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集团,引火烧身
今日,亚洲金融市场开盘前夕,瑞银集团正式官宣,以30亿瑞郎的价格收购瑞士信贷。相爱相杀百余年,两家“死对头”最终进行了世纪大合并。
瑞信董事长莱曼无奈对外表达:对于瑞士信贷、瑞士和全球金融市场而言,这是历史性、悲痛且布满挑战的一天。
为了撮合并购交易,瑞士监管部门打出了三板斧——瑞士政府为扶助瑞银接管瑞信资产,将提供最高90亿瑞郎的缺失担保;瑞士央行提供总额高达1000亿瑞郎的流动性援助贷款;私人投资者要扶助瑞士政府分担成本,面值约160亿瑞郎的瑞信Additional Tier 1(AT1)债券将被完全减记。
更为急切的是,瑞信被并购没有经过银行股东会批准,而是直接被监管机构强行批准通过。这意味着股东权利直接被剥夺了。
当然,更惨的是债券投资者,160亿瑞郎直接清零,没有遵守“债券在资本结构中优于股票”的市场规则,可能会波及欧洲2750亿美元的ATI市场。
组合拳之后,按理说能够缓解全球风险资产的恐慌情绪,究竟暂时可以不用担心瑞信倒闭带来的风险溢出问题,但全球市场似乎仍然不买账。
01
更为劲爆的是,美联储联合英国、加拿大、日本、欧洲央行和瑞士央行摘取协调行动,将7天到期操作的频率从每周增加到天天,操作时间的增加将于周一开始,并将至少继续到4月底。简单理解就是,其他央行碰到紧急情状了,想要印美元随时给印,付利息给美联储就行。
六大央行联手行动,也暗示了目前欧美银行业危机情状并不乐看,否则并不需要如此大动干戈。
这一次,瑞信亏空黑洞到底有多大?媒体对此讳莫如深。但从瑞士央行上千亿规模的流动性援助反推,可谓是触目惊心。
瑞信究竟亏在哪?
在美联储长达1年的暴力加息之下,美国银行业还是出现了6500亿美元的债券浮亏。这种亏损并不是一天两天导致的,明知债券价格会暴跌,岂有不做对冲之理?如何对冲?简单来讲就是买利率掉期。而瑞信是全球最大的两家衍生品做市商之一,应该是承担了相当之规模的实质性亏损。
瑞银把瑞信收进囊中,会不会把瑞银挈下水?不知道。一个不好的现象是,据媒体报道,瑞银1年期CDS跃升16个基点至114个基点,5年期CDS夸大4个基点至179个基点。今日美股盘前,瑞银股价跌逾12%。
展开全文
对此,一位网友一针见血评判道:瑞士政府撮合的这次并购,如同让一个正常人食下一个有点霉变的苹果,期看着自己只会闹肚子,至于会不会要自己的命就先不管了。
其实,在过往一周,美国银行业风波仍在陆续,银行间系统流动性遭遇了严酷考验。为此,美联储大幅扩大资产负债表3000亿美元,占到了过往9个月总缩表额度的50%。这些钱都用到什么地方?
美联储最新推出的定期融资计划(BTFP)——银行可以拿包括国债在内的合格抵押品往美联储,按照面值1:1的比例进行融资,付息4.6%。该工具在过往一周一共使用了119亿美元。高盛更是夸饰推测,未来规模会达到2万亿美元之多。
同期,美联储贴现窗口使用规模高达1529亿美元,远高于2008年次贷危机高峰的1100亿美元。银行也需要抵押借钱,融资利率为4.75%。此外,美联储“其他信用贷款扩展账户”多增加了1428亿美元,主要是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处理硅谷银行、签名银行而借贷的过桥资金。
三者相加,大致就是3000亿美元。这一次相当于美联储再次做了最后的贷款兜底人和做市商,但这需要银行为美联储偿付利息,且需要在一定期限内还掉。虽然这与过往QE有区别(联储印钱购债),但也有些变相QE的味道。
美国中小银行业得到了美联储流动性的支援后,暂时得以缓和,不至于批量倒闭,但信用危机的警报并没有去除。
一方面,美国监管层无法为所有存款进行兜底,相当于储户在中小银行中超过25万美元的资金依旧面临风险。储户依然有动机将资金陆续从中小银行系统中撤出,要么拿现金,要么转移到大行。
另一方面,银行得到美联储流动性支援,并不是免费的,需要支付至少4.6%及以上的利息,而中小银行资产端因为配置多为债权类资产,收息可能区区只有1%或更少,利差为负数,现金流继续失血,依旧面临自有资本金不足从而导致抵不抵债的信用问题。
更为严重的是,中小银行业会因为流动性压力,被迫会压缩企业和个人贷款规模。这样一来,贷款资产违约率会上来,也会冲击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据数据展示,资产规模小于2500亿美元的中小银行承担了商业地产贷款的80%、工业和商业贷款60%、房地产抵押贷款50%、消费贷款的45%。
总之,欧美银行业危机并没有因为瑞信被并购就此去除了。
02
相比股市下跌,原油市场遭遇了更猛烈的抛售。WTI原油主力期货从3月7日的80美元/桶,一路狂泻至今,现价只有64.5美元/桶,累计跌幅高达20%。如此顺溜的下跌,显然受到了欧美银行业危机的波及,开始交易欧美经济会因此进进衰退节奏之中。
美国经济今年会步进衰退,还是依旧如此前股票市场预期的“软着陆”呢?
以史为鉴,1958年-2021年,美联储12次降息周期中,一共有9次硬着陆(衰退),3次软着陆(不衰退)。假如看总次数,无法预判,因为加息有可能导致经济衰退或不衰退。
据国金证券分析,细分看3次软着陆,即1965-1967年、1983-1984年、1993-1994年,均有以下特征:第一,在通胀出现苗头之前(加息前CPI分别为1.7%、2.4%、2.5%),前瞻性进行加息操作,而在通胀趋缓以及经济放缓之后进行果敢降息。
第二,加息前的GDP增速足够高,提供了软着陆的安全垫。比如3次软着陆加息前的一季度GDP增速分别为9.2%、9.4%、5.5%,均值高达8%。而9次硬着陆中,4次浅衰退前增速均值为3%,5次深衰退前增速仅有1.8%左右。
这一次,美联储严重误判通胀形势,待通胀已经失控1年之后才姗姗来迟。而在加息之前,CPI和核心CPI已经分别高达7.9%、5.5%,远超过往5次深衰退的均值。
其次,本轮加息周期长度超过3次软着陆以及9次硬着陆的均值,且加息幅度创40年最高,高于12次加息周期均值。
假如从历史视角看,本轮美国经济不衰退的概率似乎很低。不过,截止到目前,美国宏看经济的表现却格外有韧性。
韧性根源来源于超额储蓄。在2020年一季度到三季度,美国居民累计了2.3万亿美元的超额储蓄。其中58%来源于美国财政的转移支付,也就是当时美国政府直接发钱给居民,另外42%来源于疫情之下居民减少额外支出。
从2020年Q4至2022年Q4,超额储蓄已经减少1.1万亿美元,剩下1.2万亿美元。超额储蓄继续消耗,并没有流向股市与楼市,更多是流向消费领域,支撑了美国经济的韧性增长。
据华创证券,目前美国消费相较于疫情之前的趋势高出1000亿美元。假如按照这个斜率走的话,超额储蓄可以支撑可能11个月。当然,这个假设相当之乐看,因为剩下的1.2万亿超额储蓄中,高低收进群体是分层的,只有中低收进家庭的超储才更轻易转化为消费。
华创证券预估,按照超额储蓄中的50%回属于中低收进群体,超额储蓄也能支撑5-6个月左右。当然,这些假设并没有考虑居民不会把储蓄花干花净,且伴随经济放缓收进放缓会加速消耗超储的情状。
这样来看,超额储蓄并不能支撑美国消费走太远。且伴随着货币紧缩带来的滞后性与累积效应,消费增长动能逐步下台阶是可能率事件。
除了消费大头外,美国经济占比大致均为11%的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已经明显受到货币紧缩的冲击。其中,制造业PMI连续4个月低于50荣枯线,房地产业陷进冰封,今年1月成屋销售总数年化仅400万户,创下2010年10月以来新低,环比12个月下滑,同比更是暴跌39.6%。
屋漏偏逢连夜雨,中小银行危机可能还会加剧地产与制造业的脆弱。假如未来美国经济果真陷进衰退,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底层资产违约会暴露,对于金融市场的打击会比较大。
03
从硅谷银行到瑞信信贷,央行们果敢出手斩断恐慌情绪蔓延。但金融市场博弈依旧,利好的一面是央行救了肯定比不救要好,但不利的一面是,如此紧急出手也阐明了情状真的不乐看,可能还有隐躲至深的重大风险。
2017年,时任美联储主席的耶伦信誓旦旦称,自2007年至2009年的上一次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已经针对银行体系进行了改革,当前的情形已经比上一次危机安全了许多。有生之年都不会爆发另一次金融危机!
但现实却如此骨感,不可低估这一次银行业危机。
我来回答