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里的“洋专家”
诺伯特对高架草莓种植情状进行笔录。 屈琳昆 摄
中新网银川3月5日电 题:大棚里的“洋专家”
作者 李佩珊 屈琳昆
在宁夏的许多村庄里,一个德国人的身影十分常见。他像“走亲戚”一样,熟知这里的农业发展情状。他是德国农业专家诺伯特·菲舍,曾在上海、云南等多地从事农场治理、技术顾问工作。2007年,诺伯特与宁夏结缘,并扎根于此,他也成了红树莓种植引进宁夏的“第一人”。
最近,随着气温的回升,宁夏各地大棚里种植的草莓到了大量上市的季节。草莓种植效益虽高,但种植过程也困难重重,经宁夏科技厅推举邀请,诺伯特近日来到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枣香村、隆惠村、龙泉村等村中,为其“问诊”“把脉”。
大武口区隆惠村日光温室多层高架培植设施。 屈琳昆 摄
“专家,我们草莓产量和果实质量应该如何提高?”湿热的大棚里,枣香村支部书记赵亚军第一时间就如何提高的问题向诺伯特请教。
展开全文
诺伯特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先尝了尝刚摘下的草莓,又觅觅测量土壤温度的地温计,向赵亚军询问了这里日常的温控准则和使用的播粉蜜蜂种类后,才给出具体的意见。
诺伯特表达,大棚的温控可以做得更正确,夜间最低温应保持在7度以上,同时可以将现有的普通蜜蜂换为一种名为“熊蜂”的蜜蜂进行播粉,从而提高种植的授粉效率。
诺伯特在草莓大棚中进行实地观察。 屈琳昆 摄
讲授过程中,农户越来越多,逐渐把诺伯特“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洋教授’,草莓大棚里的红蜘蛛很多,经常把果实破坏掉,该怎么办啊?”草莓种植户也纷纷提问。
诺伯特意见农户可以考虑引进红蜘蛛在自然界的天敌,来代替农药的使用,这样种出的草莓更加绿色有机。语言的不通没有阻碍知识技术的流通,大家将诺伯特给出的意见通过翻译一一记下,等待日后在大棚实施。
一旁的隆惠村中的草莓大棚与普通温室大棚有些不同。这里的草莓不直接种植在地下土壤中,而种植在多层高架培植设施上。这是一项新引进的培植技术,当地种植对它的使用还不太娴熟,草莓生长步进瓶颈。
进进大棚后,诺伯特仔细看察设施中的草莓培植后提出,草莓的根茎目前种植位置过深,应将根茎没进土壤的地方再提高几厘米,这样更有利于草莓的生长。“除此之外,要注重温室内部的空气循环问题,加大循环以保证植物生长环境的适宜。大家还要记住确保温室大棚的光照充足。”诺伯特提出的意见正中许多种植草莓户的下怀。
“宁夏的草莓种植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但很多情状下,农户并不清楚种植技术的具体使用形式。假如能将大棚中所需要的技术真正落实和妥善的话,这里的草莓产量还能有70%到80%的提升。”他表达。
诺伯特向村干部讲解草莓种植技术。 屈琳昆 摄
“我认为宁夏农业的发展速度很快,高科技的种植大棚和智能的浇灌系统随处可见。”诺伯特坦言,农户与新技术的使用还在磨合,“我愿一直与这里的农户为友,把我的所学传授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诺伯特·菲舍“六盘山友谊奖”,以感谢他对宁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的奉献。诺伯特表达,在宁夏生活的15年间,他已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这里的人非常友好,这里的环境也很宜居。我信赖未来会有更多外国人来到宁夏,爱上宁夏。”诺伯特说。(完)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