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趣吧

“红色代办”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雷山创新服务机制,解群众办事之难,答基层服务之卷

电视时间:2周前阅读:1

【核心阅读】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实现好、保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挠住人民最关怀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量而为、量力而行,深进群众、深进基层,摘取更多惠民生、热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黔东南州雷山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上,创新推行定点、定员、定项、定时、定标“红色代办”服务,由党员为群众无偿代办事务,着力破解农村群众办事不便、办事难等问题。

连日来,雷山县各地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让热热的春日顿添冷意。和湿冷的天气相反,全县各地春耕备耕火热推进,生产调度、技术指挥、选种育苗、病虫害防治……目及处皆是人勤春忙之景。

70多岁的看丰乡荣防村双女户李志彰的马铃薯都种下了,总算没有误农时,“没有村干部帮忙,我和老伴儿干不了”。李志彰话里满是感恩。

老人口中的“村干部”是村里“红色代办站”的代办员。荣防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宇说,村里青壮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为夺挠农时,村党支部专门组织“红色代办”服务队,扶助村里弱劳动力家庭开展春耕生产。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心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也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先一公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上,雷山县坚持从群众的“急难愁盼”出发,探索设立154个“红色代办站”、723名代办员。这个覆盖了全县154个行政村,在村民中家喻户晓的“红色代办站”缘何成立、怎么代办、能代办哪些事、推进效果怎么样……2月21日至23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进摘访。

展开全文

“红色代办员”到龙头街道食用菌车间扶助企业摘收食用菌。 袁小倩 摄

创新机制:

落实为什么代办,为谁办

什么是“红色代办站”?

记者在雷山县郎德镇老猫村摘访时,村民回答不一,但意思相同——“专门帮老百姓办事的”。50多岁的老文笑着说,“红色代办站”的干部还在他家当过一次“田螺姑娘”。

老文名文龙,2021年5月,老文的妻子突发疾病到凯里市住院治疗一个多月,当时正是农忙季,家里的秧苗也没有人插,误了农时就要误一季,夫妻俩急得干瞪眼。

“正急得不行,邻居在村里的微信群里告诉我,村里的干部已经帮我插完秧了,还拍照给我看,让我陪老伴安心治病,说实话,我当时都激动得哭了。”时隔近两年,文龙回想起来仍然很激动。

老猫村是“红色代办站”发源地,村党支部书记文胜鸿说,“红色代办站”原来喊“党员红色代办服务站”。2021年,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诲中,老猫村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而设立,初衷是组织党员帮文化低的村民代写相关素材、帮村民代售农特产品或代购物品、帮弱劳动力家庭干农活等。

以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为目的,老猫村的“党员红色代办服务站”深受村民认可,大家纷纷点赞。

“老猫村的‘党员红色代办服务站’解决了因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留守未成年人居多,因办事程序不清、政策不明、地处偏远等造成办事不便、办事难、耗时长等问题。”雷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梁大斌坦言,老猫村的“空心化”问题在雷山各村并非个例,而导致的问题也在各地不同程度存在。

用同样的方法解决相同的问题,老猫村的做法可否在全县复制妥善?

雷山县委组织部迅速成立调研组,以“推行‘红色代办’机制服务乡村振兴”为题,深进全县9个乡镇(街道)调研,并多次召开会议讨论研究。2022年7月,该县正式出台《在全县开展“红色代办”深化基层便民服务工作方案》,足够发扬党员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的主力军作用,按照“方便治理、方便群众”原则,推动“红色代办站”与党群服务中心合成,足够利用村“两委”现有办公场地等硬件及软件设施,在全县各村大力推行“红色代办”服务机制,并在村委设立“红色代办站”,在自然寨成立寨管委并设立“红色代办”点。

自此,以各村(社区)群众为服务对象,重点聚焦留守未成年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红色代办”服务机制在全县推进实施。

达地水族乡“红色代办”服务队到乌达村为群众讲解政策。 王应和 摄

建强队伍:

明确谁来代办,怎么办

有事怎么找“红色代办”站?

“找红娃子!”丹江镇脚猛村93岁的独居老人杨昌英脱口而出。老人所说的“红娃子”是脚猛村党支部书记文锡红,也是“红色代办站”队长。

为实现村级服务队伍全覆盖,雷山县一改之前只是党员代办的做法,以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红色代办”队伍领头人,发扬“两委一队三个人”“雁阵”作用,明确村党组织书记为村级“红色代办站”队长,同时整合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普通党员等,组建“红色代办”队伍。

“各村通过前期大量摸底,还把村里的进党积极分子、致富带头人、乡贤、村级后备力量、志愿者、热心群众等都纳进代办员。”梁大斌介绍。

有了代办人,怎么为民代办?

“红色代办”服务机制明确首个招待群众的代办员负责对代办事项从受理到完结的全过程,把群众跑路变党员干部跑腿、把群众办事变党员干部代办。针对年事较高、独身居住、自理困难的孤寡老人及留守未成年人,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提供精准服务。

杨昌英老人就是文锡红“一对一”帮扶联系人。

跟随文锡红来到老人家,庭院干净整洁,房内热意融融,炉子里的火烧得很旺,3只小猫正依偎在老人脚边烤火。

老人笑着招唤大家坐下来,很自然地拉着文锡红的手聊了起来。屋子的一个角落里,整洁摆放着很多快递盒子,大多是猫咪用品,也有一些食品包装盒。

“我不会用手机,都是女儿和红娃子帮我买。”杨昌英老人笑着说,“我没有儿子,女儿嫁外地,红娃子就像我的亲儿子一样。”

“我天天都要来,一是随时注重她的身体情状,二是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也顺便帮她把网购的东西带来。”文锡红说。

针对和杨昌英一样的老人,“红色代办站”的代办员适时主动上门,收集问题需求,及时扶助解决问题。常规的代办服务则按照“农民办事不出村、解决问题在家门”的原则,明确了审批、证照代办、咨询服务和公益事业等四类主要代办项目,涵盖了村民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以解决基层便民服务堵点和困扰群众发展难点为出发点,“红色代办”队每周集中研判一次,全面摸排和分析研判,形成为民代办服务重点事项清单,并明确专门的值班代办员,进行广泛的宣扬。

结合群众生产作息时间和代办站工作实际,“红色代办站”畅通了集中代办、线上代办、电话预约代办等各种代办渠道,延长代办服务线。

制度保障:

推进继续代办,好好办

“代购化肥一袋”“家中电线线路整改”“种植土豆需要人手”“养殖黑毛猪技术指挥”“帮发展产业的群众申请贷款”……翻开郎德镇南猛村的“红色代办”服务计划工作台账,服务事项小到代购物品、大到帮带产业,受理时间、代办人、服务对象、办理结果、群众称心情状等一目了然,且每件服务事项从受理到办结基本不会超过1天。

事事件件,笔录的是群众的信赖,体现的是党员干部的为民情怀。

“群众之事无小事,接到诉求后,我们首先会对事项进行分类,村里能办的,就安顿相应的人及时办,不能办的,就提交到镇里,再协调相关部门解决。”从公务员到躬身乡村一线的群众代办员,国家乡村振兴局派驻南猛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蔡孟阳感慨颇深:被群众需要是一种快乐,被群众肯定是一种称心。

以群众的称心度检验代办成效,用制度保障代办质量。

“群众的事,办就要办好、办实、办到位。”梁大斌说。

在老猫村委会办公室墙上,代办服务承诺制、事项限时办结制、代办事项公开制、“三办理,四登记”制等相关制度一应俱全。

“制度不只是挂在墙上、落实在嘴上,要害是重在执行。”文胜鸿指着代办数量公榜制度说,各代办站定时对代办情状进行公榜,将“红色代办”服务成效作为村“两委一队”和普通党员、进党积极分子等评先选优重要考核准则,进一步增强代办员的荣誉感和积极性。

“以制度保障,杜绝‘僵尸’工作,推进继续代办,好好办。”梁大斌说。

【记者手记】

“代”起责任“办”出民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孙蕙

“为群众办事不需要成本,只要情愿干、专心干就落实得快、办得好。”这是记者在雷山县摘访中,一名基层干部说的话。短短一句话,直抵人心,一名躬身乡村振兴一线干部的为民深情可感可触。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价值取向。雷山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群众“急难愁盼”出发,探索推行“红色代办”服务机制,党员干部真正站在群众的立场,以真的情感、实的作风、干的决心、新的举措,于主动“代”中体现责任担当,在专心“办”中赢得民心。成为新时代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

农村党组织是党亲昵联系群众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农村党员是党在农村的先锋队和先遣队,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质量直接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地位。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在“最先一公里”发力,“身进”基层,“心至”基层,把人民最关怀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工作首位,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急迫问题上,确保实现在“最后一公里”见效。

常怀为民之心,常思利民之策。让党员生活在群众中、群众生活在集体中、基层阵地筑牢在百姓心中,坚持“做事”不“作秀”,“造福”不“造势”,重“里子”不重“面子”。多为群众“代”,躬身为群众“办”,让农村群众笑得更真、过得更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孙蕙  华姝

编辑  孙蕙

二审  杨惠

三审  袁燕

上一篇:特刊·新征程 更出彩丨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

下一篇:“黑匣子”觅获,媒体分析尼泊尔空难可能原因

派趣吧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