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趣吧

《庆余年》:分析诗文化对影视剧情主旨的升华

电视时间:3天前阅读:1

近日,工作虽忙,却不经意点开了《庆余年》这部剧,最初被剧情吸引,后来却越发喜欢,一口气看完了整部剧。总的来说,吸引我的不只是主角一人文武双全,剧中人物千姿百态各有故事,还在于剧中诗文化的引进,对整部剧起到了升华主旨的作用。

我们都说,万物以文化为灵魂,影视剧更是如此。当然,该剧不仅仅是古诗词的运用那么简单,还有许多代表相应行为与故事的核心词,如勇猛、责任、好奇、忠勇、自由不羁、从心所欲、侠肝义胆等等。这部剧的巧妙就在于,所有的行为与故事都可以用古诗词来点开,其意蕴也比纯粹的行为本身更丰盛。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诗文化在影视剧中的作用:主题曲、人物语言、布景道具的使用

二、诗文化对该剧意蕴的升华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影视剧中引进诗文化的意义

一、诗文化在影视剧中的作用

1、诗文化在影视剧音乐中的使用:增加文化韵味、历史厚重感

音乐是影视创作极其重要的部分,在影视剧中常以主题曲、片尾曲、背景音乐的形式出现,影视艺术与音乐艺术相结合,相得益彰。诗文化在影视剧主题曲、片尾曲等当中加以运用,可增强影视剧的文化底蕴,也有利于古诗词的传播。

如《孔子》中王菲所唱的《幽兰操》:“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众香拱之,幽幽其芳。不摘而佩,于兰何伤?以日以年,我行四方......”孔子生前感叹兰为王者香,遂作《幽兰操》,一千年后,韩愈以“兰为王者香”为主题作另一首《幽兰操》,颂扬孔子生平。该剧中主题曲即引用韩愈诗,既突出了孔子精神,又体现了整部剧的思想内涵。

展开全文

2、古诗词在人物语言中的使用:增加剧情张力,丰盛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突出该剧主旨

人物语言是影视剧的基本组成部分,由于古诗词简洁凝练,有着高度张力,若古诗词化为影视剧人物语言,能够足够体现人物内心绪感、性格特征,使得人物形象更丰盛,同时还能推动剧情进一步发展。古诗词在人物语言中大都以吟诵的方式表现出来,文辞简洁却意韵深远,对于特定的情节,通过一定的演绎方式,可带来浩大的视听冲击效应,从而突出影视剧的主旨。

3、诗文化在布景道具中的使用:表现影视剧画面,诗词意象物化,营造诗画意境

对于很多古装剧来说,通过布景来营造历史背景是很重要的演绎手法。影视剧中的建筑特征、物件摆设、道具使用等,都具有深厚的历史意蕴。如很多剧目拍摄抉择历史遗址内,其亭台楼榭、诗书画卷、水墨山水等都体现了整部剧的文化氛围。

一方面,环境布景表现了时代背景,另一方面,布景突出了人物形象,使得影视剧更有画面感和文化意境。

《庆余年》当中诗文化的运用主要是后面两点,特别第二点,这就使得该剧更有文化底蕴,剧情也更具张力。

二、诗文化对《庆余年》影视主旨的升华体现在哪些方面?

主角在一次斗诗大会上,巧用杜甫的《登高》一诗而获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作为唐诗三百首之一,能唤起大家上学时背诵《唐诗三百首》的共喊,使该剧更有普适性。后来,剧中又引进李白、陈子昂等人的诗歌,皆为妇孺皆知、朗朗上口的诗词,其在剧中的运用,使主角化身为“诗神”,主角的诗人形象贯穿始终,也就在无形中加强了整部剧的文化底蕴。

2、剧中引用诗句的特征:张扬、沉郁、苍劲、孤独等,突出该剧核心主旨

剧中主要引用了李白、杜甫、陈子昂、李煜、辛弃疾、苏轼、陆游等人的诗歌,尤以李白、杜甫为多。

李白的诗歌有着豪放、侠义、个性等特征,杜甫诗歌沉郁、细腻、深刻,陈子昂诗歌音节豪宕、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李煜诗词浅显清新、伤春悲秋......每一位历史上闻名的诗人,以及那些百读不厌的诗句,被主角在醉酒后一吐为快,内心不免五味杂陈又一吐胸臆。宏看的意向,婉转的词调,世间万物悉数看尽,历史长河奔涌而来,心中涌起如主角那般对华夏文明的自豪感,心中宣泄着一腔豪迈热血。

《庆余年》主角有很多的性格特征,如张扬、沉郁、孤独,其中,孤独尤甚,其隐躲于喜剧之下、张扬不羁背后。当然,张扬、豪迈、侠义,一直是江湖主题作品所体现的特征,这部剧既有江湖,也有朝政,错综复杂,又轻松明快。剧中人的孤独在那些喧嚣之中,使他与众不同,潇洒自如,又倍感痛苦。

该剧从一开始就讲“孤独”,这个词也一直贯穿全剧。在文学艺术中,以“孤独”为主题的作品有很多,以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为代表,其表现了两个主题:孤独和摆脱孤独。《庆余年》也有这样的主题表现,主角从出生就深感孤独,也一直盼看能摆脱那种孤独。

醉酒吟诗的部分,便是他对孤独感的宣泄,一首“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没有哪首诗能像陈子昂那般将前行中的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抒发得如此深刻。

“孤独”,是一个人的孤独,也是一群人的孤独,更是整个人类的孤独。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部剧,其文化内涵、哲学主题也就体现了出来,拔高了整部剧的层次。

3、诗歌在剧情主线中的引进方式:在不同节点巧妙运用诗歌,助推剧情发展

(1)前期:引进杜甫的诗,为剧情发展展垫

该剧以天真精灵的孩童引出故事,而后当主角进进京都,在斗诗大会上引用杜甫的《登高》一诗,明线上是促进了主角的形象提升,但从剧情发展来看,实为整部剧埋下伏笔。

《登高》一诗中,首联天、风、沙、渚、猿啸哀、鸟飞回等自然成对,节奏感强。颔联中无边、不尽、萧萧、滚滚都具有很强的意境特征。颈联、尾联转而落笔于悲愁,倾诉了杜甫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随着剧情故事的发展,人心备受考验,必是一场心灵历练之旅。

(2)中期:引进李白等闻名诗人的诗句,将主角形象和剧情推至高点

当主角的诗人形象已开始被许多人接受时,在一次宴会上,他醉酒吟诗三百首,诉尽生平无限事。剧中人将几千年文化浓缩于一刻显现,这便激发了我心中的所有情绪。当然,从个人的角度来说,评判会有失偏颇,但从剧中该部分的表现手法、演绎方式来看,又是传神而贴切的。

宫殿、盛宴,其本身就具有浩大的场景,主角从李白《将进酒》开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无论诗歌意境,还是李白性格中的豪放、随性,都与那个浩大的场景相契合。同时当各大诗人传诵千古的诗句被主角慢慢诵出,画面以重叠吟诵的表现手法,不仅传达出了醉酒诗人的形态、心声,更将古诗词的意蕴发扬得淋漓尽致,看得人血脉偾张,心绪激荡。

整个吟诵以李白那句“我醉欲眠卿且往”结束,表现出主角心中随心所欲、不拘礼节的人生态度,一如李白。

盛宴之后,主角名冠天下,成为“诗神”,这为主角形象在大众心中的树立打下了坚实基础。从剧情发展来看,该部分合成了江湖豪气、朝廷争斗、个人自由、孤独寂寞等复杂的关系与情绪,以及该剧想要体现的主旨也都融于交织、零散的诗句中,将整个剧情推至至高点。

(3)后期:以文坛老者为诗注释、文化传承做收尾,这一收气韵悠长,也为下一季做好了展垫

从剧情发展来看,文坛巨匠的一生一定程度上也是《登高》中所描述的老人的一生,前后唤应。以文坛巨匠陨落,并将生平收躲书籍赠予主角这个故事来看,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隐喻,整个收尾气韵悠长,让人不得不叹服。

三、影视剧中引进诗文化的意义

这些年,由于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影视产业飞速发展,产生了很多故事丰盛、艺术感染力强、演员表现力佳的作品。古诗词在影视剧中的运用主要在古装剧,由于近年古装剧大剧短缺,相较2017年,2018年古装剧市场也整体回落。但《庆余年》的豆瓣评分为8.0,在腾讯视频的播放量达到十多亿,好评不断。一部剧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因素,如故事吸引力、剧情发展节奏、文化内涵等,这里说下这部剧引进诗文化的意义。

1、丰盛人们的精神生活

影视剧是最为贴近大众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正能量的影视剧一方面温热了百姓的生活,另一方面又疏解了人们心中的万千情绪。古诗词的文化魅力在于其语言美,以及当中蕴含的人文内涵。

还记得《诗词大会》刚开播时,就拿下收视率第一,我们可以在节目中学到知识,唤醒心中对传统文化的喜爱,还能感受到一场诗词之旅带来的酣畅淋漓。

影视文化中引进诗文化依然有这样的效果,不同的诗句有着不同的含义和调性,如李白的诗中大都有着豪迈奔放和丰盛的浪漫主义,看众看到的影视艺术便是豪迈的、浪漫的,以此类推。

2、传承发展传统文化

对历史文化或传说故事进行创新演绎,能使传统文化更有趣味性、可看性,甚至引发看众重读经典的热情。

总的来看,诗文化对《庆余年》影视主旨的升华体现在:耳熟能详诗句的抉择性引进,对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诗人及其诗歌的引进,以及在不同剧情节点中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引进诗词。诗文化深刻、生动地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在影视艺术中也将影视剧本身的精神内涵足够体现出来,产生丰盛的视听效果,也对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传播意义。

由此,更期待下一季《庆余年》会带来怎样的关于诗文化的盛宴。

上一篇:《庆余年》最后剧情里言冰云反转刺杀范闲,这一次又会是谁救了范闲?

下一篇:《庆余年》高能剧情正式上线,脑洞清奇,原来不是正剧

派趣吧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