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机构改革议案重磅公布,历数11次机构改革,都改了啥?
7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肖捷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阐明。
依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精减中心国家机关人员编制。
中心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减,收回的编制主要用于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工作。
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仍为26个。依据国务院组织法规定,科学技术部、农业农村部等国务院组成部门的调整和设置,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
国家市场监督治理总局、国家金融监督治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治理委员会、国家信访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数据局、国家乡村振兴局等国务院组成部门以外的国务院所属机构的调整和设置,将由新组成的国务院审查批准。
【图解: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盘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务院机构共进行11次改革】
接下来我们就带大家盘点11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看看每次改革都改了些啥。
展开全文
一、1954年:中国行政体制基本格局建立
新中国成立初,称谓为“政务院”的中心人民政府下设政治法律、财政经济、文化教诲、人民监察4个综合性委员会及其所属部、委、院、署、行、厅共35个。
1952年,中心人民政府撤销了大区一级地方政府。同时,为了加强中心人民政府的统筹能力,增设了国家计划委员会。
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成立“国务院”,作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对原政务院的组织机构进行了精简调整。
1954年底,国务院设立部委机构35个,直属机构20个,办公机构8个以及秘书厅,共64个部门。
二、1956年:促使中心权力下放,扩展地方自主权
1956年,中国开始了又一轮行政体制改革。
当时,国务院所属工作部门达到81个。行政机构过多,工作效率低下,地方工作积极性差等问题逐渐显现。
周恩来同志指出:“机构复杂,人浮于事,重床叠屋,团团转转,人多事乱,不务正业,浪费钱财,破坏制度。这是机关式的官僚主义。”
这次改革重点是精简国务院所属工作部门,促使中心权力下放,扩展地方自主权。
包括:撤销了国家建设委员会;建材部、城建部并进建工部;食品部、手工业治理局并进轻工业部;民航局并进交通部;城市服务部并进商业部;高教部并进教诲部,等等。
到1959年年底,国务院设60个部委、直属机构和办公机构,比1956年减少21个。
三、1970年:大量裁并机构和下放人员
1970年,我国各级国家机关和行政体制也作过一次较大幅度的变动,改革重点在于裁并机构和下放人员,国务院部门从79个减为32个。
其中国防部,第二、三、四、五、六、七机械工业部,体委,民航局,海洋局等10个部门划回军队治理;
新华社、广播事业局、外文出版局等3个部门划回中心文革领导小组和中心对外联络部领导。国务院实际上只领导19个部门。
四、1982年:实现干部年轻化
1982年的行政体制改革主要是基于政治背景。
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邓小平同志就指出:“现在我国的经济治理体制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
1980年8月,邓小平再次强调:“我们的各级领导机关,都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谁也没有这样的神通,能够办这么繁忙而陌生的事情。这可以说是目前我们所特有的官僚主义的一个总病根。”
1977年至1981年国务院增设了48个机构,国务院的部、委、直属机构共计100个,有一个部的副部长就达26个。
此次机构改革精简了机构,提高政府效率,实现干部年轻化。
改革后,国务院所属部委由52个裁并为42个,工作部门减为61个,编制减为3万多名,精简25%。
据38个部委的统计,正副部长、主任除兼职以外,由原来的505人减到167人。
这正是在这次机构改革中,破除了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标志是1982年2月中共中心作出《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
五、1988年:重点是精简经济治理部门
1988年的行政体制改革重点是精简经济治理部门。在这次改革中,国务院共撤销12个部委,新组建9个部委。
撤销的12个部委是:原计委、经委、机械委、电子部、航天部、航空部、煤炭部、石油部、水电部、核工业部、城建部、劳动人事部。
新组建的9个部委是:国家计委、机械电子部、航天航空部、能源部、水利部、建设部、人事部、劳动部、物资部。
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人员编制减少9700人。
六、1993年: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到1993年,国务院工作部门又增加至86个,于是启动了第六次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调整为41个,直属机构调整为13个,办事机构调整为5个。
这次改革,将国务院经贸办改建为国家经贸委;
撤销能源部,设立电力部、煤炭部;
撤销机械电子部,设立机械部、电子部;
撤销航空航天部,组建国家航空工业总公司、航天工业总公司;
撤销商业部、物资部,设立国内贸易部。
1993年的行政体制改革,首次明确了行政体制改革的目的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同时,统筹党政机构设置始于1993年,即中心纪委、监察部合署办公。
七、1998年:人员精简力度最大的一次
1998年机构改革是历次机构改革人员精简力度最大的一次。
国务院组成部门由40个减少到29个。改革后行政编制由原来的3.23万名减至1.67万名,精简近50%。
此次机构改革撤销了几乎所有的工业专业经济部门,消解了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
从此,中国的经济发展进进了快车道。
八、2003年:政府该管的事必须管到位
2003年这一轮行政体制改革是“精装修”,“质”字优先。
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29个组成部门经过改革调整为28个。
同时,组建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治理委员会;组建了商务部,实现内贸与外贸的统一;
重组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治理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治理局由经贸委回口治理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此外,2003年抗击“非典”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转折点。
此前的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是为了解决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问题;此后,重点转向政府该管的事必须管到位。
九、2008年:建设服务型政府
2008年的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背景是社会背景,公共服务需求的快速扩大与公共服务给予严重滞后,是当时社会矛盾的焦点。
基于此,党中心提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
这次改革设立了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组建国家能源局;
组建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始建立大社保)、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不再保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同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治理局改由卫生部治理。
经过调整,国务院组成部门进一步调整为27个,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
十、2013年:人民称心的服务型政府
2012年中国GDP是52万亿元,已经成为公认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国社会发展“这条腿”还是比较短。
2013年开始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重点是实行铁路政企分开,不再保留铁道部。
整合相关领域的职能和机构,组建了国家卫计委、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重新组建了国家海洋局。
2013年党和国家给政府的职能定位是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称心的服务型政府。
十一、2018年: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变革
距离最近的一机构改革是五年以前,舆论评论称之为是一场“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变革”。
2018年的机构改革,在中心和国家机关层面,改革涉及180多万人,核减部级机构21个,核减班子正副职数58名,减少设置部长助理部门9个,减少职数25名。
中心层面,有39个部门重新制定了“三定”规定,25个部门调整了职责,共精简内设机构107个。
同时,新组建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退役军人事务部、应急治理部共7个部委;
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司法部;优化了水利部、审计署职责。
本文综合自齐鲁晚报、人民日报、都市时报等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