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趣吧

假如把总理的话变一变,“坐在办公室都是方法”……

电视时间:4天前阅读:1

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强在首场中外记者会上有一段话让人印象深刻,“我长期在地方工作,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进基层看到的全是方法”。

总理言辞诚恳,直指政府履职能力问题,干部作风建设问题,指责一些部门和同志身上久治不愈的庸政、懒政、怠政现象。他说,要推动各级干部多到一线往,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向人民群众学习,真正扶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特殊是长期在大机关工作的年轻同志,要深进基层、心进基层。总理的话接地气、得人心,让基层同志感到贴心解气鼓劲!

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同志,可能还有另一个同样“很深的感受”:一些干部往往“坐在办公室全是方法”,一旦下往走走才发现“都是问题”。“方法”不聚焦、不解决“问题”,问题出在哪里?一些干部不是自我反省,引以为戒,而是忙于掩饰问题,急于推卸责任,目的在于掩盖决策失误、治理漏洞。个别干部“三省吾身”的版本是:欺上,瞒下,哄自己。

人坐在办公室里,怎么也可以“全是方法”?一是某些决策者、治理者存在水平偏差,短缺科学民主作风、谦逊谨慎精神和专业推断能力,长官意志、独断专行、盲目拍板的乱象在一定领域内依然顽固发作。小到一个单位或部门的微信工作群,都能窥见一些要害少数的霸蛮心态:动不动要即刻回复“收到”,动不动要全员发动转发;二是基层一些地方决策过程短缺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主要领导“说了算”,次要领导经常“叨陪末座”,要么“说算了”,要么“算说了”,百姓的意见和意见更是被屏蔽在决策议程之外;三是监督乏力、问责不力,一些科学合理的制度往往流于形式,留在纸上,沦为摆设。

“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是个问题,“坐在办公室全是方法”也是问题。相对“不作为”“假作为”,“乱作为”对职场生态也有很强的破坏力。那种“全是方法”,往往并不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雄才大略、指挥若定,而是部分决策者、治理者自以为是、自命不凡、自我膨胀,凭借“老体会”,依靠“小圈子”,无视基层一线现实诉求,最后设计的方法、出台的政策、任用的干部,当然会脱离实际。

习近平总书记早就告诫过,“不能拍脑袋决策”,要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应当看到,“坐在办公室全是方法”的最大诱惑,有时候也来自上级,因为“都是问题”会遭到指责、惩罚,会被视为“不担当”“不作为”,所以“全是方法”被“逼”出台。“逼”出来的“方法”,当然不可能都是“真方法”。另一方面,那些短缺民主素养、专业水准的干部,即使深进基层一线调研,也轻易走马看花、走调跑偏,难以发现“真问题”,无法捕捉民间的聪明、吸取基层的营养。假如监督执纪缺位、空位、失位,一些人更是会热衷于“轰轰烈烈走过场”“热热闹闹摆样子”。

正视“真问题”,才有“真方法”。“真问题”“真方法”,需要配备一大批“真干部”:真挠实干的人才。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才会有真方法。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高质量发展,现在最大的“真问题”之一是促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尽其能,推进“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

这也是一个“老问题”。所有问题,回根到底都是人的问题。人的动力问题解决了,破解其他问题的方法就会应运而生,好多问题也可以迎刃而解。

上一篇:微视频|奋进正当时

下一篇:《剧院魅影》中文版全体演员集结 阿云嘎兼任联合制造人

派趣吧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