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龄同心,一起留住老味道
2018年1月9日,《北京晚报》对永安路百货的报道。
永安路百货裁缝师朱庆九的照片曾刊登在2017年5月5日的《北京晚报》上。
瞬间
2018年1月1日,元旦,永安路百货商场门前挂起一道红色的条幅:永安路百货商场60周年店庆。老商场走过了一甲子。几天后,它再次登上与其同龄的《北京晚报》。
西城区永安路143号,坐落着永安路百货商场。在商场负责人乔燕雄的办公室内,不同时期的《北京晚报》被珍躲在文件夹里,每张旧报纸上,都有乔燕雄做的标记。“每次看到我们商场的名字出现在报纸上,我就格外兴奋,所以就会用笔圈出来。”
文件夹里,最早的一份报纸定格在2007年12月30日。那是永安路百货商场五十岁生日前夕,晚报发布了一版元旦絮语。版面右下角,一篇《永安“生日”讲传统》颇为引人关注,短短325个字,精炼地概括了老商场50年来的经营特色。
2007年,是永安路百货商场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我是2003年调任来当经理的,起初这里就是一家地区性商场,主要服务周边居民,社会关注度并不高。”乔燕雄说,直到2007年前后,社会兴起了怀旧潮,大力倡议国货,这家老百货进进了公众视野,慕名而来的顾客越来越多,北京晚报的记者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转变。
展开全文
此后数年,永安路百货商场多次出现在报纸上。2008年12月26日,《老牌国货受追捧 顾客登门找念想》,还原了永安路百货成淘宝胜地;2015年1月2日,《他站在柜台后过了58岁生日》,笔录了商场老员工新年第一天的繁忙……细翻旧报纸,关于过往的点点滴滴涌现在乔燕雄眼前。
当然,让乔燕雄印象最深的是2018年的元旦,本以为商场的60岁生日不会有人记得,但北京晚报的记者再次登门摘访。“其实,这篇报道也反映了老商场发展中的困惑。”他当时和记者说,因为实力有限,60岁“大寿”,商场也没有举办郑重的庆典。
上世纪90年代前,一些老商场曾名动京城。随着时代发展,商业经历了从百货业态向综合业态再到购物中心的变迁,涌现出一批新的商业体,传统商场面临转型升级。永安路百货商场顺应时代,改良服务,坚持国货特色。
无论是王府井、前门等传统商圈,还是三里屯、CBD等新兴地标,都是晚报报道里的常客。在新与旧的看照中,晚报笔录着京城商业日新月异的故事。
瞬间讲述人
乔燕雄
我与北京晚报有着不小的缘分,从小就喜欢读《北京晚报》,当时不曾想到,自己的名字将来也有机会出现在报纸上。自打2003年来永安路百货工作后,我多次接受北京晚报记者的摘访,每次听说报道刊登后,我都会往报刊亭买几份当天的报纸收躲起来。可以说,晚报笔录了我们这家商场的发展与坚守。
回忆一篇篇报道可以发现,里面既有变,也有不变。变的是人们的认知,对国潮文化越来越重视;不变的是商场始终坚守初心,数十年如一日地售卖经典国货。从晚报的报道中,可以看到国货的复兴之路,也能感受到当下年轻人的文化自信。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马婧 白继开 摄
流程编辑:U022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