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播8天拿下收视第一!一众老戏骨坐镇,这剧稳了
作为行业剧一大热门类型,医疗题材电视剧每年都层出不穷,光是今年11月份,就已经有两部此类型剧集在播,但对其熟悉的看众都知道,很多以医院为背景的电视剧,要么是讲述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温情故事,要么是展现医生的成长过程,而11月2日播出的《促醒者》却首次聚焦于神经内科,不仅展现了西医,更融汇了很少出现在现代电视剧里的中医,同时,剧集还将真实案例与悬疑因素并行,成为了影视市场里独树一帜的医疗情感悬疑剧,仅开播八天就拿下了北京卫视收视第一和爱奇艺热门榜榜首。
悬疑开场,引人进胜
《促醒者》之所以吸引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开场就打出了王牌——老戏骨王志文。在剧里,王志文饰演燕京市第九医院的神经内科主任丁学坤,主攻中医学。然而,让人意向不到的是,就在出场十分钟之内,这位医学成就极高的人物突然意外身亡,死因被判定为抑郁症自杀。
可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无论是论坛留言“名利带不走,污点抹不掉”,还是对“化瘤丹”的展垫,都隐隐透露出了背后的蹊跷之处。
接着,剧集又将视角倒回到了丁学坤生前。原来,丁学坤之前一直在研究爱徒母亲于墨葭发明的“化瘤丹”,这种药完全是依据中药配方研制出来的,既少有副作用,对脑胶质瘤的治疗效果也很好,一旦上市,将会带来无尽的荣誉和利益。因此,在于墨葭死后,第九医院非常看好这个项目,便让丁学坤陆续研发。但经过司徒院长的不断打压和督促,丁学坤并没有如期上交产品,这也就导致两人之间产生了矛盾。可作为院长,司徒真的会因为丁学坤不肯交出“化瘤丹”秘方而产生灭口之心吗?
与此同时,丁学坤远在瑞典留学的精英西医儿子丁远志与多年在外的中医儿徒韩西林也收到了意外身亡的消息。随后,他们不约而同回到了第九医院,预备着手调查这件事。
自此,故事也就正式展开了,究竟他们会如何找到丁学坤的真正死因?第九医院又暗躲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些种种悬念,都等待剧情陆续往下解答。
依托真实病例,合成中西医
作为悬疑线和医疗线并行的电视剧,《促醒者》也非常重视医学专业内容的显现。因此,为了保证医疗知识的真实度与专业度,剧方特地请来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担任医疗编剧并全程参与剧本深度创作,还聘请了全国知名老中医、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中西医结合专科的主任担任医学顾问。除此之外,剧本历经4年打磨,不仅注重每个情节的连贯性,还融进了很多真实案例,力求打造出一部内容足够专业、剧情足够出色的医疗剧。
因此,剧中所涉及的所有疑难杂症,其实都来源于现实中神经内科的相关案例。比如“美艳女子一夜之间形如枯骨恐惧阳光,终日隐躲在黑暗之中……”、“一首乐曲诱使闻名演奏家当场发狂,精神失常……”,又或者是血卟啉病、渐冻症以及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导致患病等等。
而治疗这些病例时,剧中不再是一味地展示西医手术的精湛,而是引出了一条国内还鲜少出现的中西医结合模式。
在第一集中,第九医院招待了因在滑雪场摔倒而患上动脉瘤的植物状态患者——谭淼淼。她是从其他医院转过来的,目前已经继续昏迷了四十多天,病情比较严酷。对此,院方决定让熟知西医的丁远志立刻执行手术。但韩西林却提出了异议,患者正处于昏迷状态,假如贸然手术,风险极大,不如摘取中西结合模式,先由他来促醒,再做手术。听完后,院方便赞同了这个方案。
展开全文
韩西林先是用具有红色、粉色这种刺激性物品以及滑雪相关器材布置了一个专用促醒房,接着,他又放上药枕和芳香包,想要让谭淼淼的大脑皮层感受来自视觉、嗅觉和听觉的刺激。接下来几天里,他一边让谭母每日给谭淼淼按摩擦拭,一边对她进行祛湿、针灸,终于在提前手术的期限内完成了促醒。不久后,丁远志顺利执行手术,让谭淼淼成功脱离了危急状态。
不过,剧集并非直接展示中西医结合之后的最佳效果,更是把事实立足于剧情之上,描绘了中西融汇的艰难处境。剧中,丁远志和韩西林从小一起长大,并且跟着丁学坤一起学习中医学。可丁远志虽是丁学坤的亲生儿子,却对中医不感兴致,也没有什么天赋,总是记不住相关药物的名字,反看韩西林,他不仅能完成丁学坤布置的每一项任务,还显现了极高的热爱情绪。后来,就像剧集开头那样,一位在西医上找到了回属,另一位则继续钻研中医学,成为了颇有建树的年轻中医师。
因为小时候丁学坤对韩西林的偏爱,丁志远慢慢远离了中医世界,连同韩西林也看不顺眼。而韩西林承接传统医术,认为中医不该被低估,同样对西医不够认可。
于是,到了第二个病例,他们很快就发生了争执。患者是一位十岁男孩,名喊高远山,他原本是跳级到六年级的神童,但却突然发生了视力下降,被家长送到医院后,他又出现了智力下降的趋势。对此,韩西林和丁远志经过仔细看察和检测,推断他患上了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这种病症在国际上被列为疑难杂症,基本没有系统的治疗方法。确诊后,院方一起开了一次会议。因为骨髓移植配型没有成功,高远山的康复基本没有任何可能。因此,丁远志预备接下来用激素替代治疗,试着延长他的生命。但这种做法却遭到了韩西林的反对,他觉得,对儿童使用激素,剂量不好把握,太过冒险。接着,他提出摘用食疗和中医针灸结合的方法,做保守处理。可丁远志也提出了异议,这种方法没有参考数据,很可能会导致病情的恶化。自此,高远山的治疗也陷进了僵局。
从客看角度来看,高山远的病症太过罕见,同时又因为亲生父亲挈延了基因检测的时间,他直接失往了光感,最根本的是,这种病在国际上没有治疗成功的好方法,即便医术再高明,也只能束手无策。
因此,一个月后,高山远还是离世了。
这个病例讲述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客看事实,假如病症太过复杂和罕见,无论是中医、西医还是中西结合,都很难挽回患者的性命。奇迹总是少数,特别在现实当中,成功救治的例子远远不及于失败例子。
在这部剧中,韩西林代表的是中医一方,丁远志则代表西医,他们之间的相处模式便象征着中西医的走向。起初,他们经常会因为看念不同而发生口角,甚至打架,但在一次次救治不同患者的期间,他们也慢慢找到了最佳交流方式,能够在碰到病症时协作共赢,一起想出汇聚中西医学精华的治疗方法,将中西合成贯彻到底。
展现客看事实,发扬中医学文化
《促醒者》除了展示中西结合的过程外,还花了很大一部分笔力描绘中医学,比如悬疑主线丁学坤的死因所牵扯出来的一系列事件,以及主人公韩西林,更体现了剧方弘扬中医学文化的果敢决心。
有不少人觉得剧中那些比较少见的治疗方法是为了夸大中医而编造的,其实不然,很多都是基于现实依据,也有过成功案例的系统方法。第一个病例中,韩西林通过多种辅助手段成功促醒谭淼淼,让看众纷纷称奇,实际上,中医康复促醒技术已经在很多医院得到临床使用,并且取得了很多实际效果,并非胡编乱造。
还有在小患者夏小热的病例中,她的病情突然恶化,急需进行手术,可此时她的脑部存在大量瘀血,手术风险比较大,见状,韩西林便使用了一个古方——失笑散。尽管这个从未听过的方法遭到了李翘的反对,但最后的结果仍然表明:失笑散确实是有效的。
看完这个案例后,很多人认为这就是主角开了金手指,现实不可能这么神异。然而,失笑散确实是一个被记载下来的古方,属理血剂类。而且,这种药方如今依旧为中医所用,效果明显。
由此可见,《促醒者》聚焦于我国传统医学,打破了医疗剧的主流方向,旨在让更多看众体会到中医的妙用与本质。
当然,中医不是无所不能的医学,《促醒者》也在各方面展示了中医的缺陷和客看现状。首先,中医治疗起效慢,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因此,剧中第二集也显现了家属怀疑韩西林的治疗方法以及因为等不及而要求提前手术的剧情,将中医目前所面临的尴尬处境展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中医在临床路径方面有待提升。后面几集中,九院神内科围绕患者胡三的病情展开了一场关于“临床路径”的情节。所谓临床路径,就是近些年在各大医院里全面妥善的准则化治疗和规模化治疗流程,模式与工厂流水线类似,主要是针对典型病症摘用准则用药,这样既可以节约医疗资源,也可以提高治疗效率。
在这一方面,西医无疑是远远领先,而中医一向推崇“个性化”治疗,讲究“对症下药”,通常依据每个人情状不同,需要摘用不同剂量的药材。除此之外,每个中医师体会和学识的差异也会对剂量的多少产生影响。
但执行难并不代表不可能,虽然目前这还是个有待解决的未知命题,但信赖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一定会有所突破。
再者,剧集还提到了中医文化传承的问题,丁学坤祖传三代中医,之所以严厉对待亲生儿子、偏爱徒弟,就是这个原因。随着西医的壮大,中医逐渐变成“附属”行业,很多人认为中西结合,就是西医治不了或者需要中医辅助,才会轮到中医。再加上学习中医要花上很长时间,就业前景也大不如西医,因此,情愿为之努力的年轻人少之又少。
可就像剧集显现的那样,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同样也能治好各种病症。最重要的是,真正的中西结合并不仅仅是一个中医和一个西医协作,而是同时融汇中医学和西医学,成为两者皆可的人才,就像丁学坤和韩西林这两个角色一样,只有这样,才是有效的中西结合发展之路。
《促醒者》涵盖改良全社会对中医与中西医的医疗看念、掌握社会医疗成本、临床规范化治疗、精准医疗、以及循效医疗等方面内容,传递出了对未来中国医疗理念的探求,除此之外,它也在弘扬中医学文化的同时,展现了中西医合成的创新。而让更多看众能够了解、探求相关主题,就是剧方所想表达的意义。
对于这种题材难得一见的医疗剧,你们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分享。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