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传递积极信号,经济协作大势所趋
文 / 本刊记者 刘馨蔚
2022年以来,中欧在经贸层面的协作亮点频频。从中国“取热神器”走红欧洲,到中欧新能源车企加快投资布局,再到中国政企组团“出海”觅商机,中欧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协作的深度与广度。
高层交流传递积极信号
最近3年,中国和欧盟的关系出现一些波折。但近期,中国和欧洲机构之间的高层交流传递出了一些非常积极的信号,欧洲政界人士纷纷以表态或实际举措认可中欧经贸协作的重要意义和互利关系。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指出,假如现在描述中欧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稳定化,这个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信赖2023年,双方会传递出更多积极信号。期看中欧能有更好、更全面的协作,这样中欧关系就会有更多韧性。
“我们需要发明更有利的环境,而不是制造更多的麻烦。对于中欧而言,我们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往做,而不只是往相互指责。我们应该达成更多的一致,来为双方发明更有利的环境。”崔洪建称。
2023年将是对中国和欧洲非常重要的一年。当前,欧盟面临能源和通货膨胀问题,而中国可以同欧盟经济体在实现GDP发展方面达成协作。崔洪建认为,双方应更多关注经济、贸易、投资方面的协作,让贸易成为中欧关系的发展点。
崔洪建表达,中国是欧盟的重要协作伙伴,也是乌克兰重要的经济协作伙伴。欧洲需要恢复一个和平的环境,结束俄乌冲突,重建乌克兰,期看这能成为中欧关系新的增长点。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中欧之间在过往3年没有直接联系,导致双边关系有所恶化甚至是下降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能让它再陆续恶化下往。”全球指南针首席执行官让·克里斯托弗·巴斯说。
中欧之间在经济上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且中欧之间的关系对于推动世界各国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巴斯指出,当前,欧洲正在致力于重新振兴欧洲自身,这一振兴过程也在不断加速当中,如同中国一样。而在此过程中,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基石和动力,期看双方的协作能够形成合力。
“中欧需要开放和坦诚地正视现存问题,建立一种多边化的体系。同时,不应把中欧关系分成中国和欧洲某些国家之间一对一的关系。欧洲应该把自己看成一个整体,作为一个大的实体往和中国进行平等的对话,这取决于欧洲是否能够以一种声音来发声。”巴斯坦言。
巴斯表达,当前,开放的问题和其他多种问题互相交织,这是一个契机。中欧需要把握这一契机,恢复彼此间交流,打造相互接触的情景。
展开全文
应把更多目光投向气候问题
“中国需要熟悉到欧洲目前非常关注俄乌冲突问题,并关注其对能源、生活成本以及欧洲经济发展等各方面造成的影响。这在欧洲是一个分水岭时刻,关乎经济相互依靠和政治协作。”欧洲政策中心首席执行官法比安·祖莱格称。
“当前,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气候转变方面。我们必须熟悉到,不能再按照现在的情状陆续下往了,这会让我们的下一代人面对一个无法生存的世界。因此,我们这一代人有义务更好地管控气候转变问题。我们目前做得还不够,还没有达成所期看的理想的解决方案,还需要更加关注气候转变,并把它融进到贸易中往。贸易要更加绿色,这意味着我们要讨论碳边界的问题,更好地保护环境,不能把贸易、投资和其他考虑割裂开来。”祖莱格说。
祖莱格认为,互相了解非常重要。欧洲方面需要本着同理心往理解对方的行事方式为什么与自己不同,这样才能成就未来继续的对话与协作。而对于中欧未来的交流,他认为,可以有更多的期待。
长期以来,欧洲都十分关注绿色和可继续发展,曾制定目的在2030年减少50%碳排放,并于2050年实现碳中和,同时计划在2038年完全取代火力发电。欧盟—亚洲中心主席皮特·斯蒂尔指出,中国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多的科技成果。欧洲要想实现上述目的,必须要与中国开展协作,欧洲非常需要中国的协助以成功实现绿色转型。
“中欧之间的贸易关系并没有过多地受到政治政策的影响,欧洲仍然与中国亲昵地联系着。欧洲一方面期看不要过多地依靠中国,另一方面则期看可以在中国的扶助下解决一些全球性问题,包括俄乌冲突、亚洲地区热点问题等,这对全球可继续发展而言是必要的。”斯蒂尔称。
全球解决方案倡议组织(GSI)秘书长马可思·安格斯表达,气候转变危机是威逼世界各国生命的浩大挑战,所有人都需要参与应对。开展中美气候会谈等国际对话,对于达成有效的气候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经济协作是大势所趋
2022年1—8月,中欧双边经贸活动增加了8.9%,双方直接投资增加了121%。2022年前11个月,中欧贸易额达到7797亿美元,中国与欧盟仍互为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同时,中欧班列已触达180个欧洲城市,运行数量也增长迅速。自2011年3月开行至2022年年底,已累计开行超6.2万列,货值在中欧贸易总额中占比达9%以上。
复旦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丁纯表达,中欧之间的经济协作是大势所趋。目前,中国的防疫政策已经有了很大转变,中国重新开放将为欧洲经济带往很多机会,信赖未来进进中国的外国人士将越来越多。
“中欧关系在贸易、投资以及人员交流上或将出现浩大的复苏和反弹。近期,已有部分欧洲企业家访华,还有更多企业家十分踊跃地表达想到中国来。”丁纯称。
丁纯意见,中欧双方的智库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平台,通过研究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差距,并核算出口指数、进口指数、双边经贸赤字和往来、顺差和逆差等数字,加深了解,化解误解。同时,为政府决策者提出一些意见和意见,特别是在气候转变、数字化和AI等问题上,为决策者们就如何进行协作和技术性磋商、如何执行措施提供意见,为中欧双边协作打造良好的机遇。
“目前,中欧关系确实处于特殊境地,但并非所有欧洲国家都情愿看到这样的局面。中欧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可以进行协作。在此过程中,智库也将奉献力量,促进双方对话和交流的恢复。”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说。
王辉耀表达,随着中国防疫政策的转变,中国的经济复苏节奏将逐渐加快。可以预见,2023年中国将迎来非常活跃的发展空间,期看旅游业和留学往来可以逐步恢复。
“中国摆脱疫情影响、再次开放国门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很多企业在区域内和国际上都非常依靠中国,可以对未来中欧企业的协作怀抱积极的期待。”安格斯称。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永表达,中欧经贸协作是中欧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尽管碰到困难,但中欧经贸关系的主流仍是协作共赢,这一点没有改变。
长期研究中欧贸易的浙江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何习尧认为,2023年,中欧交流协作力度和深度必将进一步提升。同时,双方在云计算、数字经济、绿色环保、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将涌现更多增长点。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