谵小语 | 世界不会总是在等着我
程萌 著
沈阳出版社 2023年2月出版
ISBN:978-7-5716-2737-9
定价:128.00元
世界之美有时在想象之外,但它不会总是在等着你。旅行是这样,人生亦如是。
世界不会总是在等着我
谵小语
继“昨日三部曲”之后,作家程萌又推出同一风尚的第四部作品《云上四季》。在这四部书构成的非虚构旅行文学作品系列中,《云上四季》实际是对三部曲的弥补和延续,无论从题材类型、写作方式,还是装帧设计上看,都是这样。
展开全文
程萌不单纯是一位作家,还是闻名摄影师,是一位文化学者。因此,他的书中配有大量出色照片,我们读书的过程也是在享受一次视觉盛宴,是视觉的旅行,更是艺术的旅行、文化的旅行。作者的多重身份,也带给我们读者以多重的体验。他的书,你可以轻松地读,尽情享受作者用文字和镜头讲述的那些昨日往事与美好瞬间带来的舒适;假如你有兴致,你也可以卖力气地读,读得满头大汗,读得酣畅淋漓,因为它包含的内容和涉及的信息非常丰盛。那些旅途见闻,那些出色照片,总能让你久久回味,引起无限想象。
读完这样的书,你甚至会萌生放下眼前所有烦恼所有是非,远走高飞的冲动。那么,在欣赏“云上风景”之前,让我们先来简单回忆一下“昨日恋歌”。
“昨日三部曲”开篇之作是《水岸九歌》,讲的是关于泅渡与彼岸的那些事。作者在书中带我们领略了欧洲闻名河流的风景,如大家熟悉的莱茵河、多瑙河,也觅访了科莫湖、莱蒙湖等意大利、瑞士、法国和匈牙利等国家的十多个湖区。可以说一路风景旖旎,且歌且行。作者写奥尔塔湖,在意大利北部,湖中一座岛,喊圣朱利奥岛。岛上不仅有古老的传说,而且是意大利“最美中世纪小镇”,被巴尔扎克称为“绿篮里一颗灰珍珠”;这里还是德国哲学家尼摘的“劫界”,他和莎乐美同游此地,表白受挫后开始写作闻名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还没完,朱塞佩•托纳多雷《爱情天文学》也到此取景……
在书中,作者将自己的生命比作“岁月之河”,一语道出真相。作者对于河流的理解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看。无论是他笔下由河流与湖泊见证过的历史与文明,还是包括作家、读者在内的我们用脚步丈量出来的人生之路,它们共同的特征是都有着不可逆的昨日与永恒神往的彼岸。时间的河流不可逆,生命的河流不可逆,我们永远泅渡在各自的航道里。那么,能够抵达昨日与彼岸的是什么呢?答案是文学和艺术。也许这就是作者的文字和影像最重要的价值吧!
第二部《琴岛低语》,是关于欧洲海岛文化的旅行随笔,其中特别是对爱琴海岛屿给予较多关注。在作者笔下,我们看到了哲学家伊壁鸠鲁与毕达哥拉斯的故乡萨摩斯岛、拿破仑的出生地科西嘉岛、有着漂亮传说的西西里岛、吕克•贝松碧海蓝天下的阿莫戈斯岛等。有些岛屿我们在其他文字中读到过,有些我们在影视中见到过,但彼时它们都只是一瞥即逝的背景,作者以学人的第一视角带我们身临其境,他并不只是简单地朝觐和打卡,他还沉下心往感受那里的潮来潮往和日升日落。于是,我们看到了文明的背影,也看到了人间烟火。也只有在这样的旅行中才能发现,“世界之美有时在想象之外”。这是程萌式旅行和我们绝大多数人跟团旅游最大的不同,他眼中所见的,经常是我们未曾注重到的。
岛屿在西方文学中具有特殊的意味,经常隐喻隔绝、避世与宝躲等意象,比如《鲁滨逊漂流记》《金银岛》等作品中都有相关情节演绎。提起海岛,我们绝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是热带风情、浪漫沙滩这样的景象。然而,现实中的海岛有时也是疾病与罪责的容纳之所,比如欧洲最后一个麻风村所在地斯皮纳龙格岛。1623年,伦敦暴发瘟疫,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以为这是把人类视作整体相对而言之。事实上,具体到独立的个体,有时候在精神层面上一个人就是一座孤岛。所以,对比疫情与战火之下饱受折磨与残害的当下人类,作者不禁感叹:“假如没有这些文字,没有这些影像,没有内心的热看,又何以来对抗时间的萧条?”
作为“昨日三部曲”的终篇,《极地天空》则是一部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人类终极关怀为主题的作品。作者特殊关注了地球环境问题,表达了对生命与自然的敬畏。极地也是大部分旅行者的梦想所在,对于许多旅行者都具有里程碑意义,所以这也是一部关于梦想与终点的书。该书出版于2022年,正值人类抵达南极极点111周年。作者在叙述自己逐梦旅途上的所见所感的同时,也回忆了100多年以来从斯科特、阿蒙森到沙克尔顿的英雄逐梦史,向读者展示了如何在人类探险史的坐标系里留下自己的生命足迹。对于极地,人类不是为了征服而征服,而是为了探索与破解人类的命运谜题,为了与我们脚下的地球唤吸与共。
从一定意义上说,到达极地,是人类了解自身生存的这个世界的重要一步。但这个所谓的世界只是有形世界,只是人类生活场域的一部分。一旦真的到达了这个“世界的尽头”,你就会发现世界远不是到此为止。因为,作者告诉我们,极地有着看不见的边界线,而我们始终瞩看的是你我共同面对的天空。天空笼罩着地球,那么天空可以成为这个世界大小的度量吗?
从《水岸九歌》的镇静,到《琴岛低语》的谦卑,再到《极地天空》的眺看与远想,作者的脚步从未停歇,眼前的景象不断变换,始终没有变的是精神,一种放逐与追觅的精神,放逐灵魂,追觅诗意,作者自己称之为 “流浪”。极地都不是真正的终点,流浪又怎会有终点呢?于是就有了《云上四季》……可以说这个系列的前三部作品各有主题和侧重,《云上四季》则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再度对那些在四季往复中穿梭云端的旅行进行撷英集萃。
在《云上四季》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组波澜壮阔的空间图景:带我们往到了伦敦、巴黎、罗马、威尼斯、布鲁塞尔、伊斯坦布尔、耶路撒冷,等等,从欧洲到中东,自然景看、风物人情,尽收眼底。读者跟随作者在欧亚大地上纵横游荡的同时,也是在时光的长河里穿梭。这本书在时间上,跨越了几个重要阶段:始于1871年的美好年代,350多年前的壮游年代,200多年前的邮车年代。作者的笔触,随着他的脚步,穿越漫长的中世纪,一直追溯到古希腊年代,作者最后又回到了当下,进行现实的看照。
读过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凡•高的最后客栈,不是毕加索的海滩,不是茨威格的中心咖啡馆、卡萨诺瓦的威尼斯,不是蒙马特的激情燃烧和巴黎的斑斓夜,等等,这些都不是。我印象最深的,其实是作者旅行生活中的那些细节。
比如,写到蒙马特时,作者说:
“我曾在蒙马特小居过三个星期。天天早晨都在那陡峭的佛亚提尔台阶路上跑步,在圣心教堂前的长椅上读书,到了食饭时间,回到小小的但很干净的旅馆房间,用自带的一个在马德里购买的微型烤箱,放进里昂香肠、葡萄干和奶酪薄片,制造出香喷喷的三明治,完全融进当地那种艺术化的简单生活中。”
再如,进住比亚里兹酒店后,作者在第二天清晨出门散步时,有一段这样的描写:
“一觉醒来,从酒店出门没走几步,一条美丽的海岸线就飘动在眼前。我沿着海边便道漫步,略有冷意。我的前面是一位 40多岁的瘦高男人,颇有贵族气质,他上身穿着一件轻薄面料的防冷服,脚蹬一双灰色绒面皮鞋,手里牵着一条腊肠犬。”
然后作者就陆续往前走,往欣赏比亚里兹海岸的那些礁石,游览旧港沙滩,逗留一段时间之后往回走。接着作者又写道:
“回来的路上,又遇见清晨看到的那个男人,他站在路边柔声地打电话。此情此景让我心里动了一下。我想,那边接电话的人一定很幸福。”
为什么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呢?旅行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首先是对一种状态的渴求,离开日常,离开枯燥乏味,离开琐碎与烦恼。那么,作者对这些细节的描写则恰恰是在这种离开之后,最细微的体验。这种体验要比介绍那些名胜古迹更加真实可感。因为,那些名胜,怎么讲都离不开固定的物质形态和基本的史实,反而是个体经历和感受的细腻与真实,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复制的。这些会让我们更加有身临其境的代进感,仿佛自己已经到了那样的异国他乡。
其实,这些文字从功用上说,把它们删掉并不影响叙述文本的完全性,但是假如用好的文学作品的准则来衡量,这些文字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些文字使作品有了生命,其背后是有趣的灵魂。这些生动的、鲜活的、布满生命张力的文字,也让那些城市、街道、岛屿、河流、山川活了起来,让旅行成为真正的人的旅行。就像我们中国古代的山水画,在那些大山大河的画卷的角落里,经常有人在,或行走,或静坐。他要往哪?他在想什么?可以让你产生无穷的想象。于是,它就成了开放的艺术,永远有讲不完的故事,这就是图景中人的存在意义。
真正的旅行一定是要对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让你在精神上有所收成、心灵上有所触动。旅行,其实是对现实的反照。
作者带我们回到壮游年代的旅程特别值得我们重新考量。壮游,又喊大旅行、大周游。在17—18世纪的欧洲,贵族子弟有过壮游才能算完成了基础教诲。哲学家霍布斯二十几岁成为哈德威克男爵卡文迪许之子威廉的私教,先后陪着威廉及其子进行壮游,年近五旬才从意大利回到英国。期间他熟悉了培根、知道了伽利略这样的大咖,所以后来才有了不朽的著作。我们中国从古代到近代,文人、知识阶层也都有游历的传统。如谢灵运、徐霞客那样的,就是旅行家。而像李白,离开家就再也没回往过,一辈子都在游走。那时候读书人游历,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即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直到民国的时候,很多精英都有过类似的游历经历,梁思成在美国学成之后,又和林徽因到欧洲游历,后来因为梁启超生病才回国。
这种教诲,对我们当下是非常有启发意义的。现今人们的旅行多是打卡式旅行,为什么我们往了就是拍个照发个圈,而作家往了可以讲出耐人觅味的故事?为什么三百年前的旅行热门地现在冷门了?还有我们现在称之为游学的,在多大程度上是游,又在多大程度上是学?走出往当然就是一种进取,能不能有深进体验,而不只是换了个上课地点?
由于遭逢疫情,我们可能有三年时间难以自由行走。程萌这个系列的书恰好在近三年的时间里做出来,可谓恰逢其时。读了这样的书,是不是应该重新考虑我们的出行计划了呢?甚至我觉得应该重新考虑一下的还有,我们要怎样过好我们的余生。
在《云上四季》的《后记》中有一句话,我读到的时候心头一震。作者说,为什么这些年始终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因为,“世界不会总是在等着我”,战争、灾难随时可能发生,比如他在书中讲到的马耳他蓝窗,是《权力的游戏》的外景地,2017年在暴风雨中坍塌;还有他在非洲拍摄过的黑犀牛,属于面临灭绝困境的极危物种,不知道再往非洲还能否见到。就在当下,土耳其地震还没有平息,还有某些战争危机依然形势严酷……
“世界不会总是在等着我”,世界两个字包含的,不仅是那些城市那些美景那些可爱的动物,其实所有美好的事物皆如此,人也一样,包括爱人、亲人、友人。“世界不会总是在等着我”,我想弥补一下说,旅行是这样,人生又何尝不是呢?
书评作者
谵小语,作家、评论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电影家协会会员。随笔、评论见于《中华读书报》《社会科学报》《文学报》《芒种》《海燕》等报刊。曾获东北三省电影评论奖一等奖、辽宁散文丰收奖一等奖。个人作品进选2016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榜单。
3+1签名版函套装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