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趣吧

22名战士飞夺泸定桥,4人牺牲18人失踪,他们到底往了哪里?

电视时间:2周前阅读:1

在我国四川省泸定县的泸定桥边,有一座“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

纪念馆外竖立了22根方形柱子。这22根方型柱子就是为了纪念当年,抗日长征飞夺泸定桥的22位勇士而建的。这22位勇士身先士卒,顶着敌人猛烈的炮火爬铁锁渡河。最终带领红军仅仅花了两个小时结束战争。

这场战争意义特殊,粉碎了蒋介石南追北堵,欲借助大渡河天险将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

可十分令人不解的是,这22位勇士在飞夺泸定桥时有4位掉进大渡河,为国捐躯。剩下的18位勇士,之后就销声匿迹了。新中国成立后有人一直在觅觅各位勇士的踪迹,后来在河北找到了关于18位勇士的信息。

那么这18位勇士到底往了哪里?泸定桥在四川跟河北隔着一千多公里,勇士的踪迹怎么会出现在远远的河北?

突击队的由来

当年的飞夺泸定桥战争,是由红四团二连连长廖大珠带领22名突击队夺取泸定桥。这22名突击队员可不是普通的红军战士,而是红四团党总支书记罗华生将军亲自到二连挑选出来的。

展开全文

当时他挑人的准则非常严厉,首先挑出来的是干部,包括连长、指挥员、党支部书记及排长。再次是在以往战斗中立过功的战斗英雄,以及平时作战勇猛的战士。

进选突击队的人必须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不然也得是进党进团积极分子。

就是这22人组成了这支勇猛强悍的队伍,给革命的成功带来了重大意义。

由于当时事态紧急,没有来得及详尽地笔录这22名战士的信息。很多人不知道,这支突击队剩下的18个人,在后来的战争中,他们也时常冲在战斗的前线中,不畏艰险,勇猛作战。

关于这22位英雄的事迹如何被后人知晓,还得从1936年说起,这一年彭加伦听说了红军勇猛飞夺泸定桥的事迹,想要写一篇文章来记载红军在长征上的艰难险阻,笔录这位勇士为了革命事业所做出的奉献。

彭加伦有了这个计划以后,就开始四处打听这支突击队员的名字跟信息。

无奈,打听了很久竟然一点消息都没有。后来等到红军稳定下来之后,我党的上级领导也想找到当年那些敢死队中的幸存者。想让他们的勇猛事迹永远流传下往,将红军这种为了保家卫国,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崇高精神,传递给每一个中国人以及千千万万个后代。

惋惜的是还没找到他们的消息,日军的战争就爆发了。红军忙着抵御外敌,找觅这支队伍消息的事情暂时被搁置。

新中国成立之后,红军的各种勇猛事迹流传在千家万户,街头巷尾。

一些报社也纷纷在报纸上报道飞夺泸定桥的事情,刚开始报纸上报道的是21位英雄。大家都以为是21位,一直到这件事被我党领导看见,对报社进行纠正,22名战士的人数才被确定下来。

问题是大家只知道是22名战士,至于这22名战士姓甚名谁?年纪多大?哪里人氏都没有任何记载。

除往勇猛就义的4名战士,其他人从此像是人间蒸发一样,一点消息都没有。只是后来不断有些报纸及民间传说频繁地出现王大珠和王海云这两个人的名字,而其余的16名战士一直杳无音信。

一直到1974年10月19日,当时还是四川省文化局副局长的朱丹,有次开会的时候在会议上提出,新中国已经成立这么多年了,当年飞夺泸定桥的二十二勇士,他们的情状和下落,我们还一直搞不清楚,官方甚至连个确定的名字都没有,这实在说不过往。

终于,在1975年,泸定县所在的甜孜州为了查找22名勇士的下落,专门成立了一个红军长征文物调查小组。

王永模担任了组长,虽然这个小组只有三个人,但是后来这个调查小组不辞辛劳,四处找觅,让一个个英雄事迹流传了下来,被大众熟知。

天降神兵,飞檐走壁

在还没有成立调查组之前,王永模就为了找觅突击队员的下落走遍了大江南北。

1985年,泸定县筹备“飞夺泸定桥”胜利50周年纪念庆典,王永模受县里委任远赴北京,邀请杨成武将军参与庆典。杨成武当时是红四团的党总支书记,更是泸定桥战争的经历者。

王永模见到杨成武将军后,当面问那二十二位英雄的线索跟信息。

本以为能够得到一星半点的消息,结果空欢喜一场。将军回忆起当年的战争,说实在是战事紧急,时间紧迫,没有时间往询问那支突击队员的名字。

而且在后来的战争当中,有的队员也陆陆续续牺牲了。王永模心里难免有些落寞。按道理来说杨成武将军是他们的上级领导,也是当年飞夺泸定桥的参与者,不应该一点印象都没有。

不甜心的王永模再次找到杨成武将军,期看他回想一下有没有印象比较深刻的勇士。

杨成武将军眉头紧锁,低头冥思了许久,皇天不负有心人,还真让将军想起了一个。

杨成武将军回忆起当时,有一个大约十七八岁,大家都喊他云贵川,他是在贵州进伍的苗族小战士。黑黑的皮肤,小小的个子,脸偏褐黑色,而且眉峰跟颧骨都有一点高。记得印象里云贵川虽然个子小小的,但是身手非常灵敏。

据说是家里穷,从小跟着父亲在深山密林中摘药、砍柴。练就了一身飞檐走壁的本事。云贵川进了大山就如同进了一家一样,轻松自如。

杨成武将军之所以能记起他,是因为云贵川其貌不扬,但却是个奇人异士。在腊子口战争当中,如同天神下凡。

面对敌人炮火疯狂轰炸,云贵川仅仅用一根普通的竹竿爬上陡峭的悬崖。爬上悬崖的云贵川再把绳子扔下,成功带领战士们绕到敌人后方,丢下手榴弹,打得敌人落荒而逃。

于是,22名战士的其中一个——云贵川英雄被王永模找到。据了解,云贵川在后来的战争中以身殉国。

王永模团队在找觅勇士的路上,从未舍弃。可喜的是,后来对泸定县的追访,又找到一位勇士的踪迹。

1975年8月王永模带领调查组来到了江西南昌。王永模在江西革命纪念馆,一张张仔细对比照片及对应信息时,看到刘梓华的生平事迹,顿时喜上眉梢。只见生平介绍上写着“刘梓华同志是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英雄之一。”

严谨的王永模怕信息有误,特意找到纪念馆的治理员,问刘梓华的生平事迹。

治理员表达自己也不是特殊清楚,而后告知王永模这些信息都来自于河北廊坊军分区,你们可以写信往廊坊军区了解一下。

于是王永模挣脱泸定县给廊坊军区写信。最后收到回信,刘梓华同志确实是当年突击队队员之一。

王永模团队喜不自胜,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又找到一位英雄了。遗憾的是信里还写到"刘梓华同志生前系天津廊坊军分区的副参谋长,于1951年患恶性淋巴肿瘤往世。"

尘封32年的秘密

距离下一个被找到的英雄,王永模团队竟花了32年。

2007年,战士杨田铭跟特等机枪手赵长发分别在上海、南昌被找到。

找觅杨田铭,多亏了现代网络发展,以及一些红色网站、新闻媒体。杨田铭的大女儿杨党燕,在上海看到红色网站的信息,给王永模团队打来电话,声称自己的父亲是飞夺泸定桥突击队活下来的18勇士之一,父亲名喊杨田铭。

王永模立刻托付东方电视台的记者往登门访问杨党燕,最后终于在江西省图书馆找到了有关杨田铭的资料。

除此之外还找到了杨田铭于1961年5月21日发表在江西日报上的回忆文章《飞夺泸定桥》及保存在家中的照片。通过觅访王永模得知,杨田铭是江西铅山人,并于1963年逝世于上海。

时隔几十年找到杨田铭已经令王永模团队非常欣喜了,更令调查组兴奋的是,依据杨田铭在回忆录中的描述,确认了另一位勇士——特等机枪手赵长发。

回忆录里只提到赵长发是个特等机枪手,所以对于赵长发勇士的信息十分有限。不过确认了名字,也不枉调查组的辛劳。

虽然找觅突击队的工作漫长又艰苦,但王永模从未想要舍弃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11年5月王永模收到烈士后代寄来的刘金山勇士的照片和生平史料。

信里写到刘金山勇士乃是突击队员之一,出生于1908年,江西省赣县田村镇红卫村人。在泸定桥事件后,陆续为国效劳。解放后任山东省湖西、荷泽、济宁军分区司令员。于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1999年在苏州因病逝世,享年90岁。

经过坚持不懈地觅觅,另一位勇士李友林被调查组找到,在经过反复的考证之后,确定了李友林就是22名战士其中之一。

李友林出生于1914年,出生于江西省瑞金市。

16岁时就参与革命,抗战期间曾参与几个闻名的战争,过水口、广昌战争。打泸定桥战争的时候才21岁,强渡乌江、打腊子口李友林勇士也是其中的一员。

新中国成立后,李友林同志也在各个岗位发光发热,为人民服务。后于1997年因脑血栓及其他疾病送医救治无效逝世。享年83岁!

在后期的不断搜觅下,更多勇士的踪迹也被找到。

刘琳于1997年在北京病逝。带领突击队作战的队长廖大珠于1935年牺牲在陕北战场。同年牺牲在陕北战场的还有另外一个队员王海云。

王永模直到退休后还在找觅勇士的下落,经过多年的觅觅,尽管只找到8位勇士。但不管怎么样找觅突击队队员的工作终于有了一些眉目。

目前可以确认姓名的8位勇士有:廖大珠、王海云、李友林、刘金山、刘梓华、赵长发、杨田铭、云贵川。其中保留有照片者4位:李友林、刘梓华、杨田铭和刘金山。

找觅的意义

至今还有十名勇士的下落还没有找到。而如今王永模早已过古稀之年。退休后的王永模从未舍弃过找觅英雄的下落。

我们不知道下一个被找到的英雄会是谁,他们后来又经历怎样的生活。但我们永远记得曾经有那么22个勇士,精忠报国,不求名不求利,只求驱除日寇,保护家园。

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力气找觅他们的下落呢?因为泸定桥战争是一个代表,代表了中国先辈为了祖国,为了后代能安居乐业,能够舍弃生命,征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决心跟毅力。

这22位勇士代表了无数身先士卒的革命先烈。

后来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党特意在泸定桥立了一块碑。这块碑是毛主席提议,为了纪念这22名勇士以及这场伟大的战争而设立的。

再后来,我党在那里建立了"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特意设立了22根方型柱子。这22根柱子分别代表了那22名英雄,刻上了英雄的名字及生平。有的贴了照片,但大部分都没有。还有十根柱子的生平等待隽刻,期看终有一天,所有的英雄都被找到。他们的传奇能够被后人世世代代铭记。

我们要永远铭记,脚下的这片土地是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守下来的。他们奋力拼搏是为了我们能够生长在和平的年代。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来自于他们的守候。我们不能为先辈做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找到他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将他们的精神传递给每一代中国人!

上一篇:董卿:与程前分手后,嫁亿万富豪,如今丈夫被限制高消费

下一篇:经典!《董卿:在时光中优雅盛开》是难能可贵的佳作!

派趣吧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