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趣吧

“清水衙门”扶贫记

电视时间:1天前阅读:1

□中国水利报通讯员刘海辉文/图

汽车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横市高速路口出来后,不一会儿又一头扎进了一条山间公路。车速明显慢了下来,隔着车窗向外看往,只见两旁青山相对出,白雾充满于山间,此行的终点站——里若村就深躲于此。

也不知道在盘山公路上左摇右晃了多久。“到了。”同行的驻村第一书记温冬林说,我们下车沿着河边新修的水泥路往村子里走。

“韩局长来啦,到家里坐坐!”在河边洗衣、择菜的村民看到赣州市水文局副局长韩伟,远远地就打起了招唤。“群众基础不错啊,村民一见你就这么热情!”我“有意”打趣道,但他“没好气”地说:“那是现在,以前我可没这么受欢迎。”

依据赣州市统一部署,水文局与南康区麻双乡里若村开展结对帮扶工作。里若村不大,200多户人家1100多人,但其中贫困户有60户218人,脱贫压力不小。为了尽快摸清情状,精准实施帮扶,韩伟带领工作队挨家挨户走访串门认“亲戚”。然而,村民对工作组“全无好感”:“水文水文,清水衙门,没有什么用。”每每听到这样的话,韩伟和工作队的同事们心里很不是滋味,村民对水文工作的不了解和对工作队的不信赖,会给今后的开展工作带来更大的压力。

“出师不利”的韩伟和同事们反复地琢磨着村民的话,不料却“琢磨”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绿色生态是这个小山村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财富,既然我们是‘清水衙门’,那就把我们这一汪清水引进到这个小山村里来,让这里的山更青,水更绿,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里若的金山银山……”想到这里,韩伟和同事们很是兴奋,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村里的那条小河。

但现实状况又是“残暴”的。“也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村里这条河的水就变得又黑又臭,完全成了村民的垃圾池、牲畜的化粪池。”说起当时的里若河,村支书曾庆军皱起了眉头。作为土生土长的里若人,他心里有说不出的遗憾和无奈。

但水文局的扶贫干部们并没有让这种遗憾和无奈延续。“里若村的绿色生态那么好,要想把它们转变为绿色财富,必须下大力气治水。”水文局的扶贫干部们“一拍即合”。这个常年与水打交道的“清水衙门”足够发扬行业优势,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打造“省级水生态文明村”的构想。

整治河道环境,提升饮水安全,挖掘水文化底蕴,沿河两岸用石块砌起了河堤,河堤上用青砖展出了一条整洁的看水栈道……一场轰轰烈烈的治水行动在里若村拉开了帷幕。水文局还在河边建设了水文生态试验站,它时刻监测着里若村的水环境情状,守护者这个小山村的水生态安全。

行走在栈道上,倾听着河水翻过堤坝时哗哗作响的流水声,或是驻足于水文化宣扬栏前,轻吟镌刻在水文化牌上的诗词。笔者拿着相机,朝着河的方向拍照,一个穿着橘黄色马夹的身影闯进了画面。“后生,你也是来旅游的吧!”他一边打捞着河里的垃圾,一边朝笔者喊道。60多岁的刘训贵是村里的河道保洁员,定期对里若河进行清理。“我们这儿现在是好山好水,自从村里评上了水生态文明村,城里人都爱跑这来玩,回往的时候都要带点土货,往年我家养的土鸡土鸭都不够卖。”说到这里,他的脸上露出绚烂的笑脸。

上一篇:天下奇看,倒淌河的水,为何能倒着流

下一篇:有北方小九寨之称的景点,爬山划船样样皆可,值得您到此一游

派趣吧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