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趣吧

将军微服私访,回来时仅剩一条短裤,几经追问,将军含泪说出原委

电视时间:1周前阅读:1

#头条创作挑战赛#

建国初期,开国上将苏振华“微服私访”,出门的时候,将军穿的是便装,为的是不扰民、不显眼。

回来的时候,将军却光着膀子、打着赤脚‬,全身上下只剩了一条短裤。

看到将军的狼狈模样,机关的同志非常食惊,几经追问,将军这才眼含热泪、一五一十说出了事情的原委。

开国上将苏振华将军

事情发生于1949年11月的贵州省贵阳市,几天前,苏振华将军刚刚就任贵州省委书记。

一个月前,苏振华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政治委员,第5兵团司令员是杨勇将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兵团解放贵阳之后,苏振华被任命为贵州省委书记(兼贵州军区政委),他的老搭档杨勇同时被任命为贵州省省长(兼贵州军区司令。)

贵州是苏振华和杨勇率第5兵团解放的,如今,苏振华和杨勇都留在了贵州,当上了贵州的“父母官”。

按理说,战争结束了,职务晋升了,这是一桩“功成名就”、皆大欢喜的好事、美事,苏振华应该兴奋才是。

可是,苏振华却怎么也兴奋不起来。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如何放好这“三把火”,放什么样的“三把火”,军旅出身的苏振华一时还摸不着头脑。

思前想后,苏振华拿定主意,一切工作从熟悉贵州、了解贵州老百姓开始做起。

那次“微服私访”就是苏振华体察民情、了解贵州老百姓的一次“秘密行动”。

展开全文

既然是“微服私访”,那就不能惊动有关部门、有关人员,于是,苏振华换上便服,在所有人都不知情的情状下独自出了门。

没想到,一次只有苏振华自己知道的“秘密行动”,却引出了本文开头描述的那种结果。

苏振华“微服私访”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切还要从苏振华脱下军装那一刻说起。

苏振华坦言,“脱下军装穿便装,别扭”。

说是“别扭”,其实就是“不习惯、不喜欢、不适应”。

从1930年穿上参军开始,苏振华先后穿过红军军装‬、八路军军装‬、解放军军装‬何和‬志愿军军装,也就是说,军装伴随他度过了近20年烽火岁月。

用苏振华自己的话来说,“军装是军人身上的皮,脱下来会钻心地疼……”

从正式就任贵州省委书记之日起,苏振华不得不脱下军装,改穿中山装。

贵州省委书记苏振华

有人要说了,苏振华不是还兼着贵州军区司令员的职务吗?既然这样,苏振华为什么要脱军装呢?

事实是,尽管苏振华仍然是贵州军区司令员,可是,请注重那个“兼”字,一个“兼”字就阐明了苏振华工作的主、次排序。

因此,除了出席贵州军区相关的会议、活动,按照中心的要求,苏振华在大多数场合不能穿军装。

这个规定并非专门针对苏振华‬一个人‬而定,建国之初,解放军有大批高级将领转业至地方工作,像苏振华这样(在军、地均有任职)的情状也不少。

既然大家执行一样的规定,苏振华也只能这么做了,尽管军装“脱下来会钻心地疼”。

“老革命碰到新问题”-苏振华这个“父母官”不好当。

苏振华1912年6月2日出生于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三墩乡,因为他‬是苏家第七个孩子,所以起名喊“苏七生”。

苏振华14岁就参与儿童团,15岁加进少年先锋队,16岁参与了平江农民扑城暴动。

1930年6月,18岁的苏振华加进了中国工农红军第3军团。

当时,彭德怀问这位一脸稚气的新兵:“你喊什么名字?”

苏振华回答说:“我喊苏七生,两年前我就熟悉你了,当时你说我还小,不让我当兵,现在我是汉子了,你不会再赶我走了吧。”

彭德怀又问:“红军可不是好当的,要不怕苦、不怕死,你能行吗?”

苏振华说:“不怕!打土豪、斗劣绅,哪样都不比别人差!”

苏振华的话把不苟言笑的彭德怀逗乐了:“小鬼,口气不小嘛!好,我收你了。”

“不过”,彭德怀军团长接着说:“你这个名字不太好,我给你改一个威风点的名字怎么样?”

苏振华说:“好啊,我爹图省事,给我起了这个名字,一点意义都没有。”

彭德怀军团长稍作探求,接着说道:“那就喊苏振华吧,又威风又有意义,你看好不好?”

苏振华兴奋地回答道:“太好了!”

从此,苏七生就改喊苏振华了。

青年时期的苏振华

从1931年起,苏振华历任排长、连指挥员、团党总支书记、团政治委员。

1936年6月,苏振华进进抗日红军大学学习,在“抗大”期间,因为学习刻苦、成果优良,苏振华被毛主席称为“工农分子知识化的典型”。

抗日战争时期,苏振华随罗瑞卿带领“抗大”部分学员来到华北敌后抗日依据地,1940年‬5月,苏振华担任了八路军第115师343旅政委,与苏振华搭档的是杨勇旅长‬。

次年5月,苏振华升任八路军第2纵队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与冀南军区合并后,苏振华又担任了新组建‬的冀鲁豫军区副政委。

解放战争时期,苏振华先后就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政治委员、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政治委员,与苏振华搭档的还是他的老战友杨勇。

第5兵团进军西南、解放贵州之后,苏振华和杨勇分别担任了贵州省委书记(兼贵州军区政治委员)、贵州省省长(兼贵州军区司令员)。

由于一直在军队工作,苏振华对地方工作不熟悉,上任伊始,苏振华一度为“怎么当贵州的‘父母官’”而犯愁,更不知道怎样才能当一个称职的、老百姓称心的“父母官”。

不过,苏振华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努力目的,那就是:保一方平安,让贵州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然而,贵州当时的情状要比其他省份糟糕得多,国民党留下来的是一个紊乱不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苏振华的工作注定轻松不了。

仅在贵州省省会所在地贵阳市,国民党留下(或者放弃)的散兵游勇就有8000余人。

除此之外,贵阳的乞丐有5000余人,无业游民有800余人,无家可回的流浪者有1800余人,还有1000多人从事贩毒制毒者的勾当。

另外,贵州全省的工矿企业基本都处于关停状态,贵州农村(特殊是山区、边远地区)的情状更加糟糕。

治理工作从哪里下手?

苏振华的“第一把火”-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打好治理贵州的四张“牌”。

苏振华意识到,不管贵州的事情多么复杂、多么困难,任务多么艰巨,稳定社会治安,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是当务之急。

于是,在苏振华的领导下,贵州省委选拔了一大批农村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有条不紊地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苏振华计划打以下四张“牌”:

第一、“包下来”,对国民党留下来的人员,能留用的就留用,不适宜留用的则治理起来、教诲起来,并想方法给予其工作;

第二、“连锅端”,毫不犹豫、彻底地消亡顽固不化的匪特武装;

第三、“民族团结,统一战线”,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第四、“让商店开起来,让机器转起来,把土改搞起来”,派军代表进驻工矿企业,扶助他们恢复生产;派土改工作组进进农村,让贵州全省尽快步进正常轨道。

制定好实施计划之后,苏振华立马将“计划”上报党中心,并很快接到了中心的回电确认。

苏振华的“第二把火”-剿匪、安民。

苏振华“新官上任”后的第二把火就是剿匪、安民。

于是,一场规模浩大的剿匪行动开始了。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贵州军区与进黔助剿的友邻部队共同投进了剿匪战斗。

苏振华 杨勇

贵州的匪特有多少?说出来令人瞠目结舌。

首先,国民党从贵州败退的时候,有‬一个特务练习班静静留了下来,国民党“中统”、“保密局”和“桂系”残余势力依然在贵州活动。

其次,许多国民党残兵败将潜进了深山,他们勾结土匪勾结,或者直接堕落为土匪。

鼎盛时期,贵州全省大约有460余股土匪,土匪‬的‬武器装备也有一定规模,不少土匪武装的武器不比国民党正规部队差。

更加触目惊心的是,在土匪当中,地主、恶霸、惯匪、流寇、国民党政客和特务占了很大比例,与大多数土匪相比,他们更反动、更顽固,也更加难缠。

为什么要将匪特“连锅端”?

因为“假如匪特不灭,贵州将永无宁日”。

匪特‬们‬不断招兵买马、扩充力量,他们欺压百姓、聚众闹事、夺劫破坏、杀人越货,甚至劫军车、围攻刚刚建立的人民政府,残害人民政府工作人员。

1950年1月14日,杨勇司令员从四川回贵州途中就曾遭到土匪袭击,可想而知,匪特的气焰何等嚣张。

在战前会议上,一些同志有些担心,他们担心“土匪太多、太杂,又躲得很深,剿灭他们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

苏振华当场拍了桌子:“土匪再猖狂,他也翻不了天!有什么可担心的?”

苏振华说:“你们要坚信,人民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

至于怎么打的问题,苏振华传达了中心领导和小平同志的指示:

“把剿匪斗争当作解放大西南的第二战争来打!”

经过“大举进剿”、“重点清剿”和“肃清残匪”三个阶段的战斗,我剿匪部队进行了大小4240次战斗,累计‬消亡匪特武装27万多人,缴获武器118400多件。

到此为止,国民党企图建立“大西南组织”的美梦彻底破灭,贵州恢复了安宁。

苏振华将军

苏振华的“第三把火”-“治穷”,让贵州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工业全面恢复。

实现“剿匪、安民”目的之后,苏振华随即放了“第三把火”-治穷。

早在‬第5兵团接管贵阳的时候,苏振华就对贵州老百姓的贫困状况有所了解,但是,真正让他印象深刻的应该‬来自他的亲身经历。

为了看看贵州的情状到底有多糟,苏振华想到了“微服私访”这个方法。这就有了本文开头所说的那次遭遇。

在贵阳市区的一条大街上,苏振华碰到一个目光呆滞的老人。

苏振华注重到,老人身上的衣服破烂不堪,说是衣服,其实就是几片肮脏、破烂的布条。

时值晚秋,贵阳白天的气温已经降至8到9度,有了一丝冷意。

因此,老人一边蹒跚着走路,一边捂住身上的布条以此来御冷。

看到这个情景,苏振华二话不说,脱下自己的外套披在了老人的身上。

老人千恩万谢地走远了,苏振华却碰到了麻烦,自己刚才的举动引来了一大群同样破衣烂衫、光着脚的老百姓,有几个人甚至没穿裤子。

苏振华实在看不下往,他脱了上衣,脱了外裤,脱了布鞋和袜子,只剩下一条贴身内裤。

他把这些“身外之物”悉数送给了老百姓,最后“脱无可脱”,只能光着腿,半裸着身子,急急匆匆地跑回了省委大院。

看到省委书记这个样子,省委大院的警卫人员被惊呆了,一些工作人员也围了过来,大家七手八脚找来了衣裤、鞋袜。

等苏振华穿戴完毕,同志们‬关怀地询问事情的原委,可是,任凭大家一再追问,苏振华却脸色铁青、一言不发。

于是有人推测道:“外面乱得很,首长不会是碰到劫匪了吧?”

看到大家七嘴八舌、胡乱猜想,苏振华终于开口说话了。

他眼含热泪,痛心疾首地叙述了事情的经过,说到最后,苏振华叹了一口气,心绪繁重地说了句“老百姓太穷了、太苦了”,此后便不再言语。

当天下午,贵州省委召开紧急会议,苏振华书记向全体与会人员讲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

苏振华情绪激动地说:“一个人就算浑身是铁,那也打不了多少颗钉;大家‬就算把所有衣服都送给老百姓,那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我们眼下能做的事情只有一个,那就是救急、救难,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是-彻底解决老百姓穷困的问题。”

苏振华将军全家福

在这次会议上,与会人员还报告了老百姓缺盐、缺粮等迫在眉睫的问题。

会议最后决定,立刻向中心报告贵州的情状,请求中心的扶助;立马组织人员从四川自贡运盐进黔;立刻调拨50万米“周济布”,解决老百姓缺粮少盐、无衣可穿的燃眉之急。

后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努力下,在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持下,至1954年为止,贵州省的粮食产量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甚至还有余粮外调支援‬兄弟省份。

在基础设施、工商领域,在苏振华的亲自督导和支持下,贵州发电厂恢复了生产,贵州的水电站投进了运行,贵州茅台酒厂完成了扩厂、增产,贵州盛产的牛皮(及牛皮制品)销往全国各地……

在贵州的几年时间里,苏振华‬根除了匪患,解决了老百姓“衣不遮体”、缺少食盐等生存问题,改写了贵州食粮靠外省输进的历史。

他脚踏实地地干了许多大事、急事,贵州贫困的面貌一天天在改变。这一些,贵州人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惋惜的是,1954年,中心一纸调令将苏振华召回了北京,纵然再有不舍,苏振华也只能与他热爱的贵州人民说“再见”。

重新穿回军装-苏振华穿上了躲蓝色海军“50式”军服。

1954年,苏振华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这一次,苏振华不仅穿回了他热爱的军装,还跨兵种任职,穿上了躲蓝色的海军“50式”军服。

对于苏振华来说,“海军”是个陌生的行当,但是,苏振华‬很快就熟悉了海军业务,顺利完成了‬从地方到军队、从陆军到海军的角色转换。

1957年,苏振华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委,紧接着,中国海军正式启动了中国研制核潜艇工程。

1960年,中国遭碰到“老大哥撤回专家”等一系列困难,海军核潜艇研制工作碰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

在困难面前,苏振华没有抉择舍弃,而是顶住压力,力排众议‬,坚持保留必要的研制人员,核潜艇研制工作不但没有中断,反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970年,听到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的消息,远在湖南疗养的苏振华大声喊“好”,随后泪湿衣襟……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委苏振华

1974年2月,年过花甲的苏振华将军宝刀不老,参与指挥了“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

粉碎“四人帮”之后,苏振华离开海军,出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

在特殊时期,苏振华团结带领广大军民,不仅迅速稳定了上海的局势,上海市的工业产值也实现了稳步上升。

苏振华将军(右)

小平同志曾经这样评判苏振华:“这个同志军政兼优,他是最能打的政委!”

叶剑英元帅评判苏振华道:“苏振华无论在军队和地方都能压得住台。”

1979年,为国为民奉献一生,“军政皆优”、“能压得住台”的苏振华将军不幸病逝,享年67岁。

贵州人民、上海不会(也不应该)忘记他们的老书记,中国海军将士也将永远记住他们的老政委。

谨以此文想念苏振华将军,愿将军安息!

上一篇:五折!明星版百老汇经典喜剧《奶酪的诱惑》门票五折优惠

下一篇:他是第二任四川省长,第三任中心统战部长,官至正部级享年76岁

派趣吧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