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学家团队重提“室温超导” 这回能获科学界认可吗?
财联社消息,美国物理学会(APS)网站最新展示,当地时间周二(3月7日),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物理学家蓝戈·迪亚兹(Ranga Dias)在拉斯维加斯举办了题为“静态超导实验”的报告会议。
这一话题得到与会嘉宾的关注。从一些网友的推特来看,这场报告会的现场爆棚,参会听众远超预期,足见常温超导话题的受关注度。
什么是超导?
“超导”指挥体在某一温度下,电阻为零的状态。在实验中,若导体电阻的测量值低于10-25Ω,可以认为电阻为零。需要指出的是,大多数物质只有达到某个较低的温度才会出现这一状态。
因此,超导最主要的门槛就是温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超导素材问世,不断刷新临界温度。而迪亚兹的团队曾于2020年公布实现室温超导,但仍需要浩大的压力。
假如他们最终研发出了对环境要求不那么苛刻的超导素材,那将对人类来说是“革命性”的。它可以大幅减少电力损耗,显著提高电子产品性能,甚至可以扶助人类追求宇宙的起源等科学问题。
“新的常温超导素材”
APS网站上的会议摘要展示,迪亚兹团队开发的新素材可以在更宽松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超导性。
据美国《科学新闻》(Science News)报道,迪亚兹的团队在最新的实验中研发了一种由氢、氮和镥制成的素材,“它似乎可以在约21摄氏度的温度以及10千帕的压力下进进超导状态。”
展开全文
报道指出,虽然10千帕大约是常压环境的10000倍,但已经远远低于在其他室温超导体通常所需的数百万倍。迪亚兹表达,“这是可用于实际使用的新型素材的开端。”
曾令科学界“白兴奋一场”
不过报道强调,这项研究可能会面受到非常严厉的审查,原因就是上文提到的2020年迪亚兹团队的研究报告。
当时,迪亚兹的团队声称开发出了一种由碳、氢和硫制成的素材,它在约15摄氏度温度和267吉帕(相当于大气压的260万倍)的环境下,电阻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经顶级科学杂志《自然》杂志发布后,这篇报告曾经盛极一时,但也引发了很大争议,科学界纷纷怀疑一些数据可能存在哄骗行为。后来,迪亚兹的团队在2020年11月20日对文章进行了更正。
往年2月,《自然》在该论文中附上了一份编辑阐明,表达正在调查数据问题,意见读者在引用时要谨慎。9月,《自然》不顾迪亚斯及其合著者的反对,撤下了这篇报告。
原标题:美科学家团队重提“室温超导” 这回能获科学界认可吗?
编辑:牟慧兰
责编:周尚斗
审核:冯飞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