癌手术治疗技术尚短缺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其治疗规范、妥善使用的任务仍非常艰巨。

目前,在世界领域内尚无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乳腺癌的非劣效、前瞻性、多中心比较研究。借鉴COST研究[25]、COLORs[26]和COLORsⅡ研究[27]在结肠癌和直肠癌腔镜手术领域发展展示出的奉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启动了“早期乳腺癌腔镜辅助对比开放手术实施保留乳头乳晕皮下腺体切除术+同期假体重建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Chinese society of breast surgery,CSBrS-018)。该项研究旨在通过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探讨腔镜辅助对比开放手术实施保留乳头乳晕皮下腺体切除+Ⅰ期假体重建治疗早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并建立随访机制进行远期疗效分析。目前,研究方案已经完成伦理学审核及项目注册,计划在2023年初以非随机形式启动进组。该研究主要终点目的为基于Breast-Q评分的术后美容效果,次要研究终点目的包括肿瘤安全性、手术技术安全性、生活质量等。为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要求参研手术医生具有独立完成30台腔镜乳腺癌皮下腺体切除的手术体会,研究专家组将通过手术视频盲态审查,并对手术标本进行肿瘤安全性评判。CSBrS-018研究作为国际第一项腔镜乳腺癌手术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有看为早期乳腺癌腔镜手术的临床价值提供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

《乳腺癌腔镜治疗专家共识与操作指挥意见(2019版)》[10]指出,开展腔镜手术操作的乳腺外科专科医生需要接受规范化培训,在把握腔镜手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开展操作及实践,避免盲目追求手术效果而给病患带来额外创伤。有关腔镜乳腺癌手术治疗技术尚短缺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其治疗规范、妥善使用的任务仍非常艰巨。

参考文献

(在框内滑动手指即可浏览)

[1] 姜军,梁燕,艾翔,等. 我国乳腺腔镜手术现状与困境[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0,40(10):1130-1134.

[2] Avrahami R, Nudelman I, Watenberg S, et al.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axillary dissection. Cadaveric feasibility study[J]. Surg Endosc, 1998, 12(5): 466-468.

[3] Tsangaris TN, Trad K, Brody FJ, et al. Endoscopic axillary exploration and sentinel lymphadenectomy[J]. Surg Endosc, 1999, 13(1): 43-47.

[4] Mok CW, Lai HW. Endoscopic-assisted surgery in the management of breast cancer: 20 years review of trend, techniques and outcomes[J]. Breast, 2019, 46: 144-156.

[5]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乳腺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

[6] Mlees MA, El-Sherpiny WY, Moussa HR. Transaxillary endoscopic excision of benign breast tumors, early institution experience[J]. Breast J, 2020, 26(4): 672-678.

[7] 张春. 腔镜手术治疗良性乳腺疾病技术要点[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0,40(10):1135-1138.

[8]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内分泌外科学组. 治疗乳腺疾病腔镜手术技术操作指南(2008)[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9(3):191-195.

[9]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内分泌外科学组. 乳腺疾病腔镜手术技术操作指南(2016版)[J].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6,10(4):193-199.

[10]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 乳腺癌腔镜治疗专家共识与操作指挥意见(2019版)[J]. 中华外科杂志,2020,58(4):257-260.

[11] 张晔,钟玲,刘静,等. 腔镜与开放的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根治切除加一期假体植进乳房重建的对比研究[J]. 中华外科杂志,2019,57(10):770-775.

[12] Du J, Liang Q, Qi X, et al. Endoscopic nipple sparing mastectomy with immediate implant-based reconstruction versus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a long-term study[J]. Sci Rep, 2017, 7: 45636.

[13] Lai HW, Mok CW, Chang YT, et al. Endoscopic assisted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for breast cancer: Clinical outcome, learning curve, and patient reported aesthetic results from preliminary 100 procedures[J]. Eur J Surg Oncol, 2020, 46(8): 1446-1455.

[15] 骆成玉. 乳腺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策略及价值[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0, 40 (10) :1141-1143.

[17] 郭美琴,姜军,杨新华,等. 吸脂法腔镜腋窝淋巴结清除术野脱落细胞学研究[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16(9):710-712.

[18] 郭美琴,姜军,杨新华,等. 吸脂法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淋巴结组织学改变的临床对比研究[J].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7):487-488.

[19] Lai HW, Lin SL, Chen ST, et al. Single-axillary-incision endoscopic-assisted hybrid technique for nipple-sparing mastectomy: Technique, preliminary results, and patient-reported cosmetic outcome from preliminary 50 procedures[J]. Ann Surg Oncol, 2018, 25(5): 1340-1349.

[21] Luo C, Guo W, Yang J, et al. Comparison of mastoscopic and conventional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in breast cancer: long-term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multicenter trial[J]. Mayo Clin Proc, 2012, 87(12): 1153-1161.

[23] 周娇,梁法清,谢妍妍,等. 华西医院日间腔镜乳腺皮下切除联合一期假体重建的临床路径简介[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1,28(12):1393-1399.

[25] Clinical Outcomes of Surgical Therapy Study Group. A comparison of 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and open colectomy for colon cancer[J]. N Engl J Med, 2004, 350(20):2050-2059.

[26] Colon Cancer Laparoscopic or Open Resection Study Group. Survival after laparoscopic surgery versus open surgery for colon cancer: long-term outcome of a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J]. Lancet Oncol,2009,10(1):44-52.

[27] Bonjer HJ, Deijen CL, Abis GA, et al. COLOR II Study Group. A randomized trial of 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surgery for rectal cancer[J]. N Engl J Med, 2015, 372(14):1324-1332.

(2023-01-01收稿)

版权声明

本文为《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原创文章。其他媒体、网站、公众号等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本刊编辑部获得授权,并在文题下醒目位置注明“原文刊发于《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卷(期):起止页码”。谢谢协作!

上一篇:上海73岁奶奶在汉“心脏减肥”成功

下一篇:新技术可手术中照亮患者神经系统

派趣吧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