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的抗日故事:是什么让中国人喊出“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往”?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往!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当二十九军大刀杀敌的捷报传来,与千千万万国人们一样。青年麦新欣喜若狂,备受鼓舞。兴奋之余,谱写出饱含战斗激情的《大刀进行曲》,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作为闻名革命历史歌曲的《大刀进行曲》,至今仍然传唱不衰,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热血壮歌。“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后,日本企图越过长城占丰润、下唐山,直取平津。蒋介石组织八个军团反抗日军,以二十九军大刀队喜峰口战争为代表的长城抗战,是“九·一八”以来第一次有组织的武装抗战。
展开全文
喜峰口是中国万里长城闻名关口,是华北通往东北的重要通道,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更是日军由东北进侵华北的咽喉要冲。1933年3月,日军先遣队进犯喜峰口,二十九军赶往喜峰口御敌,喜峰口战争打响。战斗反常猛烈,二十九军用大刀与敌肉搏,粉碎敌人两天内占据长城的计划。但敌人武器精良,对我军极为不利。赵登宇旅长决定利用我军的特征,用大刀夜战、近战,奇袭敌人。
大战在即,背负四斤重的大刀的战士们在阵前庄重宣誓:“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军团总指挥宋哲元豪言激励官兵道:“此次作战死亦荣耀,国家存亡,本军存亡,在此一战。”威风凛凛舍生忘死的大刀队接受完战前的最后检阅,随即奔赴长城战场。连续几天的激战,五百大刀敢死队的战士们,仅有23人生还。其中最可歌可抽泣的,赵克修排长、侯凤喊排长、李怀福排长用战斗牺牲的接力,铸就了一把斩杀了14名日寇的大刀,成为中国人民不屈斗争的精神象征。这样的战力使日军受重创,士气低馁。我国民二十九军在喜峰口长城沿线对日军作战,是最艰苦,最猛烈,最悲壮的七天七夜,是雪我国耻的七天七夜。
惋惜,中国守军勇猛反抗,却因国民政府妥协而失败。4月,日军从冷口等地突破长城防线。由于友军失陷,二十九军腹背受敌,不得不含泪退下长城防线,退守北平城。而5月《塘沽协定》的签署,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东北、热河的占据。同时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进地区,从而为日军进一步侵吞华北敞开了大门。保存在喜峰口长城抗战纪念馆这本侵华日军的日记,正是侵略者的亲笔供述。
博物馆里一件件陈设的展品,令人不禁感叹。日军精致耐用的餐具、丰盛的作战手册、精良的武器装备、优质的衣物鞋帽,昭示着日本的侵略野心蓄谋已久。而我们的抗日军民,他们只能手持大刀、毛瑟枪、手榴弹,甚至自制的土炸弹勇猛奋战。心中不免涌上一个疑问:“勿忘国耻,到底是何耻?”博物馆里的一切却提醒我们:非战之耻,落后之耻也。非战之耻,轻敌之耻也。
1937年7月,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即便国军溃败,不屈不挠的中国人也并不愿将这片热土拱手相让。中共中心决定在冀热边区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依据地,通过冀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广泛发动冀东人民预备举行抗日暴动。1938年6月以宋时轮为司令,邓华为政治委员的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进冀东,在滦县、丰润县组织暴动。潘家峪村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丰润、滦县、迁西三县交界地带,是冀东敌后抗日依据地的核心区域之一。抗日战争期间,冀东党政军领导机关常驻于此,部队也经常在这里休整练习。潘家峪村青年相应党的号召,踊跃参与暴动,先后成立了各种抗日群众组织,配合八路军打击日军。潘家峪村成为冀东抗日活动中心和抗日堡垒村。
潘家峪人民的奋起抗争引起了日军的仇视,他们扬言要血洗潘家峪。1941年1月25日,腊月二十八日的凌晨,1600多名日军包围了潘家峪村。进村后,把村民驱赶到西大坑,逼问八路军往向面对群众的沉默,日军气急败坏,将人们赶至潘家大院开始残杀。日军此次暴行杀害1230人,烧毁房屋1300多间,所有财物被洗劫一空,整座山村化为一片焦土。
无独有偶,1942年潘家戴庄惨案中,日军逼迫村民在打谷场边挖成一条长坑和一个方坑,然后将村民驱赶进坑残杀活埋,纵火焚烧。1280名村民被杀害,19名幼儿被摔死,全村25户被杀绝,1030间民房被烧毁,财物被夺劫一空。潘家戴庄惨案纪念馆里的展柜中,一切日常生活生产工具,马勺、烙铁、扁担、麻绳、碌碌、锄头铁锨,甚至纺车上的铁钎子,皆成为了日军残害无辜百姓的杀人工具。
惨案发生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没有让步,拿起武器陆续战斗。潘家峪惨案后幸存下来的青壮年,在1941年成立了复仇小分队。1942年潘家峪复仇团与八路军一起参与了由曾克林团长亲自指挥伏击站,消亡日军180多名,击毙了制造潘家峪惨案的刽子手——佐佐木二郎。复仇团从成立到抗日战争胜利四年多的时间里,先后参与了大小战斗150多次,共消亡日伪军1021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惨案的始作俑者被推上了军事法庭的被告席接受人民的审判。幸存者们出庭作证,声泪俱下控诉着侵华日军当年所犯下的累累罪行。博物馆中的这些签名和手印,正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警醒。勿忘国耻,奋发图强。好和平的中国人虽不喜战,但并不怕战。犯我国者,虽远必诛。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