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趣吧

民国军阀史之川系:川军内部都有哪些派系?川躲渝都乱成一锅粥了

电视时间:5天前阅读:1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为什么抗战时那么夺眼的川军,军阀混战时却存在感那么弱呢?

原因可能和大家的固有认知有点区别,那就是川军从来没有形成过一个统一的派系。

比如像滇军那样,全云南就我一个老大,所有云南军队都回我管。

而川军内部则是派系林立,什么武备系、速成系、保定系、军官系等等。

他们彼此间还经常相互攻伐,仅1912至1931年间,也就是辛亥革命后到九一八事变期间,四川各军阀间发生的大小战争足足有478次之多,平均每个月能打两次。

今天的民国军阀史,咱们开始讲川军。先来理清楚川军到底都有哪些派系。

速成系:

展开全文

1903年,河南巡抚锡良调任四川总督,并开始着手编练四川的新军。

期间,锡良为了培植新军的军官,开办了四川陆军弁biàn目队,可以理解为低级武官的培训学校。到赵尔巽出任四川总督时,又开办了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把锡良的弁biàn目队学员和各军选送的学员全部吸纳其中。

这个前后两期,合计近300人的陆军速成学堂学员,就形成了川军中实力最强的,速成系。

但川军的乱,不光是不同派系间会相互打,同派系也会相互打。

这个速成系就是如此。因为里面有两个大佬级人物,都先后成为过川军中最大的势力,他们两个也不出意外的相互掐过。

这就是刘湘和杨森。

刘湘是四川成都大邑人,1908年进进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后在四川新军中服役。

袁世凯称帝时,刘湘跟随北洋军的张敬尧部在四川境内与护国军作战,并因战功晋升为陆军少将。但这个将官多少有点虚,究竟那时候反袁的多,给自己手下加虚衔也正常。

袁世凯死后,刘湘从旅长、师长,一直做到了四川陆军第二军的军长。并接替刘存厚主政四川。

随后刘湘带领着他的第二军,和熊克武的四川陆军第一军发生战斗,是为“一二军之战”。

因为熊克武的到了刘成勋第三军的支持,刘湘败北,随后下野。

速成系的大旗就喊到了杨森的手中。

杨森是四川广安人,最早进进锡良陆军弁biàn目队,后来转进到赵尔巽的四川陆军速成学堂。

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时,杨森部被支持袁世凯的滇军击败,随后加进到滇军。

袁世凯称帝后,随滇军的蔡锷部打回四川。回到四川后杨森脱离了滇军,刘湘被熊克武击败后杨森接任了川军第二军军长。

再之后杨森又被直系北洋政府任命为四川督办,名义上主政四川。直系也想通过杨森完成四川的统一。但这个任命遭到了其他四川军阀的反扑,其中带头的就是他的同学,同为速成系的刘湘。

就这样杨森被逐出了四川,背靠皖系的刘湘再次做大。

随后刘湘又投靠老蒋,并在老蒋发动四一二之前就开始在重庆进行清洗。

直至抗战前,刘湘一直都是川军中最大的势力。

他还和自己的堂叔刘文辉短暂形成过分管双头政治格局。

不过是亲戚又怎么样,照样打。因为刘文辉,属于另一个派系。

保定系:

1902年袁世凯在保定开办了“北洋行营将弁学堂”,之后袁世凯又将军校系统陆续细化,分别建设了陆军小学堂、中学堂、军官学堂、大学堂等多个梯次。

其中小学堂在大清的八个总督辖地分别设置(东三省总督还没创建),四川成都就是四川总督的驻地,所以这里也有一座陆军小学堂。

1908年,14岁的成都大邑人刘文辉进进第二期四川陆军小学堂就读。

南充营山人邓锡侯和成都简阳人田颂尧等川军将领也都是这一时期在小学堂中就读的,区别就是这俩第一期的毕业后往了南京陆军中学堂,第二期(和第三期)的刘文辉往了西安陆军中学堂就读。

1912年,经过几次改制、迁址和更名后,这个体系下的保定校区正式更名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而刘、邓、田等当年四川陆小出身的人,也先后考进了这所中国近代闻名军校。

田颂尧是第一期,和湘系军阀唐生智同期;刘文辉是第二期,和淮海战争时国军(剿)总司令刘峙是同学。

他们毕业后都回到了四川加进川军。

而这批有保定陆校背景的人,再各自独立的发展中,逐渐开始抱团,并在一系列协作中形成了固定的派系,保定系。

1926年老蒋发动北伐,这几个保定系将领公布易帜,刘、邓、田所带领的军队被改编为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军,并在各自的依据地逐渐扩展防区领域。

至1931年时,刘文辉的保定系已经和刘湘的速成系形成了分治四川的格局。

虽然他俩是堂叔侄,但利益面前哪有亲情,双方最终于1932年秋爆发了川军内部规模最大的“二刘之战”。

双方合计出兵30万,战损高达三分之一。

最后由于保定系内部的分列,刘湘大胜。刘文辉则逃往了川躲相交的西康地区。

保定系至此消亡。

军官系:

1912年,保定军校体系下的陆军小学堂停办,时任四川都督的成都人尹昌衡创建了四川陆军军官学堂,并将还没有毕业的“保定陆小”第四、五期学员转来这里陆续就读。

起初这些军官学堂的毕业生因为也算是保定系的预备役,所以多数也都跟着保定系的长官从军。比如成都蒲江人李家钰、罗泽洲就一直在保定系的邓锡侯军中。

1927年,李家钰以邓锡侯军中师长的身份,顶替没有派系的赖心辉,被任命为四川边防军总司令。随后又被宁汉分裂后的汪精卫拉拢,被武汉政府任命为第二十二军军长。

至此李家钰开始脱离保定系,形成了自己的势力。

几乎同时,此前一直做行政工作的罗泽洲也重回军中,被任命为了四川陆军第十一师师长。

两人由此开始建立同盟,并积极拉拢其他四川陆军军官学堂毕业的同学,形成了一个新的派系,军官系。

但咱们前面说了,此时正是刘湘的速成系和刘文辉的保定系势力最大的时候。

四川的其他小军阀见状,就想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共同倒刘。

于是在1928年秋,军官系的李、罗,以及咱们前面提过的刘存厚、赖心辉,以及刘湘的保定系内部对头杨森等人共同组成了“四川同盟各军军事委员会”,杨森任主席,李家钰人副主席,集结十三万兵力,对刘湘开战。

本来刘湘处于绝对劣势,手上只有三万人,连人家的四分之一都不到。但这个松散的联盟并没有什么统一指挥,大家也都各怀心思,被刘湘看准机会将杨森和罗泽洲逐一击败。

因为杨森实力大损,所以军官系的李家钰又被推出来做了总指挥,但不打刘湘了,开始打刘文辉了,连联盟的名字都改了,喊“四川同盟军战地委员会”。

不过刘文辉他们也没打过,实力受损的李家钰只能抉择依附刘湘。

军官系至此消亡。

武备系:

前面讲的军官系,形成的晚,灭亡的还早。

除了本身实力不够强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能被他们团结到的力量很有限。

比如为军官系创建提供土壤的那个创办了四川陆军军官学堂的四川都督尹昌衡就不是军官系的,而是武备系的。

当然,成立那么早的武备系也没吸纳下他们。

1911年,大清朝廷又搞幺蛾子,要把已经商办的粤汉、川汉铁路收回国有。但收回来并不是想自己经营,而是要转头把铁路的利益卖给英、法、德、美等外国人。

川、粤、湘、鄂等地的反对声音逐渐猛烈,特别以四川为甚,这就是“保路运动”。

辛亥革命后,成都保路同志会成立了大汉四川军政府。当时尹昌衡只是四川新军以及四川(保定)陆军小学堂的教官,但大汉军政府也实在无人可用,就把这位有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背景的教官拉出来当了军政部长。

后来部队兵变,军政府的正副都督都跑了,尹昌衡就被拥立为了四川都督。

多说一句,当时担任大汉军政府副都督的喊朱庆澜,1935年时上映了一部他投资的电影喊《风云儿女》。这部电影的主题曲是编剧田汉作词,聂耳谱曲,朱庆澜给歌曲命了名,这就是《义勇军进行曲》。

咱们说回来,尹昌衡上位后,开始在任用自己的亲信,那他的亲信是从哪来的呢?

1902年,山西巡抚岑春煊调任四川总督。

就任后,岑春煊除开始编练新军外,还开设了一所军校,四川武备学堂。

而尹昌衡就是四川武备学堂第一期的学员。又因为这所学堂访日制,也有日本教官,所以尹昌衡才有了被报送往日本陆续深造的机会。

尹昌衡上台后,任用的大批当年武备学堂的毕业生充任要职。

代表人物除尹昌衡外,重庆人胡景伊、成都人周道刚、成都人刘存厚等人都先后出任过四川都督(将军/督军)。

他们被统称为武备系。

可以说武备系是川军最早的派系,也是辛亥革命后,四川初期唯一把握实权的强力派系。

因为尹昌衡是同盟会元老,袁世凯怕四川倒向孙中山,于是拉拢武备系的胡景伊背叛了尹昌衡。但袁世凯也没有信赖胡景伊,派亲信陈宧领兵进川,轻松夺了胡景伊的权。武备系遭到致命打击。四川因此也投了袁。

投袁的结果就是,护国战争期间,四川又被滇军打了进来。虽然刘存厚等武备系将领又投了护国军,但四川也从此时开始活在了滇军的阴影下,再加上其他大小军阀和派系也开始冒头。最终武备系最后的实权人物刘存厚、周道刚等人被驱逐出川,武备系消亡。

除了这些派系外,川军的各军头还组织过各种互助会、同学会之类的组织,还有像袍哥这样的民间结社。总之,就是特殊的乱。

不过再乱,这不也帮你们捋清嘛。

下期咱们接着来聊川军。

分散的派系聊完了,下期咱们再把川军至抗战前的完全走向捋一遍。

上一篇:湖南高考书法培训(书法史)—《秋凉平善帖》

下一篇:襄渝铁路:我国铁路史上的一大壮举,共有83万人投进了铁路的建设

派趣吧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