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摆摊“月进数万”?别再“一厢情愿”
别被筛选过的“造富神话”蒙蔽了双眼。
全文1429字,阅读约需3分钟
撰稿/江城(媒体人) 编辑/徐秋颖 校对/赵琳
▲2020年5月29日下午,成都市中心的成府路,水果商贩骑着三轮车往摆摊。新京报资料图
据上游新闻报道,护士兼职摆摊两周赚1.5万后全职开店、“95后”大厂裸辞卖盒饭月挣4万……关于年轻人摆摊致富的案例在网络上屡见不鲜。
这些故事大多大同小异。比如对繁忙、内卷的工作感到厌倦,对自身的财务状况还有更高的期待,想干点儿副业。于是,在一番调研之后,果敢抉择摆摊,最后结果似乎也不错,摆摊收益很好,以至于辞往主业专职摆摊了。
这些案例都是被媒体挖掘出来的,在相关的报道中,这些年轻人有着敏锐的商业嗅觉、敢想敢做的行动力,加之运气上佳,很快在“摆摊界”取得了成功。而这样的故事,显然也赚足了眼球,吸引着跃跃欲试的年轻人纷纷投身其中。
某招聘机构发布的《2021大学生就业力报告》也展示,如今“年轻人的就业往向显现多元化趋势,抉择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和慢就业等方向的人数在逐年递增”。这展示了新的就业取向,很多年轻人更倾向自由、从容、感兴致的工作,而不再是执着于传统的“体面”“稳定”。
而摆摊,无疑能符合年轻人的脾胃。摆摊门槛低,资金要求也不高,还没有“老板”“领导”和复杂职场人际关系。年轻人完全可以轻装上阵,一个展盖或一个汽车后备厢,就可以来往自由、潇洒从容。且摆摊的每一笔收进,都是对自己努力的直看报偿,不用再眼巴巴地等着“发薪日”,这种自我掌控的感觉,可以想见对年轻人很有吸引力。
但在诱惑面前,可能还是要清醒一些:那些成功案例,其实是被选中的;而遍地都是的“造富神话”,更像是一种情绪释放,而非真实的市场反应。
摆摊的门槛低,几乎不需要太高的资金成本,也不用烦琐的店面租赁等。但这一定意味着进局者众、竞争猛烈,这也一定会带来新的“内卷”——选址、质量、包装等,都会面临更加严苛的市场抉择。
展开全文
同时摆摊的“随意”,也可能成为其隐患。比如食品安全、三无产品等,摆摊更有可能面临这类法律风险。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些或许就是地摊购物的“元问题”,由此产生的法律纠纷可能层出不穷。
其实在网络上一搜就能发现,相比于上热搜的造富神话,摆摊“劝退”的帖子更是不少。许多脑门一热就进局的年轻人,等到真的置身其中会发现,看似低门槛的摆摊却有非常多的门路,甚至碰到许多始料未及的困难。难以夺到好位置、无法预估客流量、长时间站立的辛劳等,很快就让摆摊丧失盈利能力,也让一场轰轰烈烈的创业迅速熄火。
说这些,倒也不是给年轻人泼冷水,但有必要提醒年轻人的是,进局前不妨保持一份清醒和镇静——摆摊不等于发财,也不代表适合每一个人。个人禀赋不同,知识积存也不同,各行各业也终究有可见或不可见的门槛。对摆摊,不可低估,也不必抱有浪漫化的想象。
不可否认,现在的年轻人颇有一点儿“副业焦虑”的样子,不停地觅觅着各种造富机会。就像此前炒作的年轻人兼职,展天盖地的各种广告,有多少年轻人最后不过是被良莠不齐的培训班收割了一波。现如今面对摆摊的火热,年轻人也要擦亮双眼,避免贸然进场后只剩“一地鸡毛”。
最后,也期看有志于摆摊的年轻人,可以理性评估自身条件和行业现状,在做好充足预备之后投身其中。有一点应该是肯定的,那些月进数万的背后,绝不可能是轻轻松松。
值班编辑 古丽 康嘻嘻
孙政才、赵正永、孙力军等被点名!
体育总局局长:果敢打击、严厉惩处足球和其他领域的腐朽和假赌黑问题
“大学4年挣上百万”,当事人回应
假如可以,请点点底部广告给小编加个鸡腿↓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