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趣吧

养活中国,哪些省份挑大梁?

电视时间:14小时前阅读:1

每经记者:程晓玲 每经编辑:刘艳美

图片来源:新华社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谁来养活中国?2023年刚开局,从中心到地方,重磅动作不断——

全国层面,继2月发布的中心一号文件首提“农业强国”后,近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列进今年工作重点,并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加强农田水利和高准则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深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等;

聚焦地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超20个省份明确提出“建设农业强省(区)”,更有不少省份首次将这一目的纳进当地一号文件高位推进。

14亿人的“饭碗”能不能端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几个农业大省能否挑起大梁。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河南、四川两省以全团名义提交多份意见,分别聚焦种业、耕地等要害领域追求国家层面的相关支持。

在这场全国超半数省份参与的“强省”竞逐中,“开局夺跑”的川豫能否率先破题?

01

时隔14年,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再次提上日程,一个现实背景不容漠视:我国粮食产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处于紧平衡态势。

一方面,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镇化推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需求仍将呈刚性增长态势;另一方面,受气候转变、全球粮食产业链给予链不确定风险增加等因素影响,粮食增产难度进一步加大。

早在2009年,我国就曾发布专项规划,提出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产能。过往十多年间,我国粮食产量跨上三个千亿斤台阶,其中,从1.1万亿斤到1.2万亿斤用了2年时间,1.2万亿斤到1.3万亿斤用了3年,而从2015年突破1.3万亿斤至今,在这一台阶上已保持8年之久。

展开全文

随着今年中心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相继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这也意味着我国粮食产量将加速向1.4万亿斤迈进。

粮食产量迈向新“万亿”台阶,哪些省份将挑起大梁?

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历年数据,全国31个省份中,黑龙江、河南、山东、安徽、吉林产量稳居全国前五位,五省总产量占全国近半壁江山,可谓举足轻重。

2022年,全国实现粮食产量68652.8万吨,上述五省粮食产量分别达到7763.1万吨、6789.4万吨、5543.8万吨、4100.1万吨、4080.8万吨,总产量超过全国的41%。

从增量看,相比2021年,全国共有23个省份实现粮食增产。其中,河南由于此前洪涝灾祸造成减产,2022年恢复性增产245.2万吨,增量最高;新疆、内蒙古、山东、山西、吉林紧随其后,年增量均超过41.6万吨。在往年粮食减产的8个省份中,黑龙江、四川、湖南、辽宁减产较多。

相比“产量”而言,“产业”更能印证农业大省的综合实力。其中,经国家层面认定的农业产业强镇,成为各地农业产业发展、打响名片的重要阵地。

公开数据展示,自2018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启动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以来,全国已公布5批共1309个农业产业强镇。

其中,山东以89个镇位居全国第一,四川83个镇排名第二,紧随其后的河南、江苏分别获批80个、64个镇,黑龙江、湖北、湖南均获批61个镇、并列排名第五。

经过多年培植发展,农业产业强镇的带动效应不容小觑——几乎年年拿下“强镇”数量冠军的山东,同时也是全国首个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过万亿元的省份;而获批“强镇”总数居全国前三的四川和河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也仅次于山东,位列全国前三。

02

得益于农业大省的强力支撑,我国粮食总产量已实现“十九连丰”,人均粮食占有量高出国际安全线20%,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与此同时,中国仍是全球第一大粮食进口国。海关数据展示,2022年我国累计进口粮食14687.2万吨,其中仅大豆进口量就达9108.1万吨。

粮食结构性短缺、长期依靠国外进口,核心问题就在于缺少高产的“种子”。

在此背景下,加速粮食“芯片”种子的升级培植,成为近年来我国三农领域的核心议题。相比往年,今年中心一号文件亦划出“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的新重点,并专节提出深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对此,不少省份已经行动在前。

比如全国第二产粮大省河南。数据展示,截至2021年底,河南全省农作物种子企业数量约占全国8.7%,位居第一。但同时,河南省种企“弱、小、散”特征突出,与其种业大省的地位明显不相匹配。

“我省周边的安徽、湖南、山东、北京、黑龙江、海南、甜肃均有种业上市公司,而我省在这方面还是空白。”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曾在《河南日报》刊文指出,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资料展示,截至2020年12月,河南省登记在册的种子企业有600多家,但具有育繁推一体化资质的只有7家,整体种子企业小而弱,市场占有率偏低。

为打破这一局面,2022年初,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组建河南种业集团。当年12月,河南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建设“中原农谷”种业基地的意见》,明确支持河南种业集团在“中原农谷”种业基地落地,打造一批有核心研发能力的龙头种企。

同年底,河南秋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不仅填补了河南种业上市企业空白,也成为我国2012年以来唯一上市的农业种业企业。对河南而言,这算得上是一个重大突破。

今年初,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支持神农种业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基地,组建河南种业集团。

为向上争取更多支持,3月6日,河南代表团以全团名义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交《关于恳请国家支持神农种业实验室融进国家种业实验室体系的意见》《关于恳请国家支持河南建设“中原农谷”的意见》。

不仅如此,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省长王凯还分别在两会期间多个重要场合就上述意见作出提议、恳请,全省上下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按照当地媒体的说法,“顶级平台,也要有顶级的政策支持”。中心出题,农业大省、粮食大省河南必须率先“答卷”。

03

相比动辄十年起的农作物种子研发周期,在“耕地”上下功夫见效相对更快。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曾在往年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给出推演:中国14亿人口,天天一张嘴,就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要称心如此浩大的消费需求,每年的粮棉油糖菜播种面积可能稳定在23亿-24亿亩,假如按1.3的复种指数倒推计算,耕地必须保持在18亿亩。

然而,从现实情状看,要长期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并非易事。

自然资源部公布的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展示,全国耕地19.18亿亩,守住了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不过,自第二次国土调查以来的10年间,全国耕地地类减少1.13亿亩,年均减少面积还略有扩展。

我国耕地数量减少趋势继续多年,人均耕地面积上也随之递减,从第一次国土调查的1.59亩/人到第二次1.52亩/人,再到第三次的1.36亩/人,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

进一步看31个省份的耕地情状,2009到2019年的十年时间,全国仅内蒙古、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五个省份耕地面积增加,其余26个省份耕地面积减少。

其中,四川减少最多,共减少2239万亩,其耕地面积占全国比重也从第六位下滑至全国第十。向来有“天府粮仓”之称的四川成都平原,耕地面积更是在10年间大幅减少40%。

一度严酷的“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无疑给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西部唯一粮食主产区的四川带来浩大危机。

为守牢“天府良田”,四川近年来在耕地保护、高准则农田建设等方面频频发力。

值得注重的是,在今年2月正式发布的《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中,四川明确提出,到2030年,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目的任务、永久基本农田基本建成高准则农田等定量定性目的,“天府粮仓”建设目的基本实现。

上述行动方案发布不到一个月,全国两会期间,四川代表团以全团名义提交《关于支持四川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和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的意见》和《关于继续加大高准则农田建设投进力度的意见》,期看得到更多国家层面的相关支持。

四川的积极姿态不难理解,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快人一步”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政策支持,或将成为助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加速转变的要害之举。

每日经济新闻

上一篇:全国首部!广州正式印发!天河的新目的来了

下一篇:今日决定国务院副总理等人选!政坛“新阵容”简历→

派趣吧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