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在“狂飙”,年轻人小心这些“坑”
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推出的大型预练习人工智能语言模型ChatGPT,正成为很多年轻人关注和热议的焦点。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街摘多名年轻人,了解他们对ChatGPT的看法。不少人赞颂ChatGPT回答问题的高效,也有人直言ChatGPT回复的内容“仅是机械组合,布满套路”。还有一些年轻人表达担忧,ChatGPT使用不当会造成法律风险,存在泄露数据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
ChatGPT的热度在“狂飙”,年轻人使用需注重避开哪些“坑”?
“ChatGPT这类人工智能产物能推动科技进取,有利于辅助人类的生产生活,但它不能替代人类的智力活动,因为它没有人类所独有的情感和思想。”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总干事张洪波认为,ChatGPT涉及浩大数据的算法加工,可能会侵犯到一些用户隐私,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开发者,应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和社会伦理道德,保证所收录的数据不侵犯他人的权益。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滕锐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摘访时表达,ChatGPT是大量不同的数据集群练习出来的语言模型,目前其背后仍是“黑盒”结构,即无法确切对其内在的算法逻辑进行分解,所以不能确保使用ChatGPT过程中,其所输出的内容不会产生进攻侵害用户的表述。
“假如ChatGPT的回复是错误或虚假信息,会具有极大的误导性,有潜在法律风险。”在他看来,ChatGPT难免存在一些侵犯用户隐私的内容。此外,若回复中存在过度借鉴他人作品的情状,使用不当就有可能侵犯他人的著作权。
北京京师(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阳律师分析,ChatGPT这类的AI软件没有独立人格,不具备我国著作权法规范中“作者”的主体资格。AI软件有可能使用未经授权的作品作为素材,只要是网络上公开的数据和信息,就有可能成为被AI学习的数据,除了主动询问软件开发者,基本没有其他有效方式可以阻止。
李阳认为,作者很难查清楚自己的作品是否被AI用来“学习”了,“权利人假如要进行维权,在当前法律体系下难度很大”。
“目前大部分国家的知识产权法规定,人工智能程序自身不能成为作者。”滕锐指出,ChatGPT的内容本质,是基于它所拥有的数据进行表达意志的创作,是作为被人类所利用的客体和工具,不具备法律人格,不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假如ChatGPT侵害了他人的著作权或泄露他人隐私,由它的权利人或使用者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李阳认为,在我国,作品创作完成之日即产生了受法律保护的著作权,意见作者有意识地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当发现作品被剽窃时,意见被侵权作者积极摘取应对措施,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合法权益,如可自行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投诉,托付专业的知识产权律师,向侵权方发出律师函或协助作者发出书面警告等。
“推动构建人工智能治理体系,政府加强监管和研发者保持自律尤为重要。”滕锐说,要避免ChatGPT引发数据安全问题,如泄露商业秘密及违犯保密义务,需从法律层面明确ChatGPT产品的使用领域,推进数据的分类分级,规定不同种类数据的保护级别和措施。他意见,在内容保护上,原创性数据要受到知识产权法的保护;在技术监管中,要定期将算法合规纳进大数据安全体系,对其使用情状进行安全审计、评估验证等。
“行业自律也非常重要,ChatGPT的所有人要注重数据安全合格,也要确保获取个人信息具有合法性。”滕锐认为,将伦理道德融进人工智能的全生命周期,才能促进大规模的人工智能使用“向善发展”。
展开全文
在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孙晋看来,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数据隐私泄露问题愈演愈烈,ChatGPT作为数字技术的使用,开发者和使用者都是第一责任人。他提醒,由于ChatGPT的算法和算力均很强大,假如开发者或使用者实施垄断与限制竞争行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会具有便利性和隐蔽性,会对反垄断法带来新挑战。
孙晋强调,人工智能开发者要坚持“技术中立”和“科技向善”的原则,开发者的道德水准和法律边界意识,决定其设计软件的发展方向。同时,使用者也要秉持这两项原则,杜绝利用新技术实施违法犯罪的行为,如侵犯公民个人隐私、侵犯商业秘密、商业诋毁、虚假宣扬、网络诈骗、洗钱等。
在张洪波看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施违法犯罪,具有侦查难度,也需科技往甄别和侦破。滕锐认为,机器人走上更高智能阶段的同时,人类利用机器人违法犯罪的现象也会出现,从刑法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不具有刑法意义上的辨认和掌握自己行为的能力,但可对机器人背后的自然人进行处罚。
2006年年底我国互联网大规模爆发“熊猫烧香”病毒及其变种,该病毒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播,造成很大危害。这个案例令滕锐至今印象深刻。他说,“熊猫烧香”病毒主要是由当时年仅20多岁的小伙子李俊制造,李俊没有法律意识,利用新技术违法,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年轻人在勇于尝试类似ChatGPT的新奇事物过程中,不能利用新技术往做违法之事。”
目前,为了避免学生过于依靠人工智能类工具,防止作弊,多国学校已经发出禁令,禁止学生在学校内使用类似于ChatGPT的人工智能工具完成学习任务和考试。“这是警示年轻人,要明白人工智能技术是人类的辅助工具,并不能替代人类进行智力创作,假如年轻人完全依靠,会影响创新创作能力。”张洪波说。
在张洪波看来,人工智能工具可以扶助人类快速处理字数多、容量大的文本内容,最终的智力创作成果,还是要人类自己来完成。开发者开发设计人工智能工具的目的,应该是让人类学习生产生活更方便、灵敏、正确,而不是懒散和消极。
“任何一项新数字技术出现时,年轻人的反应最敏锐,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很强。他们不仅仅是消费者,也有可能是未来新技术的发明者。”孙晋提醒,年轻人也要注重,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利用新技术时,不要触碰道德和法律底线。(先藕洁 刘胤衡)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