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岁老兵道出多年心坎儿,曾被迫用战友遗体做工事,愧疚了一辈子
2014年,一位97岁的老人,在志愿者的扶助下,来到了烈士陵园。陵园内庄重肃静,老人踌躇着,看起来有些愧疚,有些不安。许久,老人才蹒跚着走到墓碑前,看着墓碑上的名字久久不能言语。只在一瞬间,老人的眼眶中便蓄满了眼泪,泪水顺着苍老的面颊滑落下来。而老人的口中也不断念叨着一句话:“我对不起你们,对不起牺牲的战友……”
志愿者见状,赶紧稳定老人的情绪。过了一会儿,老人抬起手抹了抹眼睛,随后朝着墓碑鞠了三个躬,鞠到最后一个时,老人久久不愿起身……那么,这个老人是谁呢?他为什么要对战友说对不起?
贾善明
2013年夏天,一名新闻报社的记者,驱车前往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城关镇东水沃村。他此行的目的,是摘访一位名喊贾善明的抗日老兵,并将摘访的内容整理成册,宣扬出往。
不知过了多久,这名记者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在村民们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一座三层小楼房前,这里便是贾善明老兵的住处。记者敲响了老人住处的大门,随后向开门人讲明了来意,接着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走了出来。
贾善明同记者坐在院子里的板凳上,刚一坐下,老人便哼起了歌,仔细一听原来是爱国歌曲《松花江上》。老人哼着哼着,突然声音变得哽咽起来。家人见状,在一旁轻声劝他,贾善明叹了口气,停止了哭抽泣,慢慢清静下来。
贾善明的家人有些抱歉地看着摘访者,随后说道:“他一想到以前的事就会这样。”过了一会儿,也许是见氛围太沉闷,老人又哼起了一首比较欢快的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往》,而随着这首歌响起,老人的过往也在众人面前慢慢展开。
1936年,19岁的贾善明,瞒着父母应征进伍。此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进伍就意味着,立马就要上战场。贾善明的父母老实了一辈子,只想贾善明能够平安顺遂地长大,并不想让儿子上战场,经历生离死别。
展开全文
然而,事实上贾善明一直都想参军报国。尽管在日寇大举进侵中国前,贾善明的生活还算不错,且日寇大举进攻中国时,贾善明一家也没有受到很大的波及,但是他还是能从各处逃亡的难民口中,得知日寇的残暴,国人的水深火热。
贾善明听得多了,心里那股爱国情怀也就逐渐高涨。从这时开始,贾善明一直在觅觅机会参军。不过考虑到家人并不期看自己进伍,贾善明便一直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家人。
不久后,参军的机会终于来了。贾善明在干农活时,闻声村中的青年在议论,国军在县城里征兵。贾善明一听,喜上眉梢,连忙喊住那些人,向他们询问具体情状。等打听清楚后,贾善明丢下手上的活,连衣服都来不及换,就跑到了县城征兵处。
征兵处
或许真是心诚则灵,其实当贾善明从村子里,赶到县城时,征兵都快结束了。贾善明并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因为他不知道之后还会不会这样的时机。于是,贾善明连忙冲到报名处,赶在最后一刻,登记上了自己的名字。
就在贾善明报名时,贾善明的父母也在到处找他。其父母在村子里一直觅觅,急得眼泪都掉了下来,可就是不见贾善明的身影。直到他们问到一个青年,才知道贾善明的下落。那青年说:“贾善明应该是报名参军往了吧。今天有军队征兵,贾善明还问了我在哪里报名。”老俩口一听,急得直拍大腿,接着就要往县城里走往,把自己的儿子揪回来。
但此时此刻,贾善明早已离开了家乡,跟随部队前往练习营的路上,老两口是注定要和自己的儿子错过了。到了练习营后,贾善明才知道自己加进了国民党李仙洲部。不过贾善明没在意,他没日没夜地练习着。
当时,部队里有不少东北军人,这些东北军人曾经历过日寇践踏的苦,爱国情怀、杀尽日寇的决心十分强烈,而贾善明自然也受到了这些东北军人爱国情怀的影响,变得越发努力。
马克沁重机枪的概述图
到了军种分配的时间,由于贾善明刻苦练习,得到了上级的赏识,因此成为了一名让人羡慕的重机枪手。贾善明也十分自豪,每日精心保养着部队分给自己的马克沁重机枪,因为他认为这是属于自己的荣耀。
1937年7月,侵华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后,加速了对中国的侵略。7月底,在相继占据北平、天津之后,日寇的野心进一步膨胀,在津浦、平汉和平绥三线扩展侵略,企图迅速攻占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从而打垮中国的抗日力量。
在这种情状下,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对日寇的三路进犯,做了相应的战斗部署。在平绥线方面,由于南口和沿线的长城,是阻击日寇的天然屏障,只要守住了南口,就可以粉碎日军的图谋,因此蒋介石派汤伯恩部固守在此,全力防备。
南口战争
为了保证计划万无一失,蒋介石还命令17军李仙洲部、高桂滋等部队,作为支援部队,驻守在居庸关、横岭城一带。而作为李仙洲部的重机枪手,贾善明自然也参与了此次战争。
被日寇残害了这么久,如今终于可以击杀日寇,当时部队里的士气是不可想象的。在战斗开始之前,每个人包括贾善明,都抱着必死的决心,任何与打仗无关的东西都丢在了路上,等到到达潜伏的目的地后,战士们身上只有武器。
当时南口阴雨霏霏,雨不大但足以将战士们的衣服打湿,但大家都没有打退堂鼓,坚持待在原地,勇猛奋战。
但战斗比想象中的更加艰难,机枪敌不过日寇的飞机大炮,我方后勤线全被日军轰炸,战士们三四天没有食上饭,只能啃点野草,好不轻易看到伙夫,就发现他被敌人炸死。直到一名战士冒着生命危急将食物扛到战斗地,其余的战士们才能够食到一些热饭菜。
没食一会儿,战斗又开始了,贾善明作为部队里的重机枪手,成为了日军的重点打击对象。天上的轰炸机炸,地上的大炮枪轰,久而久之,贾善明前方一览无余,连个土坝也没有。
但贾善明一点也没有退缩,快速抱起几块石头堆砌好,便陆续和同一个战壕的班长操控着“马克沁重机枪”,射杀敌人。日军在机枪的扫射下,成片成片地打下,然而我军这边的情状也不算好。
失往了掩体的战士们,在敌人的进攻下,一个接一个倒下,到处都是战友们的尸体,贾善明看着四周的惨状,撕心裂肺,加快了进攻速度,恨不能多杀几个鬼子。
突然“咻”的一声,原来是子弹往贾善明这边飞来,原本贾善明是来不及躲避的,好在班长将他往旁边拉了一下,他才躲过这一劫。然而,救了贾善明一命的班长,却没有躲过敌人的子弹,壮烈牺牲。
贾善明红了眼眶,深深地看了一眼班长,随后立刻端着“马克沁”机枪,对着敌人扫射,只要人在,战斗就不会停止。
战斗进行到最猛烈的时候,敌人发现了贾善明的位置,他们立刻往贾善明所在地投放了大量的炮弹,一瞬间本就不牢固的“防备工事”瞬间被炸毁,贾善明面前又成了光秃秃的一片。
由于没有防备工事,我军缺失惨重,上级急了眼,立刻命令贾善明等人用,牺牲战友的尸体,作为掩体。贾善明听到上级的命令,简直不敢信赖。此刻,贾善明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用战友的遗体当掩体!
然而,上级一再督促,而前线的情状也越来越糟糕,贾善明清楚,假如再不解决掩体问题,牺牲的人只会越来越多,从而导致固守失败,日寇将会占据他们要保护的城市,到那时死往的人将会越来越多……
贾善明想了许久,终于下定了决心,他一边默念着“对不起”三个字,一边将牺牲的战友遗体筑成“防备工事”。贾善明架好机枪,带着强烈的恨意,朝着日军疯狂扫射。
不知扫射了多久,久到自己的手变得冰凉,久到冲上前的日军成片倒下,贾善明已经麻痹了。突然一阵猛烈的疼痛从手臂上传来,贾善明转头一看,原来是自己的手臂中弹了。
贾善明挈着残臂,又开了几枪,便昏了过往。等贾善明醒来时,就发现自己正躺在担架上,他连忙询问幸存的战友们,才知道部队正在撤退。部队一路撤退到战地医院,才得到休整,也就是在这时,贾善明被授予了一枚“抗日勋章”。
但是,在贾善明心里,却一直认为自己配不上这样的勋章,因为自己曾用战友的身体当做掩护。新中国成立后,贾善明心里的愧疚越来越深,他静静将勋章扔掉,而那段心酸往事也成为了老人家多年挥之不往的心坎儿,并因此愧疚了一辈子。
直到最近贾善明才敢起这段往事,而记者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来摘访老人。贾善明说完那些往事后,忍不住愧疚地说道:“我对不起那些失往的同伴啊。”而老人最想做的,就是往祭拜曾经牺牲的战友。
贾善明
2014年,也就是摘访结束的几个月后,贾善明在好心人的扶助下,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愿看,往祭拜了自己昔日的战友。贾善明带着无限的愧疚,朝着战友的墓碑,敬了一个准则的军礼,久久没有放下……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